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明清地方武装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县衙配民壮50名。清乾隆十年(1745年),县衙民壮减为26名。咸丰三年(1853年),为镇压太平军和捻军起义,蒙城豪绅中书衔张虎文奉安徽省巡抚福济令办团练。县城团练乡勇400人,官方发口粮,分守县城4门。各圩地主组织团练称团勇,口粮不从官方发。县设各路练总管理各路团练。宣统三年(1911年)九月十五日(公历11月5日),寿县农会光复寿州,建立淮上国民军。蒙城知县闻讯后,组织团防总局,募乡勇200人作团防队,分守县城4门,以防淮上国民军入城。十月十五日,淮上国民军光复蒙城后,团防队受蒙城团防总局和淮上国民军双重管理。
北洋军阀地方武装
民国元年(1912年)4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总统后,蒙城县暂留清末地方武装团防总局和团防队。民国2年5月,安徽省清乡督办倪嗣冲,派武卫军右路统领马联甲来蒙解散团防队,从中挑选140人带回宿县作备补队。8月,孙中山兴师讨袁(世凯),蒙城县知事韩世英开会组织团防局,募团防队乡勇200人分守县城4门,以防讨袁军入城。又组织巡警队50名,县署卫队官兵60名,均发有快枪及子弹。9月25日,黄二诚攻克蒙城。10月1日,武卫右军参谋长倪毓芬来蒙开会,撤去原团防局长李松岩职务,重新组织团防总局,总局设总办、总长各1人,5镇2乡各设团防分局,每局设总办、总长各1人。秋,武卫军豫鄂皖边区“剿匪督办”傀嗣冲兼任安徽清乡督办,下令全省设立清乡团。民国3年元月,蒙城县团防总局改为清乡局,县团防队改为团防第六营。4月,乡镇团防分局改为民团局。10月,各乡镇成立保卫团,乡 丁每户1人,10户1排,10排1甲,每村1保,每镇团丁1000余人,每乡团丁约600人,平日各从事本业。民国6年,县建警备大队。
国民党地方武装
民国16年(1927年)10月,国民党第十九军六师一团一营进驻本县后,县警备大队改称警察大队,各乡镇保卫团改自卫团。民国21年8月,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保安处成立后,将县警察大队改称保安大队。大队辖2个中队,官兵317人。民国25年秋,国民党安徽省政府进行全省壮丁训练,蒙城县设立壮丁训练总队部,县长廖修立兼任总队长,下设训练分队。民国27年3月,全县地方武装编为安徽人民抗日自卫军第四路第三支队三大队。民国28年元月,成立县国民自卫总队。县长葛昆山兼总队长,总队部22人,辖4个常备中队,官兵439人,区设预备大队。次年元月,按《国民兵团组织管理条例实施纲要》,国民自卫总队改为国民兵团,县长袁传璧兼团长,辖3个常备中队,官兵378人。各乡成立国民兵分队,每队30—40人。民国34年春,县常备队扩编为3个大队,9个中队,官兵1134人。10月,按省令裁撤国民兵团,县政府设军事科。县常备大队改称保安警察大队,直属于县政府。全县划5个清剿区。国民党县党部中统调查室行动队扩编为行动大队,官兵110多人。民国35年1月,按省令将3个保警大队缩编为1个自卫大队辖5个中队,官兵541人。各乡镇设自卫分队,每队30—40人。全县自卫队官兵969人。5月,第三行政督察区(治所阜阳)保安二团二营改编为蒙城县第二自卫大队,官兵340人。8月,第二自卫大队在板桥被解放军华中八分区一团歼灭。当月,新建蒙城县民众自卫总队,县长李效惠兼总队长,各乡镇建民众自卫大队,乡镇长兼队长,乡第二股主任兼队副。为向革命根据地农民进行反攻倒算,宿蒙县赵集、许疃、张集、坛城、小涧等乡逃亡出来的国民党官僚、地主武装编为“难民还乡团”。民国36年元月,自卫大队恢复保安警察大队名称,辖4个中队,官兵522人。5月,被解放军豫皖苏军区独立旅歼灭。6月,重建县保安警察大队。7月,全县划6个联防区,每区建联防队。民国37年4月,由于国民党统治区日益缩小,各联防队的残余武装拼凑为县第二保警大队。两大队官兵1188人。6月,被解放军豫皖苏军区六分区主力部队彻底歼灭。
人民武装
民国29年(1940年)6月,八路军四纵队五旅进驻板桥集。9月,中共蒙北工委建立后组建板桥区队,指战员一二十人。次年2月上旬,新四军四师占领蒙城县大部分地区,中共蒙城县委在顺河集组建县警卫连,指战员50多人。在城关、双涧、三义、顺河、板桥、小涧等6个区镇发展区队,每队指战员10多人。由于国民党第九十二军、骑八师东犯,5月,县警卫连和区队转移至津浦铁路以东活动。
民国33年8月,新四军四师挺进津浦路西。12月,中共宿蒙县委建立,以宿怀蒙县第二连作为宿蒙县武装。次年春,建立宿蒙县武装总队,中共宿蒙县委书记段佩明兼任总队政委,宿蒙县长邵光兼任总队长,副总队长涂宗礼,参谋长刘从本,政治处主任严白山(后孙梅根)。县总队随县委、县政府,在马圩子、张集一带活动。在板桥、王集、坛城、白沙、界沟、南坪6个区建立区分队。秋,县总队发展到4个连,计424人。6个区分队各发展到3个班,县区指战员1000多人。民国36年6月,国民党新五军、整编第十一师、安徽省交警二总队等,向华中解放区大举进犯,10月,宿蒙县总队分别升编到华中军区八分区三支队和三十四团。宿蒙县重新组织新六连。11月,宿蒙县各区区队西撤到豫东,只留下新六连,该连不久叛变。
