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合同管理
1950年9月,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颁发《机关国营企业合作社签订合同契约暂行办法》。同年,国家贸易部发出《关于认真订立与严格执行合同的决定》,自此工商业合同制普遍推行。1951年春,棉花、茶叶、麻类等经济作物开始由经营单位与农民签订预购合同。1952年,金寨县成立合同检查委员会,对物资交流合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处理违约行为,增强了合同的约束力。1958年“大跃进”,在“工商一家”的口号下,取消经济合同。1962年,恢复合同制及合同管理工作,规定合同纠纷由各级经济委员会仲裁。“文化大革命”期间,合同管理再次遭到破坏。
1979年以后,逐步恢复、加强经济合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1982年,全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正式开展经济合同鉴证工作。同年,地、县、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设立经济合同科(股),基层工商所有专人负责。地区局举办经济合同管理人员培训班,要求在管理10项经济合同的基础上,着重抓好购销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的鉴证和管理。金寨、霍山、舒城、六安四县重点抓茶叶、大麻、黄麻购销合同。寿县、霍邱二县重点抓棉花、红麻购销合同。在5个茶区和17个茶场开展《供销社茶叶预购合同》试点。1983年,全面推行农商合同制,由收购部门与村、村与生产队、生产队与承包户层层签订合同。与此同时,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还编印《经济合同法宣传材料》近万份,广为宣传。1982年至1985年,全区共管理各类经济合同16720份,金额599802万元;协助外地管理各类经济合同2713份,金额9849万元。鉴证各类经济合同12560份,金额24382万元,收取鉴证费20192元。通过鉴证和合同管理,提高了履约率,减少了合同纠纷。1985年,全区确认无效经济合同29份,处理违法经济合同9份。阜南县酒厂与霍邱县吴阳百杂业商店签订瓶酒和93度酒精购销合同一份,金额49268元。经霍邱县工商行政管理局鉴证审查,发现需方是用吴阳百杂合作社旧印章签订,既无资金,又无设备,确认该合同无效。
二、商标管理
建国前,工商企业商标很少注册,个体工匠和商户多在他们制造或经营的商品上签刻自己的姓名和商号,后演变为简单的图形,作为商标标识。
建国后,1950年、1963年,国家先后颁发《商标注册暂行条例》和《商标管理条例》。50年代初,执行较为正规,工业产品都按规定申请商标注册,并附商标图样和印样,核准后,发给注册证。后因物资分配实行计划调拨,工业生产实行统购包销,加之市场商品供应短缺,企业对商标注册和保护商标专用权的观念淡薄,一度放任自流,致使该用商标的商品没有申请注册,大部分无“公司监制”字样。“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商标的文字和图形横加攻击,乱戴“封、资、修”帽子,商标管理工作基本停止。
1976年后,商标管理工作逐步恢复。特别是贯彻改革开放方针,企业活力增强,竞争日趋激烈,客观形势迫切要求加强商标管理。1979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着手清理商标使用情况。同年8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恢复全国商标统一注册,规定凡是应当使用商标的商品都必须注册。1980年2月,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出通知,要求认真宣传和努力做好商标管理工作。企业应向所在县、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提出注册商标申请,经县、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初审,再报行署工商行政管理局核转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审批。规定商标不注册,商品不准出厂,不准销售。印刷商标,必须由县、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具证明。1981年,全区注册商标107个。1982年,国家公布《商标法》。1983年,颁发《商标实施细则》,除国家规定必须使用商标的商品外,恢复商标自愿注册。到1985年底,全区共有注册商标133个,其中国营54个,集体79个。经全面验证,立户建档。1984年,查处商标侵权案件3起。六安市查处倒卖古井酒、古井玉液注册商标标识25783张。以劣质酒冒充古井酒、古井玉液酒一案,亳县古井酒厂为此赠给“保护名酒信誉,建设安徽有功”奖旗一面。1985年,查处商标侵权案件21起,假冒商标的商品有自行车、手表、香烟、电风扇、电视机、白酒、晋江假药等,价值53万元。
三、广告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广告业务逐步开展。1985年,全区有广告专营企业2户,兼营企业6户,广告经营额42165元。六安市装璜广告公司建立后,在梅山路开辟一处路牌广告群,为15家工商企业制作宣传广告,营业收入29800元。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编写宣传材料,利用影剧院银幕报、广播等贯彻《广告管理暂行办法》,提高工商企业的广告意识。新型“华夏”牌旅游车在我区投产后,确定专人负责广告宣传,扩大知名度。安徽朝阳制药厂花费1.2万元在省报、电台刊登播出广告15起,产值增长120万元,多获利润20万元。安徽客车总厂一面抓产品设计、试制,一面在报纸、电台、电视台刊登播出广告,产品销售由滞转畅,产值、利润同步增长。对违章经营和虚假广告,各地及时进行处理和取缔。原私人承包的地区水产公司以赞助六安市电视台播出电视连续剧为名,播放销售汽车、彩电广告,进行欺骗宣传,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时予以制止。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