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公费医疗
解放后,到1951年,群众到卫生所看病、治疗一律免收医药费。1952年6月27日,政务院发出《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预防》的通知后,本县开始实行公费医疗制度。1953年6月,成立公费医疗预防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县长任主任委员,组织、人事、文教、财政、卫生等部门负责人为委员,经费由卫生科会计兼管。“文化大革命”前期,管理工作瘫痪,1972年,由卫生局负责管理。1975年建立公费医疗办公室,配1名干部。医疗费由财政部门拨发,卫生部门掌握使用。享受者到指定单位就医,医疗单位同卫生科结算;外出就医凭单据报销。1964年,根据国务院、卫生部和省人委有关文件规定,重新登记享受公费医疗人员,并修订了《公费医疗管理规定》,规定门诊最高用药量,危重病人确需的少量滋补品须经领导批准。1973年,全面整顿管理工作,重建管委会。1976年,制定《公费医疗暂行规定》,坚持联审、互查制度。1983年起,为简化管理手续,实行经费包干。医疗费发到各单位自行掌握,特殊情况或重病,需住院或转县级以上医院治疗的病人,由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向县公费医疗管理单位(卫生局)报销。此外,财政局每年拨出一定数额经费用于贫困户群众、军烈属和残废、退伍军人的免费治疗。
部分年份公(免)费医疗费支出统计表

二合作医疗
本县合作医疗始于1968年。1969年12月,县革命委员会在鸟观嘴公社召开“卫生革命现场会”时,已有7个公社的115个大队(占社队总数分别为28%和48%)实行合作医疗。到1970年9月10日,全县25个公社234个大队全部实行合作医疗,地区为此专门开电话会祝贺。1971年12月,全省农村合作医疗现场交流会在岳西县召开,本县在会上介绍经验。后又出现了社办、社队联办、大队联办多种形式的合作医疗。1975年,合作医疗单位有社办7个,社队联办2个,大队联办3个,共有赤脚医生314人,生产队卫生员、保健员2508人。1976年,漫水河实现社办合作医疗“一片红”,全县有社办31个(1972年恢复区,公社增加到42个)。1977年,社办和社队联办38个。1979年,全县241个大队有医疗室,其中属合作医疗性质的147个,占61%,余为自负盈亏。147个大队中包医包药的43个,占29%;报销部分医药费的11个,占7%;包药不包医(收药品成本和诊疗费)的91个,占62%;另有两个大队包医不包药。1980年后,合作医疗逐渐解体,农村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办医。农民由于经济收入增加,择优就医的渐多。合作医疗兴起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只限贫下中农和“专政对象”的“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参加,大队发给医疗证。参加者每人每年缴1元医疗费,生产队每年从公益金中补贴每人0.5元,分午、秋两次由生产队统筹交大队。治病时所用药品、材料、针灸、检验、手术、注射、X光透视、摄片检查等费用一律报销。住院、输血费和一次生病,医药费超过20元的,采取三结合办法(合作医疗、生产队和个人各付三分之一)解决,其它费用自理。在本大队治疗记帐,转院或出外患病治疗,经批准凭单据报销。公社、大队成立“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领导、群众代表和卫生部门负责人参加。为解决经费紧缺矛盾,全县先后兴办中草药培植场152个,种药1530亩,品种100多个。漫水河区56个大队有药场38个,种药757亩,有的收入达数万元。合作医疗资金在万元以上的有上土市、漫水河、前进、太平4个公社。上土市公社社办合作医疗两年多时间,对危重病免费50元以上的39人,100元以上的11人,还有少数免费在200元以上的。太平公社一度实现免费医疗。南岳公社社员每年自缴2元,三年的合作医疗药费0.01——1000元的全部报销。
三劳保医疗
解放后,国营商业、工厂、林、茶、农场的职工,享受劳保医疗。轻伤、轻病由单位医务室免费处理,或到指定医院就诊;重伤,重病送有条件医院治疗。医药费参照公费医疗管理办法,向单位报销。1980年后,也有实行单位(车间、班组)包干的,每月把医药费发给个人,重病住院仍由单位报销。
四统筹医疗
1956年6月,成立“霍山县直党政机关小儿统筹医疗委员会”,分管副县长兼主任,组织、人事、卫生、财政、县直党委会负责人为委员,办公室设在人事科,配1名专职保健医生兼秘书。医疗单位定在县医院,经费由儿童家长单位从职工福利费中按比例交给办公室集中使用。一姓万的小孩烫伤后治疗痊愈出院,报销医药费两千余元;体现了“一人生病大家帮”的优越性。“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消失。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