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寿县从西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至1987年的2165年中,有史志记载的灾害379次,其中水灾184次,占总灾害的48.6%;其次是旱灾65次,占17.1%。为伴生性灾害常为自然灾害的后果,可分情况归类。从记载看,由于县城位于淮淝交汇处,洪水决城、毁城、淹城有10次;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至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的27年间,决、毁城就达4次。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御史杨瞻创护城波(泊)岸。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圮坏西南百余丈,知州栗永禄修。从建波岸至1987年共450余年间,经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大水,城不没者三版”,古涵翻漏、淹至十字街而城墙无恙,实波岸的作用。水灾之后,旱、风、蝗、雹等灾害频繁交替,真可谓多灾多难。
新中国建立后,至1987年,涝灾几乎两年一遇,中涝3至4年一遇,大涝约5年一遇,一般多发生在春夏交替或夏季。
公元前178—公元1987年(共计2165年)有记载灾情表

本志灾情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后记至1987年,以前灾情见光绪《寿州志》及《安徽省灾情录》。灾害情况记录翔实,虽然有的年份灾害严重,但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情况下,使灾损得到不同程度的减轻、补救。
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旱灾。大旱,瓦埠湖东地区,秋庄稼颗粒无收。
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水灾。夏,大水,淮淝一带低洼地,多被淹没,房舍多被淹倒。
民国6年(1917年)地震。正月初二晨,地震(张树侯地震诗:“晨起方依枕,无端忽动摇”)。 民国20年水灾。“夏季阴雨连绵,月余方晴。淮淝暴涨,寿县低洼地悉成泽国。在北门城墙上可伸手洗衣,田禾被淹没,房屋被淹倒许多。”
民国21年干旱。“瓦埠湖干涸,通行车辆。”
民国27年水灾。“夏大水,寿县城东南瓦埠湖,水涨时宽十里许,六月间,日本侵略军第一次占寿县,湖西人民多涉水,向湖东避难。未几,阴雨时作,湖水遂上涨。其后,国民政府为阻日本侵略军西进郑州,决花园口,黄河水向东南灌,淮淝一带遂泛滥成灾。”
民国31年旱灾。
民国32年旱灾。
1950年大水,正阳关水位达24.77米,全县受灾61个乡,淹没土地801997亩,死亡32人。
1952年7月,大雨兼旬,淮淠水位陡涨,正阳关水位达22.89米,湖滨淹没54197.7亩,受涝面积88150亩。次年五月,鼠疫流行,县成立防疫委员会,组织医生作预防注射17万人。
1954年6月,大雨连绵,月余不息,寿县降雨量达658.5毫米。26日正阳关水位26.55米,流量11880立方米/秒(淮河上游王家坝降雨923.3毫米,临泉降雨1074.9毫米),县城水位25.88米。20日寿西淮堤黑泥沟开口行洪,县城北城墙用砖与水泥增高至26.5米高程,城东门北百米处(1937年广西军挖抗日防空指挥部,坑木柱已腐朽)砖崩墙危,7处塌破,抽调民工7080人加高抢堵脱险。洪泛区抢救灾民358552人,占受灾人口的72.2%。损失房屋财产无算,县城以南几十里,一片汪洋。
1955年元月大雪,平地雪厚1米有余,压塌房屋无算,食用水多用雪化。1958年5月至8月少雨,时称百日大旱,受灾面积达390万亩(那时未划长丰县)。
1959年8月2日,受8级台风风灾,倒中稻56187亩,坏玉米3867亩,房屋坏6849间。
1961年夏大旱,达140多天;10月降雨连绵,晚秋作物落花死苗。
1964年4月5日晚大风雨,风力10级以上,双桥、下塘、瓦埠、杨庙、杨公、迎河、水湖7区受灾,倒房屋7593间,死220人,伤173人,死伤耕畜29头,是月连降大雨20余日,20万亩小麦因涝无收。
1968年6月至7月份连降暴雨,30天内正阳关降雨749.6毫米;瓦埠637.5毫米。7月22日正阳关水位达26.50米,瓦埠湖水位21.52米高程,淮河超过保证水位。全县受灾44.3万亩,绝收7.2万亩。
1969年7月份以来,山区及寿县连降暴雨,淠河尤甚,7月16日幸福涵水位27.35米,最大流量5000立方米/秒。全县冲毁堤坝(235处)9898米,冲毁涵闸桥417座,倒塌房屋1.9万间,受灾38400户18.9万人,受灾面积44万亩,绝收27万亩。
1973年6月大雨,12万亩小麦受淹。26日13时,炎刘、双桥、迎河3区部分社队遭大风、冰雹灾,死伤23人,损水稻、棉花、杂粮和瓜类共3.9万亩,毁房2944间。
1974年6月17日18时风雹,风力10级,正阳南堤大队降雹大如杯口,小似马泡。全县毁坏房屋17万多间,风卷摔死3人,伤1人,9万亩农作物受灾。
1975年8月5日至8日,豫东地区连降特大暴雨3天,降雨量1605毫米,河南2座大型水库跨坝(板桥、石漫滩水库)。8月中旬寿县连降暴雨,正阳关水位达26.39米;25米以上高水位、流量3000立方米/秒,绵延15天;内涝。
1978年1至9月份降雨量200毫米,7、8、9月未降雨。炎刘、瓦埠等区人畜吃水十分困难,常有小动物干渴而死。全县耕地186万亩,有140万亩受旱,粮食减产2亿多斤。
1980年水灾。1至8月份降雨965.9毫米,6至8月3个月降雨800毫米,3次集中降雨,内外河“三涨三落”,防汛时间长达70多天,瓦埠湖水位22.79米高程,沿湖圩堤104座,漫破102座,县城三面受水包围,受灾人达10万人,倒房22730间,淹死5人,砸伤45人。
1982年水灾。7月9日至8月底降雨650—800毫米,53天有35天雨。正阳两次出现洪峰,8月25日水位高达26.44米;瓦埠湖水位22.96米(9月7日),22米以上水位持续31天。寿西、正南淮堤1.2万人3次下水,组成人墙防浪。
1983年涝灾。6月至7月份降雨400毫米,外洪内涝,受灾耕地44.9万亩,绝收23.1万亩,受灾4.3万户,205500人,损坏房屋1282间。
1984年水灾。特大暴雨从6月13日到10月13日,防汛持续4个月;淮、淠河水位五起五落,秋作物三种三淹,全县受灾面积67万亩,颗粒无收30.6万亩;倒塌房屋10184间,死13人,伤75人,受灾79400户,38.7万人。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