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兵组织
民国29年(1940年)9月,中共蒙北工委和板桥区抗日民主政府在板桥区所属板桥等6个乡组织以雇农、贫下中农为主体的基干民兵,每乡1个班,每班十余人。11月,板桥战斗结束后,各乡基干民兵随中共蒙北工委转移到双涧、阜庙两乡活动,相继在双涧乡、镇和阜庙乡建基干民兵班。
民国33年12月,中共宿蒙县委在宿蒙县所属各乡着手组织民兵。民兵分自卫队和基干队。各乡建基干民兵班。基干民兵的条件是:18—35岁积极抗日的男性贫苦农民。各村建自卫队。自卫队员的条件是:18—50岁的赞成抗日的贫苦农民,不分性别。至民国34年秋,全县民兵发展到746人,长短枪90余支,大刀长矛588把。其中板桥区陈大庄民兵100多人,建立村东、村西两个民兵队,组织性和战斗力较强。以郭店、小王集为中心,农民保家队发展到1000多人,民兵基干队员发展到500多人,枪40多支、大刀、长矛650多件。成立联防大队,通称“狼山民兵防线”。民国35年11月,宿蒙县民主政府武装西撤到豫东后,民兵组织被国民党当局全部破坏。
民国36年6月,宿蒙县民主政府恢复后,着手在坛城、板桥一带重点村恢复民兵组织。每个重点村民兵一般在120—180人。全县重点村民兵计1000多人。然后在全县组织民兵,主要是基干民兵。至民国37年,宿蒙县有基干民兵约2000人,中共蒙城县委在蒙城县民主政府根据地政权较巩固的区乡建立了民兵组织。民国38年3月,宿蒙县民主政府并入蒙城县民主政府时,全县计有民兵2726人。
1950年3月,各乡建民兵中队,村建民兵小队,全县基干民兵1107人,普通民兵9600人,总计10827人,有各种枪支472支。1952年,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兵组织暂行条例》,民兵工作由县人民武装部负责。1953年,根据安徽省委《关于人民武装工作的指示》,为加强对民兵工作的领导,县、区、乡成立人民武装委员会,实行普遍民兵制,到年底,全县建1个基干民兵团,65个基干民兵连,有3900人,建130个普通中队,390个普通分队,1100个小队,计有普通民兵1300人。1958年,响应毛泽东主席“大办民兵师”的号召,城乡掀起轰轰烈烈的“全民皆兵”运动,全县建1个民兵师,16个民兵团(公社、场),182个民兵营(生产大队、厂、校),1011个民兵连(生产队)。除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和老弱病残者外,16—50岁的男女公民都组织在民兵之内,普通民兵19.98万人。以退伍军人为骨干,把年满16—30岁的男性青壮年编为基干民兵,计6.67万人。合计26.65万人,占总人口的42.3%。1960年,农村饥荒严重,人口流动大,民兵活动减少。
1962年,贯彻毛泽东主席发出的“民兵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的指示,重点抓武装基干民兵的组织发展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民兵组织瘫痪。1973年,县建民兵独立团,人民公社建民兵独立营。1975年10月,打乱了原来的民兵组织形式,县、区、社三级计建民兵指挥部50多个,生产大队建民兵指挥所200多个,主要是抓捕、关押干部和群众。1980年,全党的工作已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使民兵组织与行政组织、生产组织相适应,重点整顿公社武装基干连和专业技术分队,公社建民兵独立团,大队巩固、落实民兵营。1982年,根据中共中央“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的指示,整顿民兵组织,普通民兵有20.38万人,基干民兵1014万人。1984年加强了城镇和企业民兵组织的扩建工作。1985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提高民兵素质的指示精神,专业技术分队发展到12个,民兵2179人。基干民兵发展到1.76万人,其中女基干民兵568人。普通民兵减少到5.41万人。
参战
小李庄歼灭战民国34年(1945年)11月14日,国民党宿县第一自卫大队一个中队抢劫宿蒙县坛城区,在宋寨被宿蒙县武装总队截击,北逃赵桥,受郭店乡联防民兵阻击。又折向西南,被钱庄民兵截击,便逃往小李庄。小李庄民兵从庄内冲出,配合狼山民兵防线1000多人从四面包围。自卫队中队长单毅民骑马逃窜,其余全部投降。民兵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100余支。
