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外贸经营
解放初,县没有外贸机构,供销社替省、地专业公司组织出口货源。70年代,土产公司设外贸股,经营桐油、木粉、棕子、橡栗、山苍子油、槐米的出口。1976年,成立外贸公司,扩大了对外贸易。1982年,县成立外贸局(公司),1984年2月改名“霍山县对外经济贸易局(公司)”,1985年有职工32人。
外贸公司根据省、地外贸部门下达的国家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结合本地资源情况,同省内外各专业出口公司签定购销合同后,组织人力、资金,多渠道、多方式对收购的出口商品整理、加工、验收、包装后,运送到指定的外贸口岸或仓库,凭收货回单向购方结算货款。外贸局(公司)不具有外贸法人资格,不能直接对外成交业务。省内外专业或口岸公司,以县外贸供应商品换汇总额的12.5%返回各供货单位,作为创汇留成。地方工业、乡镇企业等产品出口,由县外贸代理或参予同供货方签约,并协助购销双方做好生产、质检、验收、包装、储运、货款结算等工作,收取商品总值1.5—2%的经营管理费用。五六十年代有大宗茶叶出口,年均出口由5744担上升到9937担,年均出口总值由128.66万元,上升到197.38万元。60年代增加桐油、木粉、山苍子油、槐米等6个品种,出口总值1.5万,70年代有茶叶(年均出口量10052担,年均总值269950元,羽毛、猪鬃、猪肠衣、蜂蜜、冻鸭、卤水鱼、白瓜子、白苏子及工艺品细竹编等10多个品种,出口总值59.94万元,比60年代增长38.8倍。1980年以来,全县以南岳乡外贸食品加工厂为龙头,建立外贸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形成县、区、乡、村四级生产、加工、收购、储运对外贸易的网络,出口品种增加到30多个,其中粮油食品类的红小豆、板栗、薇、蕨菜、刺嫩芽、蘑菇是新开发品种。
每年组织进口一批化肥、机械、生活用具,用品,奖售给基层企业和生产者,年均总值508万元。经营内贸商品年均总值33.5万元。1981——1985年,5年平均收购总值493.23万元,1985年收购总值1387.5万元,销售174.72万元,其中对外贸易112.63万元。实现利税4.16万元。
二主要出口产品选介
(一)茶叶五六十年代出口红茶,1970年以来出口绿茶。由乡村初制厂加工鲜叶,交售茶叶收购站,再由县茶厂精制加工出口。
(二)畜禽产品经营皮张、羽绒、猪鬃、肠衣四大类30多个品种,收购的商品交省、地外贸公司出口。山羊板皮销往意、法、荷、西德、东南亚和港澳地区。黄狼皮销往美、法、加拿大和港澳地区。羽毛,特别是白鹅毛销往美、英、法、苏、日、西德、丹麦、东欧、东南亚和港澳地区。猪鬃销往日、德、匈、意、荷、英、美、马来西亚等国。出口总值,1974年仅1.87万元,1985年增加到27.39万元。
(三)土特产品1962年5个品种,1977年1个品种,1985年增加到20个品种,主要有蜂蜜、蚕茧、红麻、三丫皮、山苍子油、草粉、槐叶粉、菜子饼、茶子饼、班竹壳和大扫把。蚕茧。1980年突破千担大关,1981年销售802担。各类土产品远销日、法、荷、英、美、德、丹麦、比利时、马来西亚等国,出口总值,1962年0.41万元,1972年1.56万元,1985年增加到45.04万元。
(四)食品1973年有冻鸭、卤水鱼、白瓜子3种,1982年增加板栗、板栗粉、咸蕨菜和大蒜头4种,1985年有红小豆、薇菜干、刺嫩芽、速冻蒜苗、咸水黄瓜、咸藕、醋渍藕、咸水蘑菇等12种,销往日本、东南亚、欧美和港澳地区。出口总值,1971年0.92万元,1982年10.71万元,1984年93.21万元,1985年41.90万元。
(五)药材、药品清光绪年间,有天麻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港澳地区。50年代,霍斛销往日本、印度、越南。80年代,茯苓、槐米、桔梗、草乌、夏枯草、天麻片、断血流销往日本、欧美和东南亚。出口总值,1967年0.05万元,1972年7.32万元,1985年74.62万元。
(六)其它产品1973年出口工艺细竹编10个品种和硬质纤维板、钻石牌安全斧、异氰尿酸、花岗石板材等,销往智利、加拿大、菲律宾、圭亚那、马来西亚、日本、西德、美国、巴基斯坦等国。出口销售额,1974年5.12万元,1983年7.74万元,1985年50.93万元。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