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县境苏维埃政府

赤城县、赤南县县区苏维埃政府民国18年(1929)5月10日,在南溪成立商城县苏维埃临时办事处,红军三十二师党代表徐其虚兼主任,继任詹谷堂;9月底,在南溪林氏祠成立商城县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廖炳国,年底,迁驻商城,改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张德山,次年2月,移至汤家汇。这一时期,在区、乡农民委员会的基础上普遍召开代表会议、在今县境成立了5个区、54个乡的区、乡苏维埃政府。区、乡名称以数序排列,曾多次更易,为防止混淆,现冠用地名。计有:汤家汇区辖10个乡;丁家埠区辖12个乡;吴家店区辖13个乡;白沙河区辖12个乡;银山畈区辖7个乡,县境5个乡;苏仙石区,县境2个乡。民国21年2月,商城改称赤城。8月11日,分赤城为赤城、赤南。赤城县苏维埃政府驻商城,主席杜立保;赤南县苏维埃政府组建于银山畈,迁驻汤家汇,主席丁江城,辖县境西南部当时5个区的区、乡苏维埃政府。9月14日,商城失陷,赤城县苏维埃政府迁至熊家河沙河店,主席刘文炳,辖新划的双河、苏仙石、熊家河三个区苏维埃政府。民国24年6月后,赤城、赤南合并为商(赤)南县,保卫革命群众,坚持游击战争。

六霍革命委员会民国20年1月在流波成立,是领导六安、霍山苏区的工农政府。5月,六安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于麻埠,迁驻独山;霍山县苏维埃(二届)政府成立于诸佛庵。六霍革命委员会撤销。

六安六区、七区苏维埃政府民国18年11月16日,古碑冲、七邻湾一带游击队和农民武装暴动,在金家寨建立六安六区农民委员会,后迁七邻湾,主席汪洪涛,即袁继安。民国19年4月15日,选举产生六区工农民主政府,主席袁继安,辖14个乡苏维埃政府。同月,在麻埠成立六安七区革命委员会。6月,在麻埠成立七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吴同,辖10个乡,县境6个乡。7月,改称六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周世凯(工人),辖14个乡。

霍山县流波市郊区、六区苏维埃政府民国18年5月21日,流波(原属六安)农民暴动后成立流波乡农民委员会。同年冬,在流波成立霍山县流波市郊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周庆昌,后为江求洁、柳月桂,辖6个乡苏维埃政府,县境4个乡。11月19日,霍山西镇暴动。20日,在燕子河成立西镇革命委员会,主席王隆安,辖五、六两区;在闻家店成立六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刘长青,辖8个乡苏维埃政府。不久,西镇革命委员会迁驻漫水河,六区苏维埃政府迁燕子河,再移董家河。

霍邱县、区苏维埃政府民国18年12月20日,共产党员潘荣初、李大刚、汪映西等在白塔畈领导农民暴动,在王家老楼(今县良种场)成立霍邱县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杜宏光;在白塔畈雷家大圩子成立霍邱一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汤正铎,辖13个乡,县境8个乡。同期,县境小南京、开顺街两乡苏维埃政府隶属霍邱二区。民国20年2月,在白塔畈重建霍邱县临时革命委员会。

固始一区苏维埃政府民国19年2月10日,固始东南区龙井冲(今全军)农民陈金香、陈海洲等组织暴动,建立乡苏维埃办事处,主任陈金香。3月,固始一区苏维埃政府在县境徐冲乡龙湾叶家祠堂成立,主席熊登九,辖13个乡,县境8个乡。

英霍边区苏维埃政府民国19年2月1日红军首克霍山;4月8日,英山解放;4月11日,再克霍山。为适应边区形势,在西界岭小街成立英霍边区苏维埃政府,机关驻今长岭乡界岭村,主席黄永吉,辖6个乡苏维埃政府,县境4个乡。

