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私塾
本县私塾主要有经馆和蒙馆两种,经馆设在城镇,蒙馆遍及城乡,约占私塾的90%。私塾的设馆方式多种多样,有塾师自设的学馆,有豪门富户设立的家塾,也有以祠堂、庙宇公产收入或私人捐资设立的义塾等。每个私塾一般有一个塾师,十几个学生。私塾每年农历二月初一日开学,端午、中秋两个节日各放假10天,腊月二十日前后放寒假。教学内容,蒙馆以识字为主,“三字经”、“百家姓”、“四言杂字”等为主要教材;经馆则以“四书”、“五经”为基本教材。教学方法以每日背书、习字和写作练习为主。塾师的“束修”,清末民初每年每个学生5至10元(银元)不等,多则十几元;抗日战争后,因物价暴涨,则以粮付给,每个学生每年糙米50至150公斤,分端午和中秋再次交齐。此外,“清明鸭蛋端午鸡”,学生还要送节礼。
清未民初西学东渐,学校增多,私塾改良。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六安州师范传习所曾训练垫师。民国以后,六安曾多次举办塾师讲习会,进行塾师检定考试,以促进塾师注重新学,废除陋规,改良师塾。但步伐缓慢,收效甚微。民国24年(公元1935年)本县对私塾调查登记,全县共有私塾650所,学生8051人,塾师650人,其中已改良70所,学生1125人,塾师70人。在塾师中受过师范教育的21人,受中、小学教育的75人,私塾出身的554人。全县共收学费41542元(银元),平均每个塾师报酬64元(银元)。抗日战争时期,学校教育有了一些发展,各乡、镇、保都办了中心学校和国民学校,对私塾则采取一些限制措施。据1949年统计,全县私塾仅剩256所,学生2540人,塾师256人。
建国初,由于广大群众迫切要求子女学习文化,加上学校未能及时全部恢复,私塾一度又急剧增加。1950年5月统计,全县私塾增加到435所,学生6236人,塾师435人,所有私塾一律采用国家发行的新课本。1952年后,随着全县小学教育大发展,私塾教育形式彻底废除。
私塾简介
张立鹄私塾张立鹄(公元1864年~1929年),字子正,号侍臣,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光绪元年中秀才,十三年取拔贡,后多次应试不第,遂立志教育,授业桑梓。20岁左右设馆于苏家埠东乡(现属查陵波乡幸福村)。四十余年中,其馆受业者近千人,仅清末考中秀才的就有张海峰等10余人。民国时期,许继慎、周狷之、杨溥泉、陈家乾、张之鲁、周叔平等10多位革命烈士,以及后来留学日、美、法获博士学位的张忠道相曾获全国书法竞赛第二名的河北省政府秘书长的张朝琦等人,均出其门下。
鲍萌棠私塾鲍荫棠(公元1868年~1945年),名家藏,精通经史,尤擅诗词。清光绪年间曾三次科试均中案首秀才,后进为增生,先后在六安城内、龙穴山、小椿树岗、杨小桥、郑大墩等处设馆,一生执教近四十年,从教者数百人。其私塾虽无统一课表,但有10天一循环的教学安排,上午授新课,午后习字,下午授新课、读诗;一般间日安排两小时习作课,指导学生作文或作诗;教学内容以“四书”、“五经”、诗词为主,间授历代政论性文章,意在开拓学生视野。
王绍龄私塾王绍龄(公元1868年~1932年),名昌玉,幼年聪颖好学,蜚声庠序。17岁中秀才,18岁进贡生,因无意于仕途,乃终身执教。设馆于六安县南乡(现顺河店乡月牙塘村),负笈求教者络绎不绝。晚清时期,出自其馆应试中秀才、举人者,有50余人。六安县教育界知名人士胡浩川、胡苏明等,均为其馆内弟子中之佼佼者。中年以后,王绍龄执教四方,先后应聘设馆于合肥、舒城等地,肥西大潜山刘铭传曾聘他为家庭塾师,敬如上宾。清末民初,他长子选臣、三子葆臣均学成执教,于六安、合肥等地设馆,王绍龄遂迁馆回乡。其时,一门三馆,誉满乡间。王绍龄擅八股,精策论,尤善诗词,与国民党元老之一的胡汉民、民国时期的山西省政府主席赵惕初,以及本县名流王兰庭、张侍臣等均有学术交往。
二、书院
六安书院始建于宋初,历代共建书院8所,即宋代的龙山书院(龙穴书院)、武陟书院,明代的镜心书院、懋中书院、龙津书院(亦称格致书院、龙津精舍)、莲桢书院和清代的赓飏院、广城书院。从布局上看,城市5所,即龙津、懋中、赓飏镜心、莲桢书院;乡村3所,即东乡的龙穴书院,南乡的广城书院和西乡的武陟书院。这些书院多数利用祠堂庙宇办学,也有在风景优美的地方构堂筑舍。书院经费均由当地公产、祠庙田产收入或豪门殷户资助解决,对学生分文不取。
书院内设山长或称主讲1人,以科举出身且能胜任主讲者担任,并聘请举人、贡生担任授课。每所书院收生童50人左右,多者达80余人,分为正课生(住院)和附课生(走读)两类。课程以“四书”、“五经”为主,习作八股文、策论、诗词歌赋等。每年春、夏、秋、冬考试4次,每次考试文、诗各1篇,对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历代书院为封建统治阶级培养了大量人才,仅明、清两代进士、举人、贡生、秀才不下千人之多,其中明代中进士的19人,清代27人。
书院简介
赓飏书院位于城关北门外多宝庵塔对面,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四月建成,讲堂斋舍计47间。乾隆十年延师集徒,乾隆十二年扩建号舍10间,咸丰年间(公元1851年~1861年)遭兵燹毁废。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重建,改址于城北会文局旁。光绪元年湖广总督涂宗嬴(六安籍)捐资重修,并于次年函请安徽抚院批准,在六安直隶州衙立案,改为官办的州学,成为六安州衙直接掌握的一所书院。光绪二十七年停办,光绪三十年改设六安州中学堂。遗址门前尚立有《重修赓飏院》碑文依稀可见。
龙穴书院位于六安东乡50里的龙穴山上,古刹广福寺侧,相传为宋代所建。旧志载:“末端明殿学士汪立信读书于此”。宋末毁于战火,元泰定年间(公元1324年~1327年)重建。清咸丰年间再次毁于兵燹。光绪二十六年恢复,用广福寺为讲堂。这是晚清时六安州最后恢复的一所官办的书院。光绪三十一年停办。故址已成废墟。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