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大


民国以前,县境主要人行大道有11条,总长363.5公里。民国27年(1938)以后,有所发展。民国29年,由县城金家寨通往各乡和邻县的大道21条。1950~1957年,修筑梅山至古碑、流波至燕子河、南溪至汤家汇、南溪至吴家店、南溪至禅堂、丁家埠至南畈等主要人行大道,总长229.5公里。1982年,县内乡间人行大道132条、1081公里。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一部分大道已被蜿蜒如带的公路所代替。

二、公路建设

民国22~27年(1933~1938),省政府先后查勘测量了金家寨至六安等几条公路线路,六安至金家寨(简称六立路)勉强建成通车。六立路全长141公里,境内为70公里。工程分

〔表9—1〕
民国以前主要人行大道一览表

六安至流波、流波至金家寨两期进行。六安至流波段于民国22年由省建设厅查勘施工,由南京裕庆公司承包修建艰难地段,次年底建成通车;民国27年底建成流波至金家寨段。民国30年8月,为防止日军入侵省会驻地金家寨,自行破坏古碑至麻埠路段,31年7月修复古碑至流波段。民国34年,六立路全线通车。由于路质差,加之道路、桥梁失修,至民国37年已不能通车。

1949年10月剿匪时,曾抢修麻埠至金家寨公路,一度通车。1951年,金寨县人民政府全面修复麻埠至金家寨公路。由皖南交通部门整修队承担桥梁建造和开山工程,境内沿途区乡4000多民工参加施工,1953年底建成通车。响洪甸水库建成后,麻埠至流波段被淹没。

1951~1957年除修复麻埠至金家寨公路外,先后修建和延伸公路7条,总长134公里。1958年,本县定为“钢铁生产万吨县”,为确保钢铁外调,全县各地掀起修筑公路、“支援钢铁元帅上马”的热潮。至1960年春,共新建黄林至吴家店、五桂潭至禅堂、江店至红石嘴、王氏祠至斑竹园、流波至青山等13条公路,总长279.3公里。除五桂潭至禅堂路由县统一组织领导,由霍邱、六安、金寨3个“钢铁野战师”联合修筑外,其余由各区、乡(社)按所辖路段包干,群众投工突击完成。由于缺乏技术指导,公路标准过低,仅五禅路通行一段时间,其余因无法使用自然淘汰。

1965年,中共金寨县委、县人民政府实行自力更生、民办公助的建路方针,制订了以县城为中心的山区公路网建设规划。10月成立筑路指挥部,县长顾凤成兼任指挥。年底,梅山经青山、古碑至长岭关公路动工。广大群众身背粮食、咸菜罐,自带镐、锹、锤,在荒山野岭艰苦奋战。1968年10月,省革委会主任李德生来县视察,目睹山区交通闭塞状况,将原定下放到利辛县的省交通厅干部改为下放到金寨县。87名干部自1969年来县后的8年里,积极热情为本县培养公路建设技术人员,进行各项指导,对公路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年过花甲的总工程师卢纯年白天察看、指导路桥施工,传授技术,晚上绘图计算,工作十分辛劳,极端负责。其他同志也各司其职,积极热情地为本县公路建设作出努力。

1987年,全县共建成不同等级的公路71条,总长达987公里,其中国家接养725.5公里。目前,已形成以县城梅山为中心、呈“8”字形的双循环公路网络,连接县内各区乡,通往相邻各县。第一条县内循环线,由梅山经黄林、青山、古碑、丁家埠、南溪、双河,返回梅山;第二条,由梅山经黄林、青山、燕子河、前畈、吴家店、斑竹园、丁家埠、南溪、双河,返回梅山。出县、出省的公路有:由梅山经青山、燕子河,东去霍山;由梅山经南溪、斑竹园出长岭关,或由斑竹园经吴家店出松子关,南向湖北;由梅山经黄林,北出叶集或大顾店;由梅山经沙河店、铁冲西去苏仙石,或由沙河店经南溪、汤家汇至商城县界。


