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土壤类型
1959年,第一次土壤普查,全区土壤分为2个土型(自然土壤、耕作土壤),三个地类(山地自然土壤、水田、旱地),12个土类(碎石土、砂性土、黄泥土、青黄土、平原土壤、黄沙土、粗骨土、澄白土、砂姜土、浆土、碱土、淤土);26个土组(碎石土、乌砂土、砂土、夹砂土、黄泥土、黑淤土、草灰土、黄砂土、马肝土、黄土、青黄土、黄白土、油砂土、矾砂土、澄白土、青姜土、黑粒土、鸡粪土、青浆土、青泥土、碱土、淤土、石灰性砂土、淤砂土、砂淤土、死泥土)。但对土壤高级分类,未能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基层分类也显得过于简单,并存在着同土异名和异土同名的现象。1964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张俊民、张辛水、潘玉生、胡积琳等,曾在金寨、六安等地进行短期土壤调查,写有《大别山北部地区之土壤》,指出境内地带性土壤为黄棕壤,具有南北过渡的特点,“既不同于淮北地区的棕壤,也不同于江南地区的黄壤和红壤,而与南京地区和云台山的黄棕壤以及黄山的山地黄棕壤相似”。同时也指出大别山北部土壤分布的建谱系列应以黄棕壤(750米)、山地棕壤(1400米)、山地草甸土为主的观点。由于调查范围小,分类只是以黄棕壤为重点,未能涉及境内其它众多土壤类型和基层分类。1979年国家统一部署进行第二次土壤普查,历经7年,由童存泉、郭本尚主编出版《六安土壤》。根据《六安土壤》分类系统,全区土壤总面积2029.36万亩,计分4个土纲、9个土类、18个亚类、59个土属和139个土种,其中土纲、土类、亚类为高级分类单元、土属为中级分类单元、土种为基层分类单元。具体情况见表:
表2——7六安地区土壤类型单位:亩

二、土壤分布
各类型土壤随着地形的起伏呈有规律的分布,由南向北,从高到低的大致顺序为:山地草甸土——山地酸性棕壤——粗骨土——黄棕壤性土——(普通)黄棕壤——棕色石灰土——紫色土——粘盘黄棕壤——淹育型水稻土——渗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漂洗型水稻
土——潜育型水稻土——砂姜黑土——灰潮土——(黄)潮土。
黄棕壤为境内最重要的地带性土壤,面积395.94万亩,占土壤总面积19.5%,分布于西南部的山地丘陵和中部岗地。在金寨、霍山、舒城及六安等县由长岗片麻岩、片岩等岩石构成的山地丘陵,以(普通)黄棕壤和黄棕壤性土为主,面积166.75万亩。而在中部(六安东北部、寿县和霍邱南部、舒城北部)的波状起伏岗地,则大面积地分布着粘盘黄棕壤,面积229.19万亩,是境内主要的农、林用地。
水稻土广泛分布于全区各地,为境内最主要的耕作土壤,面积729.62万亩,占土壤总面积36%。其中潴育型水稻土面积达669.6万亩,占水稻土面积91.8%,岗地和平原较为集中成片。
潮土呈带状断续地分布于淮河、淠河、史河、杭埠河两岸的冲积平原,面积101.46万亩,占土壤总面积5%,是主要耕作土壤之一。其中黄潮土10.89万亩,主要出现在寿县正阳关——菱角一线以北地区。
砂姜黑土多呈鸡窝状零星地分布于寿县堰口、霍邱县盂集等地的沿湖洼地,面积仅0.77万亩。
紫色土壤见于舒城县龙河口——六安县毛坦厂——霍山县三尖铺——金寨县江店一带的紫色丘陵,面积127.62万亩,占土壤总面积6.3%。
棕色石灰土主要分布于寿县北部(八公山)和霍邱县西北部(白大山)等石灰岩残丘,面积7.23万亩,占土壤总面积0.4%。
山地草甸土分布于金寨县马鬃岭、霍山县白马尖和舒城县猪头尖等海拔1200米以上水温低湿、草灌茂密的山顶平台或平缓的鞍部,面积小而零早,仅0.17万亩。
