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电话
长途电话民国19年(1930年),开始使用“西门子”和“瑞典式”交换机各一部,容量40门,架通第一条蒙城经马集、西阳至涡阳的长途线路。民国29年,架通蒙城至蚌埠、阜阳线路。1949年3月,县人民政府成立电话班,阜阳军分区拨料,架通阜阳至蒙城单铁线路,总机设县政府,容量30门。1952年6月,县政府交换机移交邮电局,长市话合用。长话通阜阳、蚌埠、涡阳,当年长话交换量5000张。1956年,蚌阜双铜线路经蒙城架通,新开幻相线路一条。境内10处支局开办长话业务,年交换量1.8万张。1960年始用载波电话。1963年单设20门长话台,1965年30门。1973年,开通蒙城至阜阳3路载波电话,增开至利辛电路1条。1976年,开通至蚌埠3路、阜阳1路载波电话。1979年,长、市、农话机房分设,长、农合设一室,改用50门交换机。1980年,增开至宿县电路1条。1983年,开通经蚌埠直通合肥载波电路1条。1984年增开至阜阳2条、合肥1条载波电路。1985年,有至合肥2条,阜阳6条,蚌埠2条,宿县、利辛各一条电路,其中实线4条,载波8条,载波机15端。长话接通率96.03%,逾限率4.18%,业务量7.6万张。
市内电话民国19年〈1930年〉,开始装市内单机25部,交换机容量30门。民国29年增至40门,单机28部。民国38年3月,县人民政府电话班设30门交换机1部,除长途通阜阳军分区外,主要军政部门装电话机12部,明线2对公里。1951年市内单机17部。1955年,市话线路14对公里,次年改装100门交换机,明线29对公里,架空铅包电缆0.46皮长公里。1959年交换机容量200门,电缆1.18皮长公里。1964年增至300门。1972年,明线40对公里,出局电缆3.85皮长公里,容量400门。1979年增至500门,电缆8.3皮长公里,增设长、市、农合一的载波配线室,配10千瓦汽油发电机1台。次年交换机容量530门。1981年600门,1985年700门,电缆11.2皮长公里,市话线路28对公里,单机486部。每部单机月租费13元,配附机45元,同线电话10.50元,租用专线1950元,界外月租费公里5元,区外电路附加费每公里10元,公用电话通话费每次0.04元,装拆移机手续费,普通电话、副机、同线电话、专线,每次均为8元,电话附件3元,材料按实际需要收费。
农村电话民国19年(1930年),开始架通第一条县城到马集的农村电话线路。民国20年,架通县城至乡镇7条线路191公里。其中:至双涧单线15公里;经王家集、移村集到界沟集28公里;经楚村铺、顺河集至立仓集43公里;经乐土铺、吕望集至陈桥双线25公里;经丹凤集、望疃、高隍至董家集单线30公里;经小涧集至坛城25公里;经板桥集、许疃集至赵家集25公里。民国29年,农话线路211公里,电话杆4220棵。望疃、双涧、乐土、板桥、坛城装郦和善试制的五门小分机接转电话。1952年,双涧、乐土、坛城、三义、楚村、望疃、小涧、板桥、顺河等区开始装电话单机通话,计239杆公里。1956年380杆公里,双涧、乐土邮电支局安装10门交换机,架设杉木杆2.6cm/cm单铁线路通话。1958年,公社邮电局17处,交换机容量增加到390门,931杆公里,大队装总机,生产队通电话。1973年,县城经乐土至楚村埋设第一条四芯地下电缆中继线路,36.6皮长公里,单路载波机4端。1984年10月,三义、楚村、立仓、双涧、板桥、坛城、小涧、岳坊等区先后埋设地下二芯电缆152.3皮长公里,架设水泥杆线路75杆公里,增配载波机8端,增添电话汇接机、引入试线架、远供电源架各一部。1985年,装单机253部,269杆公里,地下电缆189.8皮长公里,业务量15.51万张。单机月租费5.50元,合用3.50元,同线4元,租用中继线15—20元。县内农话通话费按距离、时间、次数、等级计费,每3分钟1次,第一级0.20元,二级0.35元,三级0.45元,消号费0.10元,会议电话县至区每一受话点每分钟0.10元,区至乡0.05元。
电报
有线民国4年(1915年),使用“莫尔斯”式电报机与阜阳、蚌埠通报,员工2人,电报费每字同府银元5分,同省1角,出省每隔一省加2分。民国26年,每字银元1角。民国32年,电报支局升为乙级电拍局,职员4人,下半年营业收入6.80万元,通报9066次。民国34年,每字收法币20元。1952年,开办话传电报业务,当年通报500份。省内普通电报每字9分,省外1角3分,译电每字5厘,年政电报每字4分,加急加倍。1956年使用日本制“音响机”开通蒙城至阜阳人工电报电路,县下10处支局办理电报业务,年发报1.3万份。1958年1月1日起每字3分。1971年报房到县气象站用专线话传气象电报。1972年使用55型电传机收发电报,年业务量3.11万份。1983年12月起每字7分。1984年1月1日起,中共安徽省委到蒙城县委的电报使用密码,专人收、发、投递。同年,安徽省邮电管理局调给单机头自动发报机与电传机、凿孔机配合使用。1985年,计有电传机3部,电报电路3条。业务量6.34万份,发报逾限率为0,服务差错率0.00153%,投递逾限率0.0465%。
无线民国23年(1934年),民国县政府始设无线电台,使用“哈脱莱”式发报机和“三管再生”式收报机,联络阜阳、蚌埠,波长62米,电力5瓦特,射程1000米,呼号FCM,员工5人。民国27年日军陷蒙,通讯中断。民国33年再次开台。民国37年6月撤走电台。
1965年5月,安徽省邮电管理局调给55B型15瓦电台一部,用于战备和防汛,定时和阜阳联络。1967年7月送阜阳邮电局封存。1972年5月恢复使用。1977年,省局调给55A型15瓦备用电台一部,1983年5月,省局又调给晶体管“81(C)”小型15瓦电台一部,用于收发业务公电、水情电报。
传真
1975年11月,县气象站开始使用无线定频接收机(附件:无线攻压器、定频机、稳压器),可接收10个频道的天气图,已使用9个频道(北京4个,日本东京2个,上海3个)。每天平均接收10—15张,每张需时20分钟,夏季汛期接收15—20张,职工2人。1982年6月,中共蒙城县委机要科购置上海产122—I型文件传真机一台,采取预约方法,开通蒙城至阜阳传真电路,使用县邮电局电话线传输重要紧急通知、统计报表、公文函件、亲笔手迹和图像,只传送黑白信号。1983年11月,县公安局购置常州产CB〈112—I〉型传真机一台,开通与阜阳行署公安处的传真电路,每年收300份,发50份。
蒙城县建国后部分年份邮电状况表

上一篇:第二节 邮政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