干线公路有顾梅路等8条,均为三级标准公路,共长325.5公里。


顾梅公路原称六梅路,为兴建梅山水库于1954年1月动工,年底建成通车。从六安至叶集线的尧岭起,经百禄桥、郭家洼至梅山,长23.84公里,是境内第一条达三级标准的公路。1958年淠史杭水利工程动工,因郭家洼至二龙岗段多属灌区河道而废弃,改由大顾店进入县境灌口集,经马窑、江店至梅山大青峰岭,境内长29.2公里,1959年动工,1960年建成。1972~1976年,境内全线铺筑渣油表处路面。1985年,为改变梅山至大龚岭段路窄拥挤、易出车祸的状况,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对该段2621.5米分别按一级、二级公路标准拓宽。3月17日动工,先后拆迁房屋486间,新建和接长涵洞13道、驳岸540米、水沟700米,占用梅山镇塘湾村土地6.7亩,1986年铺成渣油路面,拓宽工程共投资39.37万元


赛诸公路为兴建响洪甸水库,1956年3月动工,从六安至独山线接至响洪甸水库,境内长6公里,5月建成,原称六响路。1957年建赛诸路(六安县赛石矶至霍山县诸佛庵),经过县境2公里。此后六响路改属赛诸路,在境内共8公里。1987年铺渣油路面。


独鲜公路六安县独山镇至鲜花岭水库边,境内长3公里。此段系原六立路进入县境处,1957年经改造加宽建成。


黄长公路黄林至长岭关,长135公里。1965年12月动工,1967年一度受“文化大革命”干扰而中断,1969年12月全线建成通车。该线经江店、青山、古碑、南溪、斑竹园5个区11个乡,并与麻城至长岭关线相接。1974和1981~1983年,先后对黄林至船板冲段、船板冲至油坊店段分别铺筑渣油表处路面和油沙保护层路面,尚有砂石路面106公里。(原称顾长路,由大顾店至长岭关。)


青道公路青山经燕子河至霍山县的道士冲,境内长43公里。1970年4月动工,同年12月建成。国家投资148.17万元


江叶公路江店至叶集,从顾梅路22公里+600米处接线,1970年12月建成,境内长10.3公里。1974年投资32.91万元铺筑渣油表处路面。


丁商公路丁家埠至商城县接壤处分水岭,长40公里。1971年10月动工,次年12月建成,共投资153.4万元,砂石路面。其中南溪至四道河段24公里,是利用1959年建的五桂潭至四道河的简易公路改建。由于商城县境伏山至分水岭段公路未修通,车辆不能直达商城。


梅南公路梅山至南溪,长57公里。为改变县境西南部山区交通闭塞的状况,1956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兴建梅山至松子关公路。当年11月,调集梅山、南溪、古碑、斑竹园、流波五区、镇4000多民工修筑梅山至南溪段,至1957年春完成土石方7.6万立方米,开辟路基8公里。后因“大炼钢铁”等原因全线停工。1973年5月重新修建梅南路,1978年建成通车,为砂石路面。国家投资110.1万元。此线接连丁商路,沟通黄长路,改变县内公路只能单线通车的局面,形成第一条循环线。


县公路1987年,有白石等4条,均为四级标准,共94.7公里。


白石公路白塔畈至六安县石婆店,境内长12公里。1958年建成简易公路,1975年加宽改造为四级公路,砂石路面。


白龚公路由白塔畈马窑至龚店,长9公里。1959年建成简易公路,1977年加宽改造为四级公路,砂石路面。


船毛公路船板冲至六安县毛岔河,境内13.7公里。1963年由军工修通,1975年移交县公路站接养,砂石路面。


燕吴公路燕子河至吴家店,1971年10月兴建,至1987年已修筑60公里,砂石路面。

〔表9—2〕
1987年干线公路、县公路一览表

区乡公路1954~1972年,境内已新建7条干线公路、3条县公路,总长303.2公里,有28个乡通行汽车,为兴建区乡公路创造了有利条件,区、乡(社)干部、群众修筑公路积极性高涨。1975年起,燕子河区张畈公社率先集资修路。此后,长岭、毛河、全军、桃岭、方坪等公社相继依靠群众的经济和技术力量,自行组织施工。县委、县革委会支持区乡公路建设,决定按每公里补助1000元,帮助社队购置筑路器材。县交通局成立社队公路办公室,加强领导和技术指导。金寨县林业部门根据采伐运输的需要,1974~1976年投资800余万元,在林木蓄积量、采伐量较多的斑竹园、燕子河两区修筑林区公路。至1987年,共建成区乡公路59条,部份达到四级公路标准,总长566.8公里。

