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扫盲班
民国17年,本县设民众教育委员会。民国20年,全县设民众学校3所,民国23年增至18所。抗日战争初期,日军侵扰,民众教育陷于停顿。据民国28年调查统计:全县文盲有634345人,占全县总人口95%。民国31年以后,县教育科计划在县立中学、民众教育馆附设民众学校,中心国民小学和国民学校附设民众班,但实施甚少,收效甚微。
建国初,本县相继成立了冬学运动委员会和扫盲协会,采用冬学、常年民校和速成识字班形式,招收工农入学,掀起了扫盲热潮。1952年,全县开办冬学2348所、2819班,学员8783人;常年民校543所、636班,学员19387人。1955年,本县在罗管区试办干部扫盲班,24人参加学习,19人脱盲。1956年,县委集中举办两期区、乡干部速成识字班,参加学习的工农干部223人,通过3个月的学习,每人识字2000个,能看通俗读物,会写便条、通知等,摘掉了文盲帽子。1956年,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全县发动8000多人投入扫盲活动。据1956年4月统计,全县入学315189人,占全县应入学人数的71%。据1959年统计,全县共扫除文盲220829人,县内73%的青、壮年摘掉文盲帽子;并在扫盲的基础上办起业余小学833所,学员75976人,业余初中15所,学员334人,红专学校597所,学员49599人,其中淠东公社施滩大队后郢生产队自1953年起办常年民校,坚持常年学习,至1959年,全队文盲142人全部脱盲,而且办起了业余高小班和初中班,曾多次受到省、地的表扬。1960年至1962年的“三年困难”时期,农民教育处于停顿状态。1963年至1965年,随着国民经济好转,农民教育复兴,至1965年底,全县参加扫盲学习的61762人,入业余初中学习的1961人,入业余高小学习8283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扫盲机构撤销,专职干部遣散。1973年,再度办起扫盲夜校、识字班4593所,学员18.4万人,占应入学人数的64.8%。1974年,受到当时推广的天津“小靳庄政治夜校”的冲击,扫盲教育被政治运动的“赛诗会”所替代,流于形式。
1979年至1986年,为了适应“四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农民教育再度兴起。1979年9月,县成立工农教育委员会。1981年,办起扫盲班806班,学员25792人,教师814人。1982年,在扫盲的基础上办起业余小学63所,学员3200人,业余初中5班,学员180人。1984年,县教育局设立业余教育股,与办学单位实行扫盲合同制。1985年,经统一命题考试已脱盲2780人。1986年,开办农民扫盲班132个,小学班14个,入学农民5516人。大山寨、横塘岗、思古潭,埠塔寺、宝丰寺、钱集和苏埠镇南,北街道等12个单位为本县首批实现基本扫盲单位。
二、业余文化学校
城关职工业余学校1950年,县总工会配合文教科,在城关组织工厂、行业职工参加文化学习,开办城关职工业余学校。当年开设19班,学员1190人。1951年增至33班,学员1603人,配备专职教师7人,兼职教师68人。为方便学员就近入学,从文化馆等11单位借用场地分散设班。1956年实行以单位设立教学班(组),开设58个班(组),学员2003人,占应入学人数的72%,专职教师14人,兼职教师72人。1957年秋,因整风运动开始,职工文化学习暂停。1958年春,奉命并入机关干校。
机关业余文化学校1952年7月,县委、县政府在城内翠花巷开办机关业余文化学校,组织在职干部职工参加文化学习。当年开设高小4班、初中2班,学员257人,教员8人。秋,又增设初中班和高中班,学员增至500余人。1954春,学校与专直机关业余文化学校合并,更名为“六安专区直属机关业余学校”,配专职教师10余人,开设40个班,其中高中4班,初中18班,高小13班,扫盲5班。1955年,校舍扩充至100余间,教职员52人,学员增至2000余人。学员中300人全部脱盲,900余人语、数两科从高小提高到初中程度,有效地提高了干部的文化素质。1957年因干部、职工参加整风学习而一度暂停。1958年春,城关职工业余学校并入,恢复教学。1961年春停办。
三、广播电视大学
1980年元月,县成立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点,开办3个教学班,分别设在六安县师范和新安中学两校,招收单、双科新生60名,学习1年结业。1982年,省电视大学在本县招收文科语文类全科生40名,文科单,双科148名,数学科96名,物理科35名,化学科35名,英语科44名。1985年,县教学点改为“六安县电大工作站”。当年8月,首届语文类全科生35名全部取得了要求的学分,通过了论文答辩,取得省电大大专毕业文凭。同年秋,经招生考试,又录取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新生40名。1986年,停止招生。
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1984年7月,县成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当年为各科系289名考生办理报名手续,组织考生参加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其中221人次单科成绩合格结业,同时126人办理了永久准考证。1985年,开考四大类16科,1319人次报考。699人次合格结业。1986年上半年报考868人,单科结业427人次;下半年报考1120人,单科结业608人次。
五、函授
1956年,县成立函授师范分校,当年即招收851人参加学习。至1958年考核,全县小学教师高小以下程度的876人,减少到131人;相当于初师程度的由1335人,上升到1930人;相当于中师程度的由244人,上升到648人。1961年至1963年,全县有93名中学教师参加高师函授学习,987名小学教师参加中师函授学习。1965年,举行考试,455人中师语文结业。同年8月,又招收耕读小学教师函授生1350人,后因受“文化大革命”冲击,被迫中止。
“文化大革命”后,1979年,县开办中师函授5班,招收学员215人。1983年,县教育局设立函授辅导站,至1985年,共招生1174人,除去中途考入师范、高函等流动因素,实有在册生984人。1983年,19名中函学员被地区函授部授予“优秀中函学员”称号。12个乡、镇校为中函工作先进单位。截至1985年,合肥教育学院、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在本县共招收高师函授生195人。1986年,83级101名高师函授学员结业,同时招收86级中函学员605名。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