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本县多山,交通闭塞,历史上居民很少经商,商业很不发达。明清时期,销往外地多芽茶、竹、木、药材、木耳、丝麻等山货,购进多盐、布、烟、糖、纸等工业品。民国元年(1912年),英、美、德等国商行在县城设经销、代销机构,但因战乱和灾害频繁,市场萧条。19年,有2万元资金的商号全县不足20家。34年,有10万元资金的商号全县仅六七家。抗战胜利后,商业逐步恢复和发展,全县有1000多家商店。不久,通货膨涨,中小商户多倒闭,市场冷落萧条。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繁荣苏区经济、支援红军,县苏维埃政府设经济公社,负责政府机关和部队的后勤供应,组织大宗山货出境,对外经营批发业务,办油坊、机织坊、被服厂等工厂,发展工业生产。发动群众集资入股,办乡、村经济合作社。同时,鼓励农民和手工业者发展家庭经济,开展自由贸易,允许外埠商人到苏区做生意,苏区商业形成公营、合作社营、私营及资本主义经营4种经济成分并存局面。
解放后,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指导下,发展、壮大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商业,形成新的商业体系。1952年,全县国合商业网点67个,遍布城乡;私营商店1300多家。1956年,国家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合商业的商品购销大幅度上升,发挥了主渠道作用。1957年,国合商业职工708人,经营网点123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316万元,其中国合商业占81.21%。1958年,支持工农业生产“大跃进”,开展“大购大销”,经济蒙受很大损失。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物资紧缺,供求矛盾突出。1962年起,改变管理体制,疏通商品流通渠道,改善经营管理,商业发展较快。“文化大革命”期间,经营管理混乱,购销活动受到干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商业管理体制,建立和发展多渠道、多成份、多形式和少环节的流通体系,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改进工业品购销形式,调整农副产品收购政策,城乡市场繁荣兴旺。1985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9268万元,比1965年增长5.4倍,其中国合商品占67%。全县有各种经商单位3687个。城关有大型仓库、油库、煤库各1座,其它专用仓库27座,商品仓储面积10128平方米,工业品仓储存量2280吨,石油储存量1100吨,食品储存量1100吨。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