〔表9—3〕
1987年区乡公路一览表


三、桥梁


古桥1983年县交通部门调查,县境古桥有28座,除牌坊、三孔、马场河、长石4座桥毁坏无存外,其余尚存。桥型结构分石拱、石板和木板3种,多为群众筹资修建。

公路桥1949年前,金家寨至麻埠公路桥均为简易便桥。1950年以后,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至1987年共建成结构不同、跨度不等的永久性公路桥224座,总长6897米,其中多孔跨径总长在100米以上或单孔跨径40米以上的大桥18座;多孔跨径总长在30~100米
〔表9—4〕古桥一览表


之间或单孔跨径在20~40米之间的中桥40座;小桥166座。上述桥梁分布在干线公路、县公路和区乡公路上。

干线公路和县公路桥共有大桥10座。

史河大桥又称史河老桥,位于顾梅路31k+200米、梅山水库大坝下游约1200米处。下部墩台为钢筋混凝土排架,长180米,24孔,桥面净宽4米,两侧各有0.75米人行道。1954年由梅山水库工程指挥部修建,为县境内史河上第一座永久性公路桥。

梅山大桥又称史河新桥。为本县最长最大的城市、公路两用桥,位于顾梅路30k+252米处,距梅山水库大坝两公里。1977年,县委、县人民政府鉴于史河老桥的通过能力和荷载重量不能适应等情况,向省报告要求建新桥。1977年8月~1978年1月,省公路局勘测队进行地质钻探并选定桥位。1982年9月省计划委员会批准。省公路勘测设计院设计,按照城市、公路两用桥的要求,选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简支梁式,下部为灌注桩基础,双柱式墩台。全长228米,14孔,单孔16米,桥面净宽9米,两侧各设1.5米人行道。设计荷载

汽——20吨,挂——100吨。1983年3月11日动工,全部工程由六安地区公路总站工程队承建,1984年10月1日通车,全部工程费时19个月,实际工作日420个。总投资147万元其中交通部投资50万元,省交通厅投资97万元。