民国36年6月,宿蒙县开始恢复。中共宿蒙县委逐步在10个区组织区队,壮大武装。12月,宿蒙县大队成立,计4个连,县委书记闫济民(后张治刚)兼任大队政委,县长马敦五兼任大队长,副政委沈维金,副大队长王玉发。民国37年元月,蒙城县民主政府县大队在蒙城县南部建立,中共蒙城县委书记邵光兼任大队政委,县长卢锡球兼任大队长,副大队长贾德才。4月,县大队发展到4个连,指战员近300人。先后在10个区1个镇(市)发展区队,每队30—50人。民国38年2月,宿蒙县大队和蒙城市、双涧区2区队升编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蒙城县民主政府县大队二连和郭集、乐土区队升编到皖北军区警备四团。
民国38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恢复原建制的指示,撤销抗日战争以来新建的县制,恢复抗日战争以前原建县制,建立“中国共产党皖北区阜阳地委蒙城县委员会”和蒙城县民主政府。所辖各区区队升编为蒙城县大队。中共蒙城县委书记邵光兼任大队政委,蒙城县民主政府县长马敦五兼任大队长,副政委张子敬,副大队长贾德才。县大队驻青云街,内设供给股。大队下辖3个连,指战员428人。县公安局建保卫队,指战员57人。4月,在9个区建立区队,计有指战员279人。全县指战员764人。1949年10月,中共蒙城县委书记邵光仍兼任县大队政委,蒙城县人民政府县长吕新扬兼任县大队长,副政委张子敬,副大队长蒋继汉。蒙城县公安队成立,受阜阳专区公安大队和蒙城县公安局双重领导。1950年2月,蒙城县大队与凤台县大队整编为阜阳军分区警备六营。
1950年3月,根据皖北军区军政会议决定,建立蒙城县人民武装部(领导人员更迭见附表),内设军事、政工2股。县公安队指战员88人。先后15个区成立人民武装部。各乡配民兵中队长。1951年3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人民武装组织编制的规定》,县人民武装部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蒙城县人民武装部”,隶属阜阳军分区。1952年10月,中共蒙城县委书记杨荩兼县人武部第一政委,区委书记兼区人武部教导员。1953年,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关于人民武装工作的指示》,实行普遍民兵制,县、区、乡成立人民武装委员会,主任由同级党委书记兼任,副主任由人武部长、乡队长兼任以加强对民兵工作的领导。中共蒙城县委书记、县人武部第一政委邹积泰兼任县人民武装委员会主任。
1954年9月,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根据安徽军区命令,县人武部改为“蒙城县兵役局”(团级),内设组织动员科、征集科、统计科、预备役军官科、民兵科。1955年10月,中共蒙城县委书记乔正德兼任兵役局政委。6月,县公安队改为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中队,隶属阜阳专区公安大队和蒙城县公安局双重领导。1957年11月,中共蒙城县委第一书记吴云培兼任兵役局政委。1958年9月,撤区建社,15个人民公社成立人民武装部。
1959年11月,县兵役局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蒙城县人民武装部(团级),内设组织动员科、军事训练科、政治工作科。1960年5月,县委第一书记张畏三兼人武部政委。1961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通知精神,建立县人武部党委。9月,设区划社,全县9个区和城关人民公社设武装部,各区辖社也建立人武部。1962年备战时,人民警察中队又改为公安中队,直属县人武部领导。1965年,公安局新建专业消防队,实行军事编制。
1967年2月,县人武部奉命参加县“文化大革命”中的“三支两军”工作(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1969年4月,撤区并社,19个人民公社和县直建人民武装部。1973年1月,县人武部“支左”人员回武装部工作。1975年1月,设区划社,10区、1镇和县直设人武部。3月,县公安中队和浙江省衢县公安中队指战员调防。5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县人武部与浙江省衢县人武部指战员调防。12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县公安中队改归公安局领导。
1979年4月,恢复地方党委书记兼任同级人民武装部第一政委的制度,中共蒙城县委书记徐友贞兼县人武部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1980年7月,县委书记刘波兼任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1983年4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恢复,蒙城县武警中队受阜阳武警支队和蒙城县公安局双重领导。1984年4月,县委书记张玉敏兼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
蒙城县人民武装部(兵役局)主要领导人更迭表
( 依首任时间为序)
1985年12月

上一篇:第二节 驻军
下一篇:第四节 民兵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