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六安市(县)今六安市、县辖地,古为六国,西周、春秋时仍为诸侯方国。古六国的创始人是三代时的皋陶,曾是东夷集团淮夷首领,曾任舜帝司空,为“六工”之长。(《礼·曲礼》“天子之六工:曰土工、曰金工、曰石工、曰木工、曰兽工、曰草工”),皋陶死后,禹将皋陶部族活动的地方封给皋陶次子仲甄,封邑也就名为六国。
鲁文公五年(公元前322年),楚灭六国,置六邑属楚。秦时,在故六邑设六县,属九江郡。汉时,仍为六县。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淮南王、衡山王因谋反罪被杀,汉武帝于次年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封景帝孙刘庆为六安王,改王都六县为六安县,“六安”一名即创始于此并沿用至今。
舒城县舒城县名,始于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据《读史方舆纪要》,县名来源“于故舒城置舒城县”。故舒城,为古舒鸠国邑,因此舒城县名来源于古舒鸠国。今舒城县地,古为群舒方国——舒鸠、舒龙、舒庸等部落方国的领地。这个群舒中的“舒”字,在古文中是“徐”字,原是散布在江淮之间的徐方别部分支所建的方国。这一部族系因周初受周人打击而南徙江淮的徐姓部落,在今舒城、潜山、庐江等县地共建有舒鸠、舒龙、舒庸、舒蓼、舒鲍、舒、舒龚等方国,史称“群舒”。春秋战国时,“群舒”地属楚,秦属九江郡,至唐开元二十三年,创置舒城县,“舒城”县名沿用至今。
金寨县金寨县,原名立煌县。1932年10月,分安徽省的六安、霍山、霍邱及河南省固始、商城五县部分地区在金家寨设县,以当时国民政府高级将领卫立煌的名字作为县名,称“立煌县”。初属河南省,1933年3月划入安徽省。1947年9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解放金家寨。9月4日,成立金寨县,取消“立煌县”旧名,县城仍设金家寨,县名源于城名。1954年,修建梅山水库,金家寨为水库淹没区,迁县城于今址梅山镇,县名仍称金寨县。
霍山县霍山县名始于隋开皇初年,源于梁置霍州。县名据《尔雅》:“霍山为南岳”。这里的霍山,即今霍山县城南两公里之南岳山,向为历史名山。在南北朝之前,霍山县无建置。梁天监六年(507年),在今县城置岳安郡、岳安县,并置霍州,郡、县、州名都因霍山(南岳山)而定名。隋开皇初年,改岳安县为霍山县,属庐州。县以山名而定称,霍山县名自此始有。
寿县寿县古为州来国,春秋时为楚春申君食邑,称寿春。寿,按《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寿,长久之义”,寿春即是春日长久,有春申君长久食邑的含义。楚考烈王于公元前241年迁都于寿春,改寿春为郢都。秦于公元前223年灭楚后,恢复寿春邑名,设楚郡,后又分为九江、庐江、会稽等郡,寿春为九江郡治。以后,寿春作为邑名,沿用至东晋。东晋因避郑后阿春名讳,改寿春为寿阳。此后,邑名又有睢阳、寿春多次变更。唐武德三年(620年)设寿州,至清为不领县的散州,清末属凤阳府。民国元年(1912年)4月,改寿州为寿县,始有寿县名,并沿用至今。
霍邱县霍邱县古为淮夷地,后为蓼国,公元前622年为楚灭,秦属九江郡地,历代建置安风、阳泉、松滋等县。至南北朝时,梁在今县城置霍邱戍。隋开皇十九年(599年),置霍邱县,霍邱始为县名。县名源于梁置霍邱戍,戍名以地近霍山而取“霍”,以大别山延伸至此为丘陵而取“丘”,县名原是“霍丘”(此说可以《易》虞氏注“半山为丘”及《广雅》“小陵为丘”的诠释作为考证。)传避“孔丘”名讳,改“丘”为“邱”,“霍邱”作为县名也就沿用至今。
中国人民解放军鄂豫皖边剿匪指挥部
对大别山残匪发布立即投降命令
(1949年10月剿字第2号)