小王集战斗民国34年(1945年)11月底,郭店乡副乡长吴金盘和两个民兵在王集吃早饭,被国民党涡阳县自卫大队300多人包围,吴金盘等突围后鸣枪告警,郭店乡各庄民兵立即出动,将自卫大队压缩到小王集学校里,并在校外挖墙洞,堆柴草,捆手榴弹,迫使自卫大队和谈,赔偿民兵枪支和弹药。
黄寨战斗民国35年1月31日,宿蒙县总队配合民兵歼灭了国民党县党部调查室行动队和王集乡公所。次日,国民党县长李效惠进行报复,带自卫大队1000多人围攻板桥区陈大庄民兵,大肆抢掠,抓捕妇女和老弱60多人。陈大庄民兵乘隙突围,向驻在近处的解放军华中八分区独立一团(团长李丙书)报讯。县自卫大队回到淝河南陈圩子大吃大喝,并强奸妇女。独一团和陈大庄民兵向南追击,追到黄寨南地,击溃自卫大队,俘获官兵60多人,缴获轻机枪2挺,步枪40余支,救回群众和被抢去的财物。
支援前线
民国37年(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始后,宿蒙县民兵在涡河上搭浮桥3座,支援解放军过河参加淮海战役。小涧区太平庄和翻身庄民兵又用木桩、门板、太平车搭起50米长、5米宽的便桥运送物资。县组织民兵大队,先后出动民兵10万余人次,人畜力车1000多辆次,运送物资,救护伤员。小涧兵站民兵,查获从双堆集战场溃逃的国民党散兵300多人。曹店乡民兵俘获黄维兵团残兵200多人,缴获长短枪200余支。郭店乡长蔡永馨和联防队民兵在杨桥头俘敌一个连,缴获轻机枪3挺、长短枪1批。马楼民兵俘敌100多人,缴获步枪、冲锋枪100余支。移村乡民兵张心学、张心灵配合县大队截获黄维兵团坦克1辆,俘获坦克兵5人。
民国38年3月,蒙南民兵为支援解放军渡江,运送粮食32.5万公斤,交蚌埠粮面储运办事处。4月,组织常备担架600副,担架员3000余人,21日紧跟解放军渡长江。水上民兵朱明礼、朱文忠等父子3人,船运解放军渡江往返4次,分别荣立一、二、三等功,获“渡江先锋船”锦旗1面(现存北京军事博物馆)。担架队在江西景德镇,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先后护送解放军伤员210人,国民党军伤员300多人。6月15日,凯旋归来。
剿匪反霸和镇压反革命
民国38年(1949年)上半年,在反匪反霸运动中,三义、望疃两乡民兵破获反革命案件7起,捕捉反动分子和会道门头子17人,缴获长短枪8支,子弹500发,看押犯人147人。1950年,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陈庙乡民兵胡尚友在阚疃集智擒土匪头子张权。1951年土地改革期间,广大民兵站岗放哨,监督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和坏分子。1953年,民兵协助武装部和公安部门捕获流窜于蒙城、涡阳、怀远、永城等县的华中反共军匪徒29股700余人,缴获马步枪91支,短枪2支,电台1部。
军事技能训练
1964年,全县民兵开展多种形式练兵活动。层层选拔射击、刺杀、投弹、战术等标兵,到县竞赛,70余人获单项奖,12个单位获集体奖。选出32人出席地区比赛,13人获奖。18人出席省比武赛,8人获奖。1979年9月29日,为庆祝毛泽东主席号召“大办民兵师”21周年,举行全县比武赛,各区镇、县直、水上公社各组织1个武装连,经过队列、刺杀、射击3项考核,涡北、城关、坛城、县直、双涧公社5个武装基干连分别获一、二、三名,32人荣获优秀射手称号。
战备值勤和维护社会治安
建国后,城关武装基干连维护社会治安常备不懈。1970年,承担油库、涡河闸、备战车队、百货公司和拖修厂等7个重要目标的警卫任务。至1973年,共进行11次大检查,破获各类案件80多起,抓获违法犯罪分子97人。
抢险救灾
1974年春,县木材公司300多立方米木材,堆放在涡河边,将被洪水冲走。城关武装基干连民兵全体出动,同群众一起,在齐腰深的水中连续打捞13个小时,木材全部捞上岸。
1975年4月,涡水猛涨,威胁着黄碾盘码头上待出口的100万公斤红芋干。城关、县直、水上3个武装基干连和涡北、泰山、全集3个公社的民兵立即出动,连续搬运8个小时,使红芋干免受损失。
创先进活动
1960年10月,中共蒙城县委和县武装部召开全县第一次民兵大会,开展创先进活动。推选民兵代表王中立、张庆才、李殿和、葛玉臣、陈怀善等6人出席全国民兵代表大会。中央奖给每人半自动步枪1支。1963年12月和1972年秋,分别召开全县第二次和第三次民兵代表大会,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1977年,各公社召开“学雷锋”、“学硬骨头六连”誓师大会,开展挑应战活动。10月,召开全县民兵工作代表大会,表彰先进单位185个,先进个人467名。1983年1月,县武装部军事科、城关镇和坛城区武装基干连以及小涧民兵营出席省先代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