五县边区、五星县苏维埃政府民国19年春,在今包畈乡吴家畈筹设五县(六霍英罗商)边区苏维埃政府和边区游击大队。10月,向后畈、前畈发展。民国20年3月,五县边区苏维埃政府在后畈乡黄氏河成立,主席廖炳国、余良柱。民国21年3月初迁张畈乡马家畈,继移燕子河。同月,成立五星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吴保才兼,继任余良柱,辖霍山六区、英霍边区和五县边区苏维埃政府。


附一皖西北特(道)区苏维埃政府

民国20年1月20日在金家寨成立鄂豫皖特区苏维埃东方办事处,余道江、曾泽民、杜旭凯、张德山、窦克难五人组成执行委员会常委会,行使苏维埃政权职能。5月1日,皖西北特区苏维埃代表大会在金家寨召开。9日,皖西北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主席吴保才,以金家寨、麻埠为中心,辖六安、霍山、霍邱、商城等县和英山、舒城、潜山、太湖等县山区。民国20年12月改称皖西北道区。民国22年初,豫东南商固苏区并入皖西北道区,4月改组皖西北道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张德山。

附二豫东南特(道)区苏维埃政府

民国20年6月,豫东南特区苏维埃政府筹设于汤家汇,民国21年2月成立于商城,辖商城(赤城)、固始、光山等县苏区。9月,商城失陷,中共豫东南道区委员会转移光山,豫东南道区苏维埃政府迁来汤家汇,继移金刚台,民国22年初撤销,赤南、赤城苏区并入皖西北道区。

二、立煌县政府


县级机构民国21年(1932)10月,于金家寨设立煌县政府,属河南省。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派严尔艾为县长。民国22年3月,由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划归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管辖,县政府内设一、二两科,全部编制18人。外设教育局、财政局、建设局、直属省政府各主管厅节制。

民国24年1月,按照南昌行营颁布撤局改科的规定,撤销各局,增设专管审核地方预决算的财务委员会;县政府内设第一科管民政、公安;第二科管财政;第三科管教育、建设,编制23人。外设社训总队,由县长兼总队长,社训教官兼副总队长,办理国民军训及警卫事项;成立县钱粮柜,承办征收税务;设县金库掌理出纳及保管事宜。

民国26年成立县税捐征收处。

民国27年2月,为适应抗战形势,县成立人民自卫军司令部,县长兼司令,负责办理自卫及抗战绥靖事项。

民国28年1月,县人民自卫军司令部与社训总队调整改组为国民自卫总队,与县政府合并办公,并调整各科职责:第一科管民政、教育及民运;第二科管财政、金融及生产建设;第三科管军事行政、兵役军训及交通修建等事项。县府编制33人。同年5月1日,县成立税务局,并设麻埠(一等)、流波(二等)、丁埠(三等)3个办事处。

民国29年4月,成立县地方法院,7月成立县会计室。

民国30年,实行新县制,县政府内设秘书室及民政、财政、教育、建设、军事5科,编制56人。同时改警察队为政务警察队设征收处统辖税收;成立田赋管理处,县长兼处长;设立县训所,办理基层干部培训工作。

民国31年,增设财粮科、社会科、合作指导室,成立立煌县银行。

民国32年,设军法室,成立县田赋粮食管理处;国民兵团与军事科合署办公。

民国33年,撤军事科,业务由国民兵团办理。

民国34年冬,安徽省政府迁合肥,县设警察局。

民国36年,设统计室,撤县田粮处,复设田粮科接办业务。县府编制61人。

民国37年3月,裁撤稽征处,业务并入主管科办理。县政府驻麻埠。冬,迁七邻湾袁氏祠。

民国38年(1949)9月6日,金家寨解放,由金寨县人民政府接管。

〔表18—3〕
1932~1949年立煌县县长更迭表

区、乡及保、甲机构民国22年,县以下设区、保、甲,保为基层政权。民国24年改为区、联保、保、甲,联保为基层政权,相邻的5~7保为一联保,设联保办公处,指派地主、有产者、有势力的绅商为联保主任,其职责为监督各保公务,强制民众交纳丁役捐税。保长负责本保支差,收讨捐税,摊派丁、役,清查户口,上报保民情况。甲长奉命通知丁、役、捐、税,清查户口。