驻驾湾大桥位于赛诸路43公里处,全长100米,为钢筋混凝土T型梁式桥,重力台式桥墩,1968年建成。

响洪甸大桥位于响洪甸下游500米处,为两孔双曲拱桥,下部台墩为重力台式,长100米,跨径30米,1968年建成。

小河大桥位于黄长路110公里附近,为石拱桥,长111.7米,U型桥台,重力式桥墩,八字墙护坡,1971年8月建成。

青山大桥位于青道路0公里处,1971年8月建成。为石拱桥,长133米,U型桥台,锥形护坡。

塔儿河大桥位于青道路34公里附近,1972年5月建成。为石拱桥,长160米,U型桥台,重力式桥墩,锥形护坡。

夹河大桥位于丁商路2公里附近,1973年10月建成。为双曲石拱桥,长168.6米,建筑高度6.5米,U型桥台,重力式桥墩,锥形护坡。

麻河大桥位于梅南路49公里处,1976年4月建成。为石拱桥,长114.4米,建筑高度6.8米,U型桥台,重力式桥墩,锥形护坡。

吴家店大桥位于燕吴路的终点,长101.6米,1979年10月建成。

区乡公路桥中共有大桥8座。

张冲大桥位于峡黄路3公里附近,1979年2月建成。为石拱桥,长113米,跨径23米。

黄畈大桥位于峡黄路8公里处,1980年5月建成。为石拱桥,跨径60米,长89米。

姜河大桥位于姜八路起点附近,1孔,跨径50米,1980年5月建成。为石肋单波双曲拱桥。长86.7米。

梅河大桥位于燕长路3公里附近,1979年5月建成。为石肋单波双曲拱桥。长82米,1孔,跨径50米。

宋河大桥位于查水路12公里处,1982年10月建成。为石肋单波双曲拱桥。1孔,跨径45米。

牛山河大桥位于香关路6公里附近,1980年8月建成。为石拱桥,长80米,1孔,跨径50米。

西庄大桥位于吴西路7公里处,1977年建成。为变截面石拱桥,长139.7米,1孔,跨径61.5米。

果子园大桥位于茶松路果子园乡境,1986年10月建成。为石肋双曲拱桥,长78米,1孔,跨径50米。

〔表9—5〕
1987年干线公路、县公路桥梁一览表


〔表9—6〕
1987年区乡公路桥梁一览表


四、公路养护

机构与队伍民国31年(1942)金家寨至流波路段通车后,建有立流路养路工程队。

1951年,麻埠至金家寨公路修复通车后,成立麻金路养护道班,配道工12人,隶属六安养路段,响洪甸水库修建后该道班撤销。1954年六梅公路建成后,县境设第九、第十道班,道工23人,属大顾店公路养护工区。1960年成立县公路养护大队,下设8个小队,分布在大顾店——梅山、五桂潭——禅堂、黄林——马店3条公路上。1961年养护大队改为养护工区,有职工73人,另辖一个124人的建桥工程队。1962年养护工区改称为县公路管理站。1971年公路站下设5个养护排。1973年增加到7个,下设26个道班,有道工243人,其中代表工169人,分布在顾梅、江叶、船毛、黄长、青道、丁商、独鲜和赛诸路8条公路上。L980年,养护排增加到11个、道班55个。1981年后按行政区划将11个养护排调整为7个公路分站。1987年,县公路管理站辖7个分站、63个道班,有养路工493人,其中代表工375人中有5人担任分站领导职务。县公路管理站设人秘、财务、路政、机料、工养5股及工程车队、水泥预制厂。

1969年初,本县在青山、白大、船板冲3个公社实行义务建勤常年代表工养护公路试点,简称“道群共养”。10月,制定《金寨县义务建勤常年代表工养护公路试行办法》,常年代表工由公路沿线的公社推荐,劳动报酬由所在生产队按同等劳力记工分,国家每月发给生活补助费。1973年代表工的报酬全部改由国家补贴,并享受医药、劳保待遇。1983年根据安徽省劳动局、交通厅《关于公路养护代表工实行合同制的通知》,对代表工进行整顿,按合同条件录用,月工资36元。

养路机械1970年以前,本县公路养护主要靠工人繁重的体力劳动,仅有锹、镐、土箕、平板车、扫帚等工具。1970年4月,六安地区工路总站调给2辆嘎斯汽车,后陆续调给拖拉机、牵引车、压路机等设备。1987年有压路机3台、空气压缩机1台、洒水车2辆、输送机2台、柴油机1台、铲车1辆、移动式破碎机7台、汽车9辆;63个道班有四轮牵引车51辆。

养路费征收50年代,由大顾店养路工区负责征收。1960年起由县公路管理部门按省制订的统一标准征收。1972年征收汽车、大拖拉机养路费14.3万元,1978年为34.55万元。1984年,省交通部门制订小型机动车辆养路费征收办法,专业运输部门小型机动车辆仍由公路部门征收,其他单位及个体户的小型机动车辆养路费由县交通局按车辆管辖范围负责征收。1985年共征收养路费94.5万元。1987年征收128.5万元。

公路绿化本县公路多绕山环水,自然绿化率比较高,人工绿化工作一般在公路修筑通车后,由筑路部门按规定的株距栽齐,交付公路管理部门管理,所有权属国有。干线公路的绿化由道班负责,支线公路采取动员群众自采、自栽、自管和自受益的办法。在已接养的公路中,成活的行道树26万株,树种多为法梧、白杨、刺槐等。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