现我军挺进会合进军西南,全国面临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北京成立。蒋、李、白匪帮反动统治,从此宣告灭亡。本军为解除大别山人民痛苦,建设人民解放事业,奉命剿匪。进剿以来,为时仅短短一个月,即全歼匪鄂豫皖边区总司令部,俘匪首总司令汪宪,副司令樊迅、袁成英及阮志凌、张连合、陈新民等以下官兵3000余名。残匪纷纷投降,或四散逃命插枪隐蔽。我军正满布大别山各地,进行猛烈的搜捕、清剿、追剿,不到全部肃清决不休止。你们除非缴械投降,别无出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顺行者存,逆行者亡。蒋匪数百万反动军队,尚且被歼灭殆尽,大别山区区残匪,何堪一击。绝不许横行霸道,残害人民。现你们已临最后关头,赶快投降改邪归正,回头是岸。执迷不悟,妄图顽抗,阴谋破坏,必被消灭。时机已到,生死任择。
兹命令你们各股及零星散匪,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及驻剿军队登记投降,交出全部人枪、武器、弹药、文件,听从处理。
此布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树声
副政治委员何柱成
关于由点到面展开土改运动布署的意见
我区二千二百余人土改工作队,已于10月11日先后编成与训练,其中一半早已参加秋征工作。六个乡的土改试验,亦于11月中下旬先后结束,取得了初步点的经验。结合秋征进行土改的39个乡,大半可在12月中上旬结束。极少数在下旬结束。同时还布置相当数量的附点乡。根据上级指示和我区秋征结束及土改重点试验情况,在稳步前进的方针下,对今后全面展开土改布置,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土改范围和时间要求
1.土改范围:到明年3月底,除原定南四县42个农村区全部完成土改外,霍寿两县治淮任务较轻的10个区亦同时完成。并争取在可能条件下更多完成。
2.进度:以点面结合和推、跳、带的方法,大体上分三期相互交错完成。以六安为例:(分期是为土改范围要求。期与期是相互交错的)。
第一期:到12月底两个重点区全部完成。张店重点区17个乡,其中3个重点乡,6个附点乡,五个外围乡,(新街乡试验已结束)以点面结合的方法,重点乡于12月10号前后完成,附点乡完成划阶级,外围乡完成宣传动员,整顿农民和了解土地情况。重点乡干部带一部分有土改经验之农民积极分子至外围乡;12月20号前后,附点乡完成分配;外围乡完成划阶级,至12月底全部完成。
新安重点区22个乡亦按上述办法争取全部完成。
其他10个附点区,每区一个至三两个基点乡,共计17个乡,在12月底完成。其他结合进行之附点乡40个争取完成组织整理或划阶级工作。
第二期:12月底重点区逐次结束总结后,重点区之绝大部分干部并带一部农民积极分子逐次推至附点区和一般区全面展开,原附点区乡转为重点区乡,重新建立附点乡,推带外围乡,完成130乡左右。其中苏家埠、双河、毛坦厂、丁集、马头争取全部结束。罗官庙、城南、独山、南岳庙完成一部分,估计到1月底可大体完成。
第三期:至3月底为止,完成所余5个区50左右之乡,按六安可于2月底前全部完成。
其他各县与六安进度大体相同,只是数量与时间略有不同。兹列举各县进度表如下:(略)
3.力量配备:
霍邱寿县对拟定的土改区,利用治淮过程中进行土改的思想与组织准备,于12月底1月初由六安挑去一部有经验之土改干部,协助该地干部进行典型示范,培养干部,为旧历年后全面展开打下基础。
六安于1月底第二期土改完成后,除留一部干部继续完成所余之50个左右的乡外,大部抽至霍寿两县,全面展开土改。
金寨霍山原则上以现有干部自己完成,舒城亦拟于1月底或2月初抽出一部力量至霍寿两县进行土改。(土改力量按过去分配执行。)
(二)土改运动的要求
1.通过土改教育提高农民的阶级觉悟,放手发动农民特别是雇贫农的积极性与斗争性。不但把地主的土地及应没收的五大财产予以没收分配,从经济上彻底解除封建地主阶级的武器,而且必须放手发动群众自觉的与地主阶级展开激烈的斗争,把地主阶级的政治威风彻底打垮,树立农民的政治优势。
2.在土改运动中吸收农民及农村中的劳动者参加农会,使农会成为农村中广泛的有威信的农民组织。同时妇女也必须同时发动。
3.在群众中培养与提拔大批干部。土改中要完成乡干地方化,每区能培养3——5个区干。
4.在运动中培养教育党员对象,作好建党的准备工作。并稳步的建立和发展团的工作。
5.特别应抓住运动的高潮,整理和扩大民兵建设纯洁可靠的民兵,并要其数目大体达人口3%以上。