民国28年2月,改为区、乡(镇)、保、甲四级。区署配有区长和民政、财政、建设、教育、军事等指导员。乡(镇)公所为基层政权机构,配正副乡(镇)长各1人,设民政、警卫、经济、文化4股,其中民政股主任由副乡长兼任,文化股主任由中心国民学校校长或教导主任兼任。保配有保长、干事,不脱产。

民国34年,简化乡(镇)保组织,缩减单位,扩大乡(镇)公所,内设第一股管民政、经济、文化,股主任由副乡(镇)长兼任;第二股管警卫,股主任兼乡队附。民国34年以前,未曾进行基层选举,各乡(镇)的正、副乡(镇)长由立煌县政府直接任命。民国35年10月举行首次选举,先由各保在乡(镇)公所指挥下召集保民大会,选出乡(镇)民代表,由县长确定候选人后,再由乡(镇)民代表,选出正、副乡(镇)长,经县政府批准任命,并报省政府备案。

民国36年4个区署改为联防办事处,乡(镇)、保、甲体制如旧。

县政纪略民国21年秋,国民党为加强对豫鄂皖交界地区的统治,设置新县,为表彰其十四军卫立煌军长率部攻占金家寨的“功勋”,命名为“立煌”县。

民国22年初,立煌县政府和“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的军事“清剿”相配合,设区,编制保甲,实行联保连坐。编练保安团队,修筑碉堡路障。并登记户口,诱逼自首,清查“匪户”,杀戮无辜。当时首任、三任、四任县长均少将军衔,兼“总司令部”军法官。

民国23年春,创办“团队干部教导队”,选拔保安义勇,训练四个月,充当“反共义勇队”队长,镇压基层革命运动,配合国民党军队对革命根据地的围攻、“驻剿”。

民国28年4月,在洪家湾开办保训班,训练保长。10月,训练甲长。结合军事训练,强化基层政权。

民国32年春,杨滩乡长陈鹏九以欢迎、接待安徽省民政厅长为由,摊派肥私,被郭坚县长撤职查办,通令全县。

民国32年8月,查缉鸦片烟犯,宣传禁绝烟赌,联保连坐。9月中旬,捉得烟犯7名,依法治罪。开顺乡长徐友仁放纵烟犯,隐没查获的烟土,经审讯于10月23日枪决。

附立煌县临时参议会立煌县参议会

民国33年(1944)12月1日,立煌县成立临时参议会,由立煌县政府从全县士绅中提出超额人选上报,省政府圈定20人为参议员,并指定王保斋任议长,沈佐伯任副议长。临时参议会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政府施政计划,审议财政收支预算等。每年召开两次大会。休会期间,由推选驻会的3名参议员代行大会职权,下设秘书、干事等5人。民国34年6月11~17日举行第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各科、室、团、处、行、所报告施政概况,决定建立第一、第二、第三审查委员会和特种审查委员会,并推选各委员会的召集人。

民国35年初,在原临时参议会的基础上组成立煌县参议会。各乡(镇)共选出县参议员

〔表18—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年县直属机构设置沿革一览表


32人,由参议员选出正副议长沈佐伯、汪农。不久,沈调任立煌县长,经改选林冠群、赵骥为正副议长。先后召开过5次例会。民国36年秋,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多数议员逃往外地,机构解体。

