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农业习俗
本县大部分地区属丘陵岗畈地区,农业生产以种水稻、小麦和油菜为主,各处生产习俗大同小异。
建国前,每逢春分日,人们常到麦菜田里燃放爆竹,高声喊叫,说是可以避免庄稼成熟后被鸟雀啄食。春天育苗的秧田要插绿树条,一则为预兆秧苗发青长高,二则告诉人们,水田已育苗,牲畜要管好。栽秧前一天傍晚拔秧,亲邻之间相互帮忙,不计报酬,只请喝酒,名为“黄泥酒”,吃元宵挂面。在开始栽秧的当天早上,要在门口摆上香案,供上两把秧,烧香点烛,磕头祭秧,举行“开秧门”仪式。在吃第一顿午饭时,主人要恭恭敬敬地把一只煮熟的鸡头奉献给公认的栽秧能手——“埂师”,意在请其带领大家快栽、栽好。栽插时,“埂师”要第一个下田,人们依次相隔数行下田。农人以当“埂师”为荣,后下田的如果栽插速度快于前面的人,就要换趟。农人以被换趟或被“关”在里面为耻。换趟时,爱开玩笑的常常在被换下的人的腿上拍一下,谓之“打蚂蟥”。妇女以参加拔秧为主。岗畈地区拔秧坐在专用的“秧马”上,山区也有站着拔秧的。第一天栽插,如把秧把甩到人身上,则被视为不吉利,栽秧时也不准唱山歌。栽插结束前,即在栽秧母田(即育苗田)时,人们习惯“泥稻仓”,把稀泥糊在主家或其它栽秧人身上,以预兆秋后粮食满仓。此时,人们嬉戏追逐,满田泥水纷飞,欢声雷动,劳作之辛,一扫而空,收割时,为农村大忙季节,农人多起早贪黑,夜以继日,白日收割,栽插下茬,夜晚犁田、打场,碌碡声、连枷声、喝牛声、山歌声,彻夜不绝。挑稻把时,多喜大声打号子,有“栽秧无山歌,割稻打油呼”之说。苏埠一带,还有“抢三担”习俗,即谁先担完三担,便可抢先喝水小息。旧时过了农历十月半,田地里如仍有未收割之庄稼,任何人都可以去收,人们不会认为是偷窃或侵占。
本县农民历来对水很重视,有“瓢水碗稻”之说。若遇天早,必得请人车水,名曰“打河车”。农民此时多通力协作,不计报酬,只招待当日饭食。旧时还要烧香祭河神。车水时,长口车的位置一般给车水能手。车水时常常听见雄壮的号子声:“车呀河堰”。
本县南部山区产茶,茶叶生产亦为重要农事。新点的茶山三年开采,叫做“破庄”;老茶山每年开采,称为“开山”。旧时“开山”,主家要奖励请来的“尖子手”,一般奖大钱一串。采茶大多由妇女担当,男子分工炒、烘茶。采摘时,遍山茶歌,男女应答调笑,轰轰烈烈。茶歌分歌头和歌题,大多按六个题韵,民间分别称为“一梳妆、二来源、三空中、四人性、五花茶、六消条(或稀奇)”。歌词内容多为男女之情,历史典故,风格俏皮、幽默。如:“太阳正中又正中,小乖姐送饭过田垅,我问老板娘什么菜,横切萝卜竖切葱,一碗炖蛋在正中”;“打个滚来翻过身,窗外情郎听有音,昨晚等你三更鼓,今晚等到鼓三更,我刚打牙床才睡倒,红绫被子才焐温,想我开门明早晨”,“太阳临西又临西,黄飞虎打马过西歧,比干丞相挖心死,纣王江山乱乱的”。
建国前,雇主雇请长工,每年工期为八个整月。农历二月初二上工,雇主请吃上工饭;农历十月初一下工,则无款待,所以有“上工一顿饭,下工两扁担”(一根扁担挑行李,一根扁担挑工钱米)的说法。如雇主与长工相处不睦,也要等到农历六月初六才能辞退。所以旧时称六月初六为“长工节”。
本县饲养的畜禽主要有猪、牛、羊、鸡、鸭、鹅等。牛、驴均为役使,很少食用。旧时孵鸡、鸭、鹅,上蛋时要择吉利日子,选窝要避“太岁”(迷信传说中的“凶神”)。忌养八只鹅(因与“白”谐音)。宰杀牲畜时,忌杀第二刀,农家习惯“杀年猪”,杀年猪最迟必须在腊月二十六日前,俗语说:“二十八,断刀杀”。宰杀时,血喷得远,认为有喜,不见血则认为有丧(即家里有丧事)。一般杀猪的当天,请亲邻喝酒,名为“打猪衁(也有“打鹅衁”,“打鸭衁”的)。鹅、鸭一般在立冬前、后宰杀,腌制腊货。杀当年养成的鸡、鸭时,第一只要把血撒在野外,敬奉“黄大仙”(黄鼠狼)。
二、工、商业习俗
旧时手工工匠大多在农历正月或二月开工。日子选在初二、初六、十六等“吉日”。开工后第一场活,主家给工钱要用红纸包着,意为“开门红”。有的主家还要给六个鸡蛋(名为元宝),祝其事事顺利。投师学徒要送礼,宴请师傅。每逢节期,都还要送礼。投师时要订契约,名为“投师纸”。一般学徒时间为3年,只管吃喝,没有工钱,中途毁约,要赔偿饭钱。满师后,还要设宴谢师,有的师傅则送给徒弟一套工具。
篾业工匠旧时以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会期。相传此日是篾业祖师的寿诞之日。这一天,苏家埠一带的工匠都集中到火星庙烧香磕头祭祖师,然后玩灯、唱戏三天。工匠各有地盘,一般不能随便在别人的地盘内做活。篾业工匠做活的禁忌很多,如编活顺序为先三大件(团簸、席子、稻箩),后三小件(耧簸、筛子、畚箕等);开张时不编拐笼和雀笼;团簸三丝要三转,不能编四转;席子不能编字,只能编滚龙边,稻箩的接头不能随意弄断,要多留1至3寸;筛子的衣子要安上三个假的,称为“插早”;以及忌讳“龙、虎、梦、牙、快”等字。
木业工匠的会期则在六月初六。木工做结婚家具,要先做床,一般家具则先做供柜,不能先做碗柜。做床的尺寸不离半,意为“有伴”;做桌则不离九,意为“有酒”;做床的用料喜用梓树、槐树和枣树,取其谐音“子怀早”的吉利意思。木工用料,一般讲究“头不顶梓,脚不踩桑(谐音“丧”),身不入楝(谐音“殓”),堂屋不用桑”。木工在主家做活,一般只在厅屋,不在堂屋。
旧时本县人民多不重视商业。商人多为客籍。民国以后,商业渐兴,城镇多为小商埠。商店、作坊多在农历正月初七开业,置办酒席,宴请上年的从业人员,俗称“上七”。入席时,如其被主人请坐于“首席”,席间并奉以圆子的,则表示辞退,不再留用,因而人们对辞退的别称为“吃滚蛋圆子”。农历二月初二,商店、作坊烧香点烛,鸣放爆竹,开张营业,并置办“上工饭”,款待从业人员。在此之前开门营业的,则叫“晾门”。开张之日忌讳打架斗殴、讲不吉利的话等。如有前来致贺的,则要喝开张酒。农历二月初二前,饮食业中的蒸炸店不起油锅,仅制做烧饼等应市。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