并在对地主阶级斗争焰火上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提高对美帝国主义的仇恨,完成规定扩军任务(另有单独指示)以及打下春耕大生产的基础。
(三)运动的领导
1.土改运动必须是有步骤有领导的展开。有领导的放手发动群众与地主阶级开展斗争,不包办不自流。因此,在第一期中心注意力是稳步的谨慎的取得点面结合的经验,进一步提高发动群众完成土改的经验,从而培养大批能领导发动群众完成土改的干部,为以后面的展开打下基础。因此目前土改干部的配备上县区主要力量应集中于重点区。其次是附点区的重点乡。对重点区的重点乡应由县的主要干部或有群众运动经验的干部掌握,以带动附点和外围乡,稳步的逐次推开。点面结合具体方法大致可采取以下办法:
①工作布署可采
A.各点采取梅花式布署,以便推跳。
B.区乡力量配备采重点、附点、外围区乡三种布署。重点少,附点多,外围乡则更多。
②重点如何推动附点。
A.重点走前一步,以经验指导附点,和重点各种会议和进行办法,适当吸收附点干部和积极分子参加。
B.工作关系上,重点领导要强,可直接领导附点,但区的领导不如此。
C.必要的农代会,群众斗争大会,地主训话……可联合召开。
D.重点完成划阶级或全部完成,必要时可抽出少数干部加强附点,附点即变成重点。
E.以重点积极分子串联附点群众。
F.以重点土改运动本身发动附点群众积极性。
③重点如何带动外围乡:
A.吸收外围乡干及积极分子轮番到重点乡参加工作,进行学习,完成一个阶段时回到本乡,进行初步工作,但在边区匪特活动厉害地区干部极为不纯,则须有选择的吸收。
B.待重点一个阶段或全结束时,抽出干部和积极分子到外围乡,使外围又变为附点。
④如何全面展开:
A.待重点逐次完成分土地总结经验后,即可逐次抽出一定力量跳到外围区乡和一般乡工作。
B.一个区进行了一部地区土改,即可以区为单位进行农代会等掀起运动。
c.一个区全面展开时,其中情况较简单的乡,如公地多,地主少,即可以极少干部配合本乡干部和积极分子进行土改。
2.发动群众贯彻政策完成土改的基本关键是开好农代会。农代会是培养与运用干部和积极分子发动群众的最好方式,其他贫雇农代表会、妇女会、各界代表会,都是为了贯彻农代会的决议和进一步发动群众。县区领导干部也必须紧紧掌握农代会的全部工作。从选好代表,开好会议,并有组织有领导的通过代表向群众传达和执行。使农代会代表成为宣传者组织者和执行者。由农代会选出的农协委员会又是农代会的核心。
3.与地主阶级进行斗争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对罪大恶极群众痛恨的恶霸和有重大破坏反抗行为的不法地主,以人民法庭审判和群众控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镇压。对一般有若干不严重的不法行为者(如分散一部财产的小地主),则采用群众或由农协委员会或农协小组进行面对面的说理斗争。必须把地主的政治威风与反抗破坏行为打下去。而这种斗争而又必须在群众的觉悟基础上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决不能强迫命令与包办代替。对地主阶级的斗争是激烈的但又应是有区别的,镇压与宽大要结合,对恶霸要严厉镇压,要狠要准。对一般有若干不严重的不法行为者,使其在群众前低头认错,赔偿农民损失,即可从宽处理。对不反抗土改,将土地及应没收之财产拿出之后,可以适当照顾。达到分化敌人。对地主阶级的斗争又是贯彻整个运动中的,不但要在初期的揭发地主罪恶提高农民阶级仇恨的焰火上开展斗争,而且在运动过程中如划阶级的阶段和没收阶段,同样亦应主动的向地主阶级进行斗争,彻底打击其抵赖划阶级与分散隐瞒财产田契的反抗行为。在土改大体结束之后,亦应及时揭发地主的各种破坏活动,教育农民,坚决打击反攻破坏企图,克服部分干部和平分田的思想,防止土改后的麻痹思想。
4.在土改运动中必须作到按政策办事,这是掌握运动而不致乱的关键,作为一个乡或区的运动的掌握上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地主的政治威风及破坏反抗不法行为是否被打垮?是否是在群众觉悟基础上开展的,还是少数积极分子的行动?
