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小水电站


1964年5月前畈公社兴建第一座小水电站,装机2台,容量15千瓦。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后,小水电建设一度中断。70年代初,由社队自筹经费,国家支持机组,兴办了一批5~10千瓦的小水电站。此后国家以每个千瓦补助250~500元,帮助社队兴建100千瓦以上的小水电站。1983年12月,本县列为全国100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之一。全县先后兴建小水电工程108处、装机136台、10711千瓦,其中60~70年代建的20千瓦以下的小电站,因管理不善,机组老化,河渠道变更,水力断绝等原因报废36处,41台,299千瓦。1987年,全县水电站72处、装机95台、10412千瓦。


团山水电站位于西淠河支流姜河上游、张畈乡境内,是姜河流域开发的第一级水电站,金寨县第一个县办重点骨干工程。1984年10月开始筹建,1985年4月底全面开工,1987年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并于年底成功地进行72小时投网试运行。益本比1:1.4,投资回收年限为11年(按1984年每千瓦小时电5分计算)。


电站工程由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省水利建筑安装公司承包,完成土方2.42万立方米,石方1.71万立方米,浆砌石1.85万立方米,干砌石0.26万立方米,混凝土0.27万立方米,钢筋混凝土0.49万立方米,金属设备安装51.2吨,消耗木材800立方米,水泥5110吨,钢材393吨,总投资709.8万元,单位千瓦造价2839元。


浆砌石双曲拱坝为电站主要建筑物。坝高40.6米,坝顶长150.6米,坝顶宽3米,坝底宽8米,最大弦长127.5米。来水面积72.8平方公里,总库容492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99万立方米。泄洪方式为坝顶溢流,溢流段长59米,净长55米,最大溢流水深6米,设计50年一遇洪水1390秒立方米,校核300年一遇洪水2120秒立方米,大坝下游设钢筋混凝土护坝以防冲刷。


副坝粘土心墙坝,坝高16米,坝顶长67米,坝顶宽5米,坝底宽91.5米。


发电厂发电引水采用城门型压力隧洞,总长752.5米,其中平洞长429米,斜洞长323.5米,断面为2×1.8米,引用流量2.76秒立方米。分三种型式衬砌,斜洞上段为钢筋混凝土衬砌,下段为钢板管钢筋混凝土衬砌,平洞段喷锚。施工支洞二条总长90米。半地下式厂房28.05×8.4×19米,布置两台单机容量1250千瓦卧式水轮发电机组。变电站面积450.5平方米,主变1台3150千伏安,近区变630千伏安,35千伏投网线路长10公里。设计水头125.4米,单机引用流量1.38秒立方米。


张冲电站位于西淠河水系张冲乡境内,是燕子河梯级开发最后一级电站,上游来水面职494平方公里,装机2台、300千瓦。


该站1969年10月动工,主要建筑物有,拦河坝长154米,平均高度2.5米;渠道长254米,最大过水流量7秒立方米;厂房建筑面积80平方米。1971年3月1号机组100千瓦投产发电,利用水头11.3米,引水流量1.73秒立方米。1976年6月,2号机组200千瓦投产发电,利用水头15米,引水流量2.5秒立方米。总共投资26.2万元(其中贷款2万元),投工8.4万个,完成土石方2.8万立方米,混凝土170立方米。

自1971年3月第一号机组发电以来,共发电929.6万千瓦小时,其中1987年发电92.6万千瓦小时。供方坪、黄畈、张冲、面冲4个乡的21个村、157个村民组、2600户照明用电和105个乡、村工厂的生产用电。


三龙井电站位于全军乡三龙井,1979年1月施工,1981年12月建成。电站大坝为单曲块石拱坝,高22米,弦长80米,底宽11米,顶宽2米,蓄水22万立方米;混凝土渠道长1760米,断面1×1.2米;压力管道长260米。装机容量1台320千瓦。电站总投资61.2万元(国家投资35.6万元,自筹25.6万元)。

