当前日期:

目录

一、电话 民国22年2月,寿县成立电话管理处,属安徽省电话管理局领导;5月,县电报局内附设长途电话营业处,6月,改设电话管理处,开办长途电话业务。初,有总机4座35门,单机20部,线路105公里。29年,电话管理处有20门总机1部,单机18部,线路126.5公里,直达六安、颍上、凤台等地,但仅供军用。此间,地方同时设有电话管理站,受省府建设厅管辖。32年,正阳关、迎河集电话分站相继成立,全县共有单机22部,线路200公里。1949年县电话站尚存,其对内作为县府建设科的电话股,站长权铨,站址在东街县政府内(今公安局处)。
1.长途电话
长途电话始于民国7年,为便利通商,寿县至蚌埠架设长途电话线,营业时办时停。22年,正阳关电报局内附设长途电话营业处,开办长话业务。29年修复立煌至六安、正阳关、寿县段长话干线,为军政服务,不对外营业。建国后,县局与24个支局、所,全面开办长话业务,唯初期业务量小,1950年去话仅百余张,收入200元。1955年增至3万余张,收入5万余元。1985年去话6.98万张,收入6.35万元,长话交换量13.41万张,其中去话6.98万张,来话6.43万张,逾限率为4.498%(指标为14%);有效接通率93.21%(指标83%)。现有电路9路(含出租1路),其中至六安4路,淮南2路,合肥2路,正阳关至颍上1路;在电路中,明线载波5路,实线4路。
2.市内电话
1949年,县电话站有20门总机1部,是市话和区乡混合使用的交换机,归地方所有。1952年起,移交县局。1983年11月,600门准电子自动电话开通。1985年,交换机总容量600门,实装容量474门,杆路23.6公里,架空明线线条76对公里,电缆长度8.7皮长公里,电缆芯长度487对公里,接入县局交换机的电话机462部;接入用户交换机的话机61部;用户交换机总容量110门;市话接通率为87.33%(指标60%);装移机及时率71%(指标70%);县城设公用电话1部,每次收费4分,市话用户474户,话机普及率百人0.97部。
3.农村电话
农村电话建国前称乡镇电话,属长话范围,归地方管辖。民国22年,地方架设寿县至正阳关线30公里,经三十铺;寿县至曹家庵30公里,经杨公庙、曹家庵至炎刘庙37.5公里,经庄墓桥、杜师娘岗、小甸集、双庙集;此3线所经乡镇,均设有单机。30年,架设寿县至石家集、三觉寺、炎刘庙等地乡镇电话70多公里;34年,架设三觉寺至余集、双庙集至李山庙等地乡镇电话线;36年,全县计有电话线路306公里,大多属于农村线路。1958年前,农话属于地方所有,以后一度与中央邮电合并,1980年再次归地方所有,独立核算。1987年农话职工82人,固定资产总值98.9万元。农话线路85条,农话交换机51部,容量1830门,话机684部,杆路633公里,明线线条1425对公里。电缆长度20.1皮长公里;有效接通率97.6%(指标95%);用户平均障碍百户历时9110分钟(指标9120分钟);中断线路平均障碍百对公里历时4663分钟,交换设备完好率82.6%(指标80%),农话用户553户,通话37.17万张。全县已通话乡(镇)61个,村85个。
二、电报
寿县电报业,始于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其时,安徽地方官办电报局,架有殷家汇—安庆—合肥—寿州—正阳关电报线,寿县地方遂开电报业务。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州电报局使用1台旧式莫尔斯机,与合肥、安庆通报。后改为话传电报,直达蚌埠、凤台、正阳关等地。民国23年5月,寿县地方有电台1部,直波式,电力5瓦特,波长64米。建国初,正阳关、寿县均设有电台,不久停用。1952年7月,改为音响机电报,通达淮南、蚌埠;1959年8月,寿县至六安开通人工电报电路。1964年5月,寿县邮电局增设无线电台1部;1972年,寿县至六安无线电明码通信网络开通;1974年3月,又开通双工:电传电路;1984年4月,疏通真极。近30多年,由于资费变动等因素,报业发展不平衡(如表所示)。“文化大革命”期间,进出报数减少,收入降低;1983年,电报费调整,收入始呈增长趋势。1985年电报交换量29.6万份,其中去报10.25万份,县内来报23万份,传报17.05万份,电报差错率0.0054%(指标0.025%),电报报递逾限率1.279%(指标2.5%)。来报的投递,设有报务班,平时每日五六次;汛期水情电报昼夜不停。电报电路3路。电报设备有载波电传机1部、55型机械电传机3部、自动发报机1部。同时备有15瓦短波发信机2部,在有线电路阻断时,15分钟内开通无线做报,每日与六安会晤2次,每月做报150份左右。
长途电话交换机拥有量表

市话线路装机情况统计表

安话装机情况统计表



上一篇:第二节 邮政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