三、金寨县民主政府

民国36年(1947)8月下旬,中共中央中原局曾决定杜润生任立煌县长,并议改立煌县为金寨县。9月2日,刘邓大军解放金家寨。4日,金寨县民主政府在金家寨成立,改由白涛任县长,副县长王相卿。县民主政府设秘书室、公安局和财粮、工商、交通等科。辖9个区,下设乡、村行政机构。11月下旬,为适应斗争形势需要,以史河、岐岭为界,划金寨东部地区为金东县,县长由县委书记白涛兼任,后为毕仪斌,领导流波、燕子河、马家畈、前后畈等区及城关区部分地区的工作,县民主政府驻古碑,后驻前畈;金寨西部地区称金寨县,亦称金西县,县长先后为卫民、林木森,领导南溪、吴家店、漆店、关王庙、李集、汤家汇等区及城关区部分地区的工作,县民主政府驻南石塘、余富山,后驻关王庙与漆店;金寨北部地区,成立金北办事处,主任孙荣章,领导麻埠、双河、胡店三区。

民国38年初,为支援大军过长江,成立金固霍办事处,驻叶集,李晓明书记兼主任,领导胡店、麻埠两区及固始县陈淋地区、霍邱县叶集区的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后金固霍办事处撤销。

四、金寨县人民政府

县级机构1949年4月麻埠解放,皖北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副专员田世五兼金寨县长。6月在麻埠组成金寨县人民政府,9月6日迁驻金家寨。1954年7月12日,县人民政府改称金寨县人民委员会。1955年5月1日县人民政府迁梅山。1967年2月,“造反派”夺权,政府机构瘫痪,后由县武装部、“革命干部”、“革命群众”组成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1968年3月在“支左”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主持下,成立金寨县革命委员会,“党政合一”办公,设县革委办公室及政工、生救、农林、财贸、工交、统计6组。9月,调整为办事、政工、生产指挥、人民保卫4大组;县直机构实行政企合一,设毛泽东思想宣传站、民政管理站、财政金融管理站、粮油棉管理站、林业管理站、科学技术试验推广站、交通运输管理站、人民服务站、工农业产品购销管理站、手工业管理站及卫生防治院。1981年3月恢复金寨县人民政府。

除〔表18—4〕所列机构外,还有:


农产品采购局1956年2月设立,1957年4月并入供销合作社。


野生植物科1958年设立,1959年撤销。


物价局1958年商业局内设物价股。1961年设县物价委员会,1983年撤销,业务由计划委员会分管。1984年设物价局。


广播电视局1976年设广播事业局,1984年改称今名。


乡镇企业局1977年设社队企业局,1984年改称今名。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1978年12月设基本建设局,1983年7月改称今名。

农业区划办公室1981年4月成立县农业区划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档案局1981年设立。