1981~1982年,发电仅供全军、铁冲2公社15个大队181个生产队照明和加工,效益未充分发挥。1983年6月,架设10千伏线路0.6公里与沙河店变电所联网,电力进入国家电网,发电量增加,最高一年达126万千瓦小时,超过年发电115万千瓦小时设计标准。


高梁岔电站属长岭乡办工程。1976年8月筹建,1980年10月竣工,总投资55.3万元。电站由拦河坝、引水渠道、压力管道、厂房、升压站等建筑物组成。拦河坝为浆砌条石拱坝,坝高7.5米,坝底宽1.6米,顶宽1.2米,坝弧长94米;引水渠道1235米,断面2.5×2.5米;压力管道两根,管径1.2米,双层钢筋布置;厂房总面积150平方米,安装3台套水轮发电设备,总容量560千瓦。升压站安装2台320千伏安变压器,分别向燕子河变电所和长岭乡人民政府供电。

电站来水面积275平方公里,设计水头16.5米,流量5秒立方米,1985年联网后该站年发电量达250万千瓦小时。

二、电网


变电所及输电线路1975年以来,本县以梅山水电站和响洪甸水电站为基本电源的配电网路不断发展,陆续在县境江店、双河、南溪区建设35千伏电网。1987年底止,县境已架设110千伏输电线路2条、19.7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9条、112.9公里,变电所8座,降压站1座,变压器10台,总容量19860千伏安;10千伏配电线路共1260.8公里;0.4千伏低压线路4006.5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649台,总容量35950千伏安,形成了配电网络和35千伏骨干网络。


并网联网1984年在南溪——双河片与系统电网进行并网运行工作。为保证并入电网后的运行安全可靠,两区小水电站采用10千伏输电线路与变电所相联。变电所采用35千伏

〔表6—4〕
1987年小水电站一览表


〔表6—5〕
35千伏变电所及输电线路一览表

输电线路与电网一点两联,35千伏开关站设在沙河店,并装设35千伏附上逆元件的电力计量装置。各变电所还采用集中装设电力电容补偿装置以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枯水季节小水电可做调相运行。


南溪——双河片小水电为地方性小电网并网,自行负责本供电区域内的运行、维修、抄表、收费、用电等项的管理。为了使电网和小水电站发、供电准确计量,在沙河店变电所安装35千伏总表计量。至1985年,该片已并网的电站有双河区的三龙井电站和南溪区的黄泥庄、金沟、金刚、汤家汇电站,装机7台,1120千瓦,年发电量266.5万千瓦小时,送网电量222.3万千瓦小时。

1984~1987年,古碑区的乌鸡河、大桥、燕子岩、宋畈、新田、西僧庙6个小电站1115千瓦联网后,电力输南溪变电所。

1985年10月,燕子河、斑竹园两片小水电联网并投入运行。燕子河片,将毛河、塔儿河、梅河、高梁岔、渔潭5个小电站1820千瓦联成小网,新建10千伏联网线路15公里,电力输入燕子河变电所;1987年12月团山电站建成,电力输入燕子河变电所。通过小水电联网调度所,利用电力载波通讯进行调度,选用ZDD—13型电力载波机,运行情况良好。斑竹园片,将桥口、沙堰、南河、二道河、西庄5个小电站760千瓦联成网,联网10千伏线路26.6公里,设立了联网调度所,实施小水电站自身联网和对系统并网。

三、发电 供电用电


1973~1987年,全县100千瓦以上小水电站累计发电7974.9万千瓦小时,年均发电531万千瓦小时,年最高发电量为1987年的1437万千瓦小时;累计供电7735.8万千瓦小时,年均供电515.7万千瓦小时,年最高供电量为1987年的1393.9万千瓦小时;累计用电6379.9万千瓦小时,年均用电425.3万千瓦小时,年最高用电量为1987年的1149.6万千瓦小时。

〔表6—6〕10千伏配电线路一览表

〔表6—7〕
100千瓦以上小水电站历年发电、供电、用电统计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