山地酸性棕壤分布于金寨、霍山、舒城三县的中山山体,海拔一般在800米以上,面积72.68万亩,占土壤总面积3.6%,是境内重要的林业用地。
粗骨土分布于山地丘陵中坡度较大、植被稀疏、侵蚀严重的地段,面积598.88万亩,占土壤总而积29.3%。
三、土壤养分
在第二次土壤普查中,据土样化验分析,全区耕(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1.74±0.81%(X±S),含氮0.101±0.052%,速效磷(P)8±9PPM。速效钾(K)101±50PPM。土壤养份普遍偏低,其中山地高于水田,水田高于旱地。
表2——8山地、旱地、水田养份比较表

土壤有机质含量,全区一级土壤(含量大于4%)122.6万亩,占总面积6%;二级(3~4%)140.1万亩,占6.9%;三级(2.5~3%)149.1万亩,占7.3%;四级(2~2.5%)230.2万亩,占11.3%;五级(1.5~2)603.1万亩,占29.7%;六级(1~1.5)591.8万亩,占29.2%;七级(0.6~1.0%)153万亩,占7.5%;八级(小于0.6%)39.4万亩,占1.9%。其中四至七级范围占77.8%。
土壤全氮含量,全区一级土壤(大于0.2%)108.9万亩,占总面积4.2%,其中耕地1.9万亩,占总耕地0.2%。二级土壤(0.15~0.2%)163.1万亩,占6.4%,其中耕地18.6万亩。占1.8%,三级土壤(0.125~0.15%)212.1万亩,占8.3%,其中耕地51万亩,占14.5%。四级土壤(0.01~0.125%)372.6万亩.占14.5%,其中耕地224.8万亩,占22.4%。五级土壤(0.075~0.10%)704万亩,占27.4%,其中耕地471.3万亩,占47%。六级土壤(0.05~0.07%)409万亩,占15.9%,其中耕地214.2万亩,占21.4%。七级土壤(小于0.05%)597.8万亩,占23.2%,其中耕地19.8万亩,占2%。
土壤速效磷含量,全区严重缺乏。一级土壤(大于40PPM)11.6万亩,占0.6%。二级土壤(30~4OPPM)19.7万亩,占1%。三级土壤(20~30PPM)46.2万亩,占2.2%。四级土壤(15~20PPM)73万亩,占3.6%。五级土壤(10~15PPM)128.4万亩,占6.3%。六级土壤(5~10PPM)517.1万亩,占25.3%。七级土壤(3~5PPM)801.8万亩,占40%。八级土壤(小于3PPM)431.6万亩,占21%。
土壤速效钾含量,全区平均含量较高,但不平衡。土属中的山地草甸土高达373PPM,细石黄土只有35PPM。全区一级地(大于200PPM)96.4万亩,占4.7%;二级地(150~200PPM)198.9万亩,占9.6%;三级地(100~150PPM)736.6万亩,占36.5%;四级地(75~100PPM)517.4万亩,占25.6%;五级地(50~75PPM)300.5万亩,占14.8%;六级地(30~50PPM)155.1万亩,占7.6%;七级地(小于30PPM)24.4万亩,占1.2%。
土壤微量元素。有效硼,据80个土样测定,全区仅在0.07~0.28PPM之间,与普通认为植物生长需要的防界值0.5PPM相比,均有缺乏。有效锌,由于全区土壤大部分PH值在6~7.8之间,决定土壤有效锌含量不高,其中水稻土比旱作土壤含量更低,长期淹水呈潜育化状态水稻土增施锌肥,水稻增产明显。有效铜,水稻土中,除麻砂土田、麻骨砂泥田缺铜外,其余不缺铜。有效铁、锰,全区土壤一般都不缺乏,但在淹水过长、通气不良的土壤中,还原性铁、锰含量增高,会造成对植物的毒害,生产实践中应注意改善水、气条件。
表2——9六安地区各类土壤分布面积统计单位:万亩
上一篇:第四节 水文
下一篇:第六节 植被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