外贸局1981年12月设立。


烟草专卖局1983年11月设立。


审计局1984年设立。


纺织工业局1986年9月设立。

保险公司1951年在麻埠、金寨二镇设代理处,1954年麻埠代理处改为营业所,1956年在梅山设保险公司金寨县支公司,1958年撤销,1984年1月复又设立。


交通银行1952年设金寨代理处,1954年撤销。


建设银行1954年~1957年设梅山办事处和响洪甸支行,梅山、响洪甸水库工程结束后撤销。1978年6月成立办事处,1979年1月,县支行正式设立。


农业银行1963年12月设县支行,1965年3月撤销,1980年1月复又设立。


工商银行1984年1月设县支行。


体育运动委员会1956年设立,1961年由文教局代管,“文化大革命”期间由县人民武装部接管,1973年3月恢复原名。


计划生育委员会1965年设立,1973年改称计划生育领导组,1977年领导组下设办公室,1984年恢复现名。


外事办公室1971年设县外事领导组,1974年撤销,工作由县委办事组办理,1981年改称今名。


多种经济公办室1972年设县多种经济委员会,下设办公室,1981年8月改称多种经济办公室,1983年10月撤销。


县志办公室1973年3月设立,隶属县委,1977年改为县革命史编写办公室,1982年又成立县志办公室,1985年8月划属县人民政府。


信用合作联合社1985年设立。


经济协作办公室1985年5月设立。


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办公室1987年7月设立。


开发办公室1986年设立。


区、乡机构1949年建立金寨县人民政府,设区、乡人民政府。区人民政府配正副区长及民政、财粮、建设、文教、公安等区员,设共青团、妇联、农会诸群团机构。乡人民政府为基层政权,配乡长、指导员(农会主任)、助理员。1950年,民主建政,乡选出农民代表,建立、健全乡农民协会,改造旧保、甲,撤换保、甲长。1954年,第一次选举工作完成后,区人民政府改为区公所,乡人民政府改为乡人民委员会。1958年8月,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取消乡人民委员会,政社合一,人民公社为基层政权并行使经济组织的职能。此后,公社规模多次变动。1960年11月撤区,1961年6月公社划小,9月,恢复区公所。1968年10月,精简机构,再次撤区并社,成立公社革命委员会。1972年10月,再度设区,公社划小。1983年,体制改革,政企分设,全县设7区1镇,58个人民公社改称乡(镇)人民政府。乡(镇)均设经济管理委员会,配正副主任及会计,管理乡镇企业工作。

〔表18—5〕
1947~1987年县级行政领导人更迭表


乡(镇)以下机构1950年改造旧保、甲后,根据地形自然条件,全县成立408个行政村,每村下辖8~25个村民组(一度称选区),设村长、组长。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建立生产大队,行使村的职权,下辖生产队。1983年政社分设,恢复行政村,全县成立421个村民委员会,梅山镇和11个乡级镇,共设14个居民委员会。村民、居民委员会设调解、治保、民兵、青年,妇联等组织。


提案议案办理历届人民代表大会收到代表们的提案、批评和建议,由议案审查委员会整理归类后,交县人民政府办理,并需将办理情况向人大常委会回报。

1981年3月~1987年4月,八、九两届及十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交办的议案和批评、建议共1346件。经县长、副县长分阅、研究交办,全部办结。对于制订地方性法规方面的提案,县人民政府责成有关局,分别制订了《金寨县梅山、响洪甸水库库区管理暂行条例(草案)》、《金寨县加强城镇环境卫生管理暂行规定(草案)》,经县长办公会议修改,分别于1981年10月、1982年1月提请县人大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由县人民政府公布实施。对于“加强山林管理,保护自然资源”的提案,县人民政府于1981年4月对蔓延的13.36万亩松毛虫害,租机飞行445架次,喷洒灭虫药剂,灭虫率达95%。同年成立5个林业派出所,加强林业管理,从育林基金和老区经费中拨出10万元发展社队林场。茶叶产区要求增建茶叶初制厂的提案,县人民政府从支援老区资金中安排在八河、面冲、水坪等茶区新建初制厂21个,资助设备达20万元。关于梅山镇河东群众用水难问题,县人民政府与梅山水电站水电公司研究,向河东伸延了自来水管道。代表要求纠正“农转非”中的不正之风提案,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专门办公室,已纠正了46户、81人不合理的“农转非”户口。

外事、侨务1954~1977年,先后接待苏、越、印度尼西亚、尼泊尔、阿尔巴尼亚、丹麦等7个国家及联合国机构的外宾100多人次。他们或是来本县帮助水利建设,或是参观、考察,或是在梅、响水库实习。1978~1987年,共接待英、美、法、日、联邦德国、加拿大、墨西哥、厄瓜多尔、几内亚、塞内加尔、尼泊尔、索马里、贝宁、南也门、乍得、马里、孟加拉、澳大利亚、伊朗、泰国等20个国家和联合国考察组的外宾91批150人次,其中有3批13人次前来进行经济贸易洽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决定从该会第二周期(1985~1989)援华资金中安排25.59万元,援助本县小学教师培训、妇幼保健和发展三合竹编厂3个项目。1987年3月和7月,本县两次接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无偿援助项目评估团。

1985年,县委、县人民政府落实华侨私房政策和解决侨属的招工、转干等问题。帮助50年代从马来西亚回国的归侨董玉莲由民办教师转为国家教师。接待了回金寨探亲的旅美华侨秦国钧。

