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科学技术管理
解放初期,主要是广泛发动群众抛弃落后的生产方式,组织一些土法上马的小型试验革新活动。如推广沼气,改革耕作制度,革新小型农机具,试制土农药,发掘中草药。并用出黑板报、编小册子、召开现场会等形式普及科学技术知识。随着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管理在宏观上主要是制定全县科技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并做好年度计划。1977年,制定本县科技工作3年、8年、23年发展规划。1985年,制定5年、15年科技发展规划。这些规划、计划,着眼全县各项科技事业的发展,经过调查研究、论证筛选、针对各个不同时期情况提出科技发展战略和战术指导思想,确定优先发展的科技项目,为县领导机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管理工作,由科委根据上级统一部署,通过3种渠道实现的:对各业务主管部门在新技术的引进推广、试验、示范、工作中进行协调指导;对各专业研究所科研项目的选题、经费给以支持和合作;对专业户、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活动进行技术指导,跟踪服务。进入70年代,科技事业随着经济繁荣而迅速发展。科技管理工作日臻完善,形成了一整套管理体系。自1971年起,科委每年都编制,下达科研项目计划,井同各项目主管部门密切联系,随时掌握项目执行情况,督促进度。对技术方面的难题,外请专家学者,内招专业骨干会审攻关解决。对成功的项目,在上报地区评审的同时,还通过各种形式表彰奖励,宣传推广。
(一)科技管理工作重点根据山区特点,本县科技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农林科技。70年代末,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四级农科网被科技示范户、基点户、专业户代替。1982年,全县共有各种类型的科技示范户、基点户、专业户314个,试验示范基点37个。近年来还组织农业技术报告团和技术服务队到区、乡进行巡回报告和技术指导,“临床诊断”解决问题。举办技术培训,培养技术骨干,传播技术“火种”。试行技术合同制,同农民签定技术合同。建立科技示范户和科技示范(试验)点,努力促其发展成专业村、专业乡。还做了大量社会、自然状况的调查研究,多次组织发展战略专家论证会,成立县经济技术顾问委员会,聘请外地专家30余人担任本县科技、经济顾问。完成了农村人才和林业、中药材、食用菌资源、农村能源、发展庭院经济状况的调查或普查。1983年下半年和1984年上半年,先后对全县农村4.5万名回乡初、高中毕业生的家庭、经济、爱好、特长等进行了全面调查登记,为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促进农村技术的普及,提供了决策依据。1986年11月,由政协、科委、林业、农业、畜牧水产、医药、乡镇企业、科技扶贫等单位的20多人参加,调查了全县庭院经济状况,写出调查材料12份,编印“霍山县发展庭院经济典型经验简介”,推广单龙寺乡小溪河村典型经验。从而推动千家万户庭院经济的发展。
(二)新技术、新成果引进推广管理1978年以来,全县共引进推广工、农、医等各项科技成果120余项,成功率96%。年新增产值百万元以上的有食用菌、杂交稻、配合饲料、网箱养鱼、密植速成茶园、野生栗嫁接板栗、中药材人工栽培、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食草畜禽和肉鸡良种引进等12项。年新增产值20万元以上的有耕牛锥虫病防治、化学除草、小蚕共育、水稻良种引进、经济安全淬火剂、不破碎低温蒸煮酿酒等20余项。茶叶、食用菌、中药材、蚕桑、经济林、用材林、水产品等八大商品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推广小蚕共育技术,蚕茧年产量250吨,3年平均递增48——68%,高于“七五”规划要求的38——45%的发展速度。引进笋竹两用林栽培技术,基地已发展到18个乡;推广野生栗嫁接板栗技术,板栗基地64149亩。网箱养鱼面积达248亩,亩产成鱼2.1万公斤。引进推广草食性畜禽良种,白鹅31.7万只,山羊1.05万只,兔0.7万只。三年累计推广良种肉鸡75万只,产值700万元,盈利244.5万元。普及中药材人工栽培技术,年收入1500元以上的种植大户有200多户,全县中药材收购总值达346万元。1985年推广的食用菌技术,到1988年,全县七区一镇形成了大片基地,有51个专业村,由过去的单一段木栽培黑木耳,发展到段木、袋料栽培黑木耳、香菇、猴头、金针菇、蘑菇等品种,其中蘑菇生产填补了本县空白,袋料香菇、金针菇生产名列全地区首位。全县农业作物良种化程度达90%以上,1976年以来,累计推广、种植杂交稻50.39万亩,平均每亩比常规水稻品种增产50公斤,共增产粮食25193.9吨,增加产值1128.7万元。
二科研项目管理
科研项目下达,分省定、地定、县定3种。编制科研项目计划,一般先由基层单位提出申报课题,主管局汇总后,报县科委初步筛选择项,并分别报省或地区主管部门,经调查论证确定后,编制年度计划下达执行。每年底,对项目的实施进度、经费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重大项目要提交专题报告。1971~1985年,省安排下达的科研项目有,增殖水产资源培植新品种研究,水库网箱养鱼试验等4项。地区安排下达的有96项,县安排的有96项。项目经费随项目一起下拨。县科研项目三项经费每年1~1.5万元。
省下达科研项目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