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饮食业
菜馆建国前,城关有宏盛园、一品香、四美村、桃春园、四海升平楼等40多家菜馆;苏家埠、毛坦厂、马头集、双河、独山等较大集镇都有三两家菜馆,常年生意兴隆,顾客盈门。菜肴以传统徽菜为主,兼收川扬名菜风味,逐步发展为南北相通,具有六安特色的名菜。春有桃脂烧肉、香菇鲫鱼,夏有芙蓉海参、荷叶包鸡,秋有菊花大锅、红烧鳜鱼,冬有炸地栗花、燉笋、鸡丝;还有徽州圆子、麻油肠饼、烟熏腊肉、清燉鸡汤等。风味小吃有:蟹壳烧饼、油酥螃蟹、抓皮春卷、鸡丝包子、桂花元宵、水晶烧卖、鸡汤饺子;还有佛手酥、马蹄酥、冲糕等。建国后,本县对私营菜馆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全县共有菜馆、酒楼714户,从业人员796人,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分别纳入社会主义轨道。城关的回民菜馆恢复名菜、名点后,顾客盈门,经济效益大增。1960年后,食品货源奇缺,六安淠河酒家采用高价出售菜点,促进货币回笼。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供应饭菜大众化,名菜、名点几乎绝迹。1978年以后,开展传统名菜、名点展销,举办厨师培训班,菜馆内实行名厨师掌勺,为顾客承包筵席,制作低、中、高档次的名菜、名点,议购议销,灵活经营。苏家埠镇菜馆煎、烧、烹、烤、卤、燉一应俱全,尤以烧虾仁、燉子鸭更为出色,狗肉锅子、晕素大包子,高状馍亦享有盛名。
饭店建国前,全部由私人经营,有的饭店代住旅客,城关有30多家,苏家埠镇也有七、八家,其他集镇都设有饭店。小吃铺有蒸炸、豆腐浆、甜酒元宵等随意小吃,摊贩设点较多。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全县有饭店279户,从业人员432人;蒸炸店892户,从业人员1473人;小吃铺334户,从业人员845人。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大部分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少数户经过登记发证,仍个体经营。1960年后,由于粮食和副食品紧缺,饭店大大减少,有的镇上只设1个大众食堂,经营一般普通饭菜;个体经营的蒸炸店、小吃铺由于缺乏原料纷纷停业,旅客吃饭成为一大难题。1979年以后,饭店、小吃铺又恢复和发展起来,个体经营网点遍设城乡。1986年全县共有饭店2234户,小吃铺花色多样,油条、绿豆圆子、豆腐浆、鸡丝包子、抓皮春卷、烫面饺子、羊肉锅子、狗肉面条、油炸豆腐干、卤鸡蛋等等,从早经营到深夜,活跃市场,方便群众。
茶馆茶水店本地人喜爱喝早茶,建国前,本县大、小集镇都有茶馆。城关的茶馆较多,兴武园、悦来、迎春园、大东楼、得月楼、齐云楼、长春楼等20多家很有名气。建国后,茶馆逐渐减少,一般小吃铺兼备茶水,以方便顾客。
茶水店又名水壶炉子,专营供应开水。建国后供应瓶水,有的与小吃铺配合,供吃早点时饮用。1956年,全县有茶水店93户,从业人员332人,其中城关48户、从业人员60人,苏家埠镇14户、从业人员14人。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城关组织6个茶水合作商店,苏家埠镇组织7个茶水合作商店。1979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茶水商店大多承包给个人经营或由私人开业。
二、服务业
旅社清末,六安设有旅社(又称栈房),城关有悦来、聚星、泰安、同和、怀信堂等数家。民国年间又增设裕成、中和、淮南公寓诸家。苏家埠镇有红安、人和、万春园等家,均为私人经营。1956年,全县共有专业旅社18家,从业人员50人。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均组织走合作化道路。1958年城关新建和平、六安、烈军属等旅社,苏家埠镇也新建烈军属旅社;毛坦厂、独山、双河、马头、东河口等地也设了旅社,其中有一部分是供销社系统开办的。1979年以后,城关旅社全部划交六安市管理,本县只有苏家埠镇等集镇企业及私人开设的一些旅社,在市内只有县招待所1家,1986年有职工48人。
浴池又叫澡堂,本地明代就有,当时叫石池,清末城关有华园、小沧浪两家。民国期间又增设新华、又新、清廉、新泉、涌泉等家,从业人员150人。苏家埠镇有渠泉、龙园、本星3家,从业人员50人。1956年,全县共有浴池94户,从业人员153人。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城关有5家实行公私合营,新华用原名,新泉改名大众,清廉改名淠河,小沧浪改名新工。1966年大众转为地方国营。其他转为集体,统称工农兵浴池,分池经营,统一核算。苏家埠镇3家浴池原是轮流开业,后合并为1家,叫工农兵浴池。过去传统的修脚、擦背等服务项目,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当作旧风俗扫掉了。1978年后,城关浴池全部划交六安市管理,在城区的宾馆、饭店、招待所都附设有浴池。农村集镇也都相继开设了浴池,规模较大的一些浴池,还恢复了修脚、擦背等服务项目。
理发店过去多为私人包户,或挑担串巷为顾客理发。民国26年后抗日战争时期,长丰籍的卢传荣兄弟和山东籍的曹二傻子在六安城关开设天美美、新美美、慢美美等理发铺。本县集镇和农村理发工都是不脱离农业生产,包户分理,秋后收取报酬。1956年,全县共有理发业261户,从业人员294人(不包括农村亦工亦农的理发业),城关有24家,在社会主义改造时,组织理发一店、二店、大众共3家理发室,1964年更名为东风、红旗、工农兵等新店号。1979年城关有理发室12家,从业人员137人,全部划交六安市管理。本县各集镇的理发业,多为乡镇企业开设。近年来个体理发业发展较快,大多在集镇上设铺营业,以美发为主要业务,使用电推和电吹风等工具,为顾客理、吹、烫、染,很受青年人欢迎。
照相馆建国前,城关有云芳、留真、濬记、光华、大方、兄弟、大中华、环球,亦我等家照相馆,苏家埠镇和其他中等集镇也设有照相馆或流动照相人员。建国后留真、兄弟、濬记3家相继歇业,又有丽华、红星、国际等7家照相馆开业。1956年,全县共有照相馆30家,从业人员51人,城关有照相馆25家,以中央馆(后改名为特别印相室)、新时代、国光、国泰、环球等数家业务较好;另有金泰来、汪静秋镶牙店联合组成照相镶牙合作商店,有从业人员28人。1979年,城关照相业全部移交六安市管理,本县只有苏家埠镇1家照相馆和一些流动照相人员。摄影技术逐年有所提高。1957年前,照相底片采用玻璃上涂药膜、太阳光曝处理,1958年使用胶片,现已普遍使用彩照。
其他服务行业1979年初,全县尚有洗染业29户,从业人员37人;修理业43户,从业人员53人,其他服务行业24户,从业人员24人。其后,城关的全部划交六安市管理,其他集镇大多转为个人开业。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