1986年统计全县有归国华侨1人,侨属和港澳同胞亲属56户,141人。他们在海外的亲人,分别居住在美国、日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加拿大等10个国家和地区。

经济协作1985~1987年,县人民政府组织经济协作方面的出访和接待来访112批,1239人次,已落实72个经济洽谈项目,在外省外县设窗口14处,弓I进资金120万元,聘请27位专家学者为经济建设顾问;协进煤炭、钢材、铝锭、固体烧碱等物资,协出茶叶、油毡等产品,进出物资总额为3049.37万元,劳务输出34700人次。采取引进技术、联营生产、聘请外地技术人才、与外地联营、为外地大厂生产配套件等方式,帮助本县国营和乡镇企业引进技术,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和经济效益。


来信来访1949年后,县委、县人民政府均确定专人兼办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县直属单位和各区人民政府也安排专人兼办。1956年春,安徽省人委会办公厅曾通报表扬本县人委会办公室的信访工作。1961年,县委、县人委合并成立县信访办公室。1978年,全县7区1镇58个公社均配有兼办干部。1984年5月,成立县委、县人民政府信访领导组,确定两名县委常委和两名副县长分管,原落实政策领导组办公室并入信访办,办理落实政策的来信,协调处理冤假错案。当年主持召开22次信访工作会议,解决30余件老大难案件。

1957~1976年的20年中,县信访办每年收到来信、接待来访1000多件次;1977~1987年,每年为2000~3000多件次。其中1978年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的来信、来访猛增,县信访办收到来信3027件,接待来访3142人次,合计6169件次。1979年,收到来信7602件,接待来访3413人次,合计11015件次。1959年山东省章美珍来信,寻找她在解放前于燕子河区因生活所逼卖掉的女儿石尚德。县信访办根据来信提供的线索多方查询,终于在双河公社找到了石尚德的下落。1973年元月,双河区铁冲公社高畈大队群众来信,1947年刘邓大军路过高畈地区,曾向群众借用粮食,要求处理。信访办立即作了调查,共计借大米28118公斤、稻谷511公斤。县民政和粮食部门根据县委书记批示,及时全部还清。台属陈惠仁,原籍上海,1963年父母双亡后来金寨随其二姐生活。“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受其在台湾的大姐陈惠英影响,下放插队后未能入知青名册,后与一右腿残疾的女知青结婚,并有了两个女孩。1982年11月,他来信要求将他家4口人由农村户口转为城镇商品粮户口。1983年2月圆满解决。陈惠仁夫妇及其大姐陈惠英均来信感谢党的政策和县领导的关怀。

1985年以来,来信来访由申诉、要求解决问题开始向参政型、监督型发展。1987年不少群众来信,反映基层供销社和蚕茧收购站一些干部将有限的平价化肥用来拉关系、“走后门”,致使农民拿着卖麻、卖茶、卖茧的“三奖”化肥票购不到化肥。县信访办将这类来信加以综合,刊登于《金寨信访》,引起县委、县人民政府重视,及时抽调195人,成立8个调查组,历时1个多月,调查区、镇、乡供销社经营化肥情况,对查出的问题,分别给予通报批评、罚款,没收非法所得。江苏民航管理局张国政来信,建议老家铁冲乡建街地址应由下畈改为铁冲新大桥两头,向山地、沿河发展。县主要负责人批转有关部门,要求对来信的建议认真调查,及时采纳了来信的建议,重新确定建街地址,减少占用大片耕地。

此外,县民政局1955~1987年,共收到来信14081件、接待来访30386人次,年均处理来信、接待来访1300余件次。

1984年,县信访办主任王宇宗被省委、省人民政府评为信访先进工作者,朱灿、曹承芳、徐为文、汪显芝、皮国祥、江国芬、周其国被六安地委、行署评为信访先进工作者,县委、县人民政府评出信访先进工作者9人、先进单位14个。同年,县信访办信访档案在地区评为第一名。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