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本县手工业历史悠久,明初开始制黄大茶,清顺治年间开始生产竹筷,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有人煎矾,嘉道年间有人捞金沙、造土纸、织土布、制线香,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淘沙炼铁铸造技术有很大发展,转步园的铁锅闻名遐迩。民国20年(1931年),“亚美”、“益民”印刷社,31年,“新生”平民工厂,“新华昌记”卷烟厂。33年,“震东”、“民智”、“三星”印刷局、“三民”石印社和“久大”、“人和轩”糕饼场先后在城关开业。到38年,做饴糖、酿土酒、造土纸、打棉线、织土布、印刷、卷烟和制陶烧砖瓦、烧石灰、铸铁锅等私营厂坊及缝纫、小五金和竹木加工等个体手工业作坊分布城乡各地。
解放后,工业有较快发展,到1956年7月,全县有国营工厂6个,职工163人;公私合营工厂7个,职工92人;手工业社(组)63个,社员1070人。到1985年,全县有食品、轻纺、建材、机械、电力、采矿、国防等8大门类的216家工业企业,固定资产15384.3万元,实现利润356万元,上缴税金106.9万元,厂区面积265.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各种主要机械设备2200多台(套)。总产值5892.8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4.4%,是1949年的25.5倍(全民所有制企业占41.7%,集体所有制企业占31.2%;轻工业占22.2%,重工业占57%),其中轻工业134家,产值2537.6万元;重工业82家,产值2955.2万元;全民工业21家,产值3007.5万元;集体工业195家,产值2485.3万元。省属工业1家(佛子岭电站),职工472人,产值1074.5万元。县属和县以下工业215家,职工7473人,其中全民工业20家,产值1933万元,职工1772人;城镇街道工业5家,产值539万元;乡镇工业154家,职工2794人,产值1702.3万元;其他工业4家(知青工厂),产值32万元。农村村办工业303家,产值673万元;农村合作经营工业196家,产值498万元;农村和城镇个体工业1221家,产值814万元。省属国防工业小三线厂9家,职工1203人,产值508.4万元。
民国期间,手工业由建设科管理(民国30年(1941年)11月11日《新霍山日报》载:“本县王县长(王贯之)……特令县政府建设科积极发动民众,组织各业工厂”)。
解放初,手工业由县政府工商科领导和管理。1952年起,县供销社设生产合作股,管理手工业。1953年8月,生产合作股从供销社划出,成立手工业管理科。1955年10月,成立手工业联合社,同手工业管理科合署办公,辖各区手工业办事处。1956年,成立工业部,下设工业科,领导和管理公私合营工厂,联社仍领导和管理手工业社、组。1958年,改工业部为工业交通部,下设重工业、轻工业和交通三科。重工业科领导和管理机械、钾肥、矿山、水泥、砖瓦等厂,轻工业科领导和管理造纸、酿酒、食品等3个地方国营工厂。同年6月,撤销手管科和手联社。1963年,县工交政治部改为工交办公室,管理工业。1968年县生产指挥组下设工业组,领导和管理各工厂。1970年,成立工业局。1975年5月,成立工交办公室,分管工业、农机、手管、交通、社队企业。邮电、供电等局,分别领导和管理县属国营、集体工业和社队企业,1979年11月,改手管局为第二轻工业局。1980年,撤销工业局,成立经济委员会(经委),直接领导和管理10个国营工厂,并代管二轻、农机、乡镇企业、供电、交通、邮电等局和矿产、烟草两公司。同年,社队企业局改名乡镇企业局。
部分年份工业概况表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