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监测台网
(一)专业台1985年前,在城关和佛子岭建霍山、佛子岭两个专业地震台(佛子岭合原属霍山台领导,1980年2月22日划开),专业地震台由省地震测报主管部门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
霍山地震台位于县城东南郊文峰塔附近,北纬30°24′07′,东经116°20′04″,台基为新生代的红色砂石岩。1973年6月选定台址,9月开始建台。1974年3月,电法手段投入观测。1975年9月,测震手段由佛子岭台迁来,继续工作。1974年,在313地质队协助下,增上地应力手段,1976年2月受雷击而报废。
佛子岭地震台位于城西17公里的佛子岭水库大坝西北角,北纬31°20′53″,东经116°16′11″,台基为古老变质岩。1954年,国家水利部为监视水库地震活动,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建立,并上测震手段,1959年4月中断观测。1971年8月,安徽省地震队恢复了该台测震手段。1975年9月,省地震局又决定把该台测震仪交霍山地震台。1979年3月,该台增上DD—1型测震仪,观测至今。1972年10月~1973年,开山洞一个,南北长33.3米。1974年初,安装两套水平摆倾斜仪,一套连通管倾斜仪(基线长15.6米)和一套石英管伸缩仪(基线长19.42米)。石英管伸缩仪使用年余后,因生锈而停用。
(二)群测点1971年2月,本县发生了3.5级地震后,在武汉地震大队和舒城地震台的帮助下,首先在霍山中学、上土市中学和皖西机械厂建立群众测报点,这是全省最早的一批群众测报点。1973年,发生4.5级地震后,群众测报点又逐步发展。1976年,唐山地震前后,全县已建33个群众测报点(60多人)和一批各种类型的宏观哨。1977年开始,对群众测报点进行整顿,到1985年底,全县共有35个骨干测报点。
测报点观测手段及人员配备情况表

650年间发生的震级为Ms≥3.0震一览表

二震区划分
国家地震局1978年正式出版的《中国地震区、带分布图》标明,本县位于麻城——常德地震带的东北端,是此带中地震较多的地区,历史上共发生多次破坏性地震,最大的是民国6年(1917年)发生的6.25级地震。根据地震活动性分析和极值统计等方法预测,未来百年内将经历数十年的地震活跃期,可能发生6级左右的地震1次,5.5——5.75级地震4次左右。国家地震局1978年正式出版的《中国地震危险区划图》,本县划为七度危险区,主要位于大别山麓低山丘陵区,北起六安县城,西经苏家埠到诸佛庵一线,南到大化坪,东到凤凰台,呈北东向延伸。本危险区横跨北西西向的肥西——韩摆渡大断裂、梅山——南港大断裂、张冲——晓天深断裂,前两条在新生代以来都具有活动性。除北西向大断裂外,在张冲——晓天深断裂南发育有活动性的北东向断裂组,是隶属的麻城——常德地震带内地震较为活跃的地区。本危险区历史上共发生7次破坏性地震:元顺帝至元元年(公元1836年)5.25级,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6级、5.5级,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0)年5.75级,民国6年(1917年)6.25级、5.75级,民国23年(1934年)霍山、潜山5级。有感地震更多。
国家地震局1978年编绘出版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把本区1973以后百年内的地震烈度划为7度区。
三预报预防
1971年以来,全县地震专业人员和群众测报队伍做了大量地震预测预防工作。在1973年3月11日发生的4.5级地震后,积极开展地震预测预防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此次地震发生前,根据本区地震活动由低于正常情况转入正常,小震频率的明显增加和一些观测手段的异常等情况,省地震队于3月8日向上级和有关部门作了预报。根据上级部署,本县文即加强了防震抗震的宣传教育工作,采取震情值班,保证交通和联络畅通等防震抗震措施。地震发生后,省科技局和地震队的负责人连夜赶来霍山,组成前沿指挥部,省委副书记李任之专门作了指示,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卫一清也多次电话指示,南京、武汉地震大队和上海天文台派出21人来省帮助监视震情。县委、县革委会立即成立防震抗震领导组。并组成两套班子,一套抓防震,一套抓生产。各区、社和较大单位都建立了防震抗震领导组,积极开展防震抗震工作。交通部门对桥梁、涵洞和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维护,成立了抗震抢修队、装卸队、运输队,每晚有24辆汽车值班;卫生部门在各区医院内成立了51个医疗救护组共238人,全县组织青壮年、民兵等抢救队5600多人。准备震后投入抢救工作;为保证电讯联络线路畅通无阻,电信局安装了20门备用机,广播站安装了500瓦扩大机;物资供应部门赶运矿烛、芦席、油毛毡、毛竹、面粉、压缩糕点等。地震中心诸佛庵区在震后较短时间内即调运储备面粉20万公斤、面条0.17万公斤、糕点0.5万公斤;从库存药品总数中控制60%,供防震抗震用。还对佛子岭、磨子潭两个大型水库大坝的位移、沉陷进行研究,采取了防震措施。宣传文化部门运用科技刊物、展览、放电影、放幻灯、出宣传栏、办讲座和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进行地震知识和防震抗震知识宣传,印发了地震科技知识等材料3000多份。有的区、社举办了地震知识学习班,全县还组织了1万多人参观省地震队来县巡回展出的“地震知识展览”。县内各三线厂气氛紧张,淮海机械厂全厂停工、停课一天,皖西机械厂停工,停课四五天,其他三线厂也分别停工、停课。及时加强地震知识的宣传,稳定了群众情绪,生产、教学秩序恢复正常。震后,各三线厂纷纷建立测报点,开展地震测报,安定了民心,保证了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
四地震科研
本县地震工作机构建立后就坚持“边监测、边预报、边科研”,在搞好地监测、预报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地震考察和地震预测预报方法的研究。
(一)地震考察973年3月,落儿岭发生4.5级地震,1984年1月,落儿岭发生3.2级地震和1985年1月,城关发生2.6级地震后,地震部门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考察,取得了有价值的数据资料。1983年10——11月,会同地区地震局,对民国6年1月24日的6.25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察,共调查了239个点位,访问了268位老人,其中76岁(当时10岁)以上的192人,占总数72%,获调查资料270份,摄取震害遗迹照片27张。
(二)专题研究近几年来,县地震部门组织专业和业余地震工作者开展了各种测报方法的研究,主要有植物电流脉冲和地震关系的探讨,土地电与土应力自动记录观测试验,AHY83—1型应力探头埋设在落儿岭观测试验,佛子岭电站近区土仪器监测信息成份分析,皖西厂深井水位高度测量试验,电磁波抗干扰试验,霍山地震规律初探,“四土”(即土应力、土地电、土地温、土地磁。1984年起,不使用“四土”仪器后,主要利用深井水位、水温、水化、电磁波等手段进行观测)手段清理及有关问题讨论等。为了提高预测预报水平,县地震部门还多次组织业务人员赴外地学习,并自办或参加省、地有关业务培训10余起。
上一篇:第四节 管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