②农代会是否开好?农代会是否发生了作用?即是说土改运动还是领先当地的积极分子来完成的还是工作队的包办代替或强迫命令进行的?
③必须按土改法宣传,不能乱宣传,未学会者不能宣传。
④阶级应按实际划,防止抬高或压低,特别对地主,要求不划错一个地主,不漏掉一个地主。
⑤没收征收要按政策规定。
⑥尽可能作到彻底,不要拖泥带水,不要再来纠偏复查。以上是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关键,也是发动群众贯彻政策照政策办事的关键。
5.及时解决问题,下边有问必答,不知按级请示,同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总结教育干部,这是保证运动不走弯路少犯政策错误的关键。
附:1.地委拟12月下旬召开第二次土改总结会议总结点面结合经验与进一步总结一个乡发动群众完成土改的经验。如何开好与运用农代会亦作为重要问题之一进行总结。并根据第一期进行情况具体布置第二期土改,当一个乡或区土改完成后,各县亦应及时总结。
2.此意见尚未经区(皖北)党委批准,各县大体可先按此精神布置、执行。
六安地委会
1950年12月4日
国家计划委员会复安徽省计划委员会
关于“淠史杭沟通综合利用工程设计任务书”的审查意见
(63)计农程字第1615号
安徽省计委:
26日送来的淠史杭沟通综合利用工程设计任务书已经收到,经过审查,提出以下意见:
一、这次送来的设计任务书是根据原有规划进行编制的,但是原规划存在着灌溉水源不足,史河灌区安徽与河南分水未妥善解决,航运要求过大等问题,需要补充修正。因此,建议你委组织有关部门,对原规划进行必要的补充修正,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编制设计任务书送我委审查后报请国务院审批,在报送工程设计任务书的同时,请附送经过修改后的规划报告。工程设计任务书建议按照史河灌区、淠河灌区和杭埠河灌区分别进行编制。至于三个灌区之间是否沟通,今后应慎重研究,如确有需要和可能时,再另行报批。
二、修整规划时请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根据引水水源,当地径流情况和可能利用的反调节水库和塘坝,确定经济合理的灌区范围、作物布局和工程规模。
2.请你省和河南省共同进行史河灌区的规划,在过去有关的决定和协议的基础上,考虑当前的实际情况,根据可能和需要,取得分水协议。
3.对于电力提水灌溉部分,除进行统一规划外,还应根据国家计委和水利电力部联合颁发的“农村输变电和电力排灌工程基本建设暂行管理办法”,另行编制规划和工程设计任务书。
4.对于灌区渠道是否负担航运任务,应进行研究,并论证其技术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
三、鉴于1963年计划安排的工程,主要集中在原史河沣河汲河灌区和淠东灌区范围内,多数属于已成工程的配套部分,去冬今春施工以来工程已大部完成,如继续完成后,即可扩大灌溉面积约70万亩。因此,同意在补充修正的设计任务书未经批准以前,1963年度工程可以按国家下达的计划继续施工。至于1964年度计划兴建的工程,则必须具体经过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总体设计,才能列入国家计划和安排施工。
国家计划委员会
1963年5月23日
国务院文件
国发[1978]182号
国务院关于安徽省六安、宿县、滁县
城关镇改市问题的批复
安徽省革命委员会;
你省一九七六年五月十七日、一九七八年三月十八日和省民政局七月二日报告悉。同意将六安镇改为六安市,将六安镇周围的九个大队划归六安市管辖。宿县、滁县两城关镇不够设市条件,仍维持原建置,暂不设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一九七八年九月二十三日
安徽省六安行署文件
暑发字(1983)第085号
关于同意三十七个公社(乡)更名的批复
各县(市)人民政府:
根据国务院国发(1979)305号《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精神,做到地区内公社、镇不重名,实现地名标准化,各县(市)人民政府先后报来部分公社需要更改名称。经一九八三年五月九日专员办公会议研究,同意全区三十七个公社更名(更名公社的标准名称附后)。希即通知使用。今后应用、书写我区公社、镇的名称,均以各县(市)地名普查资料为准,凡不符合标准名称的应即更正;未经批准,不得任意变更。
此复
一九八三年五月十七日
抄:省人民政府、省地名领导小组、地直有关单位。
六安地区公社(乡)更名简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