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古桥
境内桥梁建筑最早见于记载者,为灵津渡古桥,该桥系北宋祥符四年(1010)宋真宗谒老子祠,路经此处而赐名。元朝蒙哥八年(1258),张柔驻节亳州,为运输军粮,在涡河上架设15座桥梁,各桥均建桥头堡1至2座,由军队守护。其他诸桥分布四乡,多系地方官员、士绅捐建。以简易木桥居多,少数为砖桥和石桥。由于历史上黄水频繁为患,故境内大小桥梁屡建屡废。至明末,全境仅有桥19座,涡河之上仅存范公桥、张家桥、霸陵桥等。清乾隆年间,境内桥梁增至28座,但至乾隆四十三年(1779),全被黄水冲毁。嘉庆、道光时期,分别在城东、西、北三门外建马桥1座。因旧说亳城形似卧牛,南门地处卧牛颈项,在此建桥不吉,故未建桥。另有54座桥分布各乡。至光绪年间,全境桥梁总数增至149座,其中砖桥29座,诸桥中以“涡河大桥”最为著名。该桥位于城北门外白布大街北端灵津古渡口。在明嘉靖年间,亳州刺史范旸修建后称“范公桥”。清康熙初年易名为“人和桥”。康熙三十年(1692),桥复坏,知州朱之琏命行僧如意挟册募捐9年,重建该桥,并改名“普济桥”。康熙五十九年(1700)桥木腐朽,州人李长桂领人修复。雍正二年(1724)桥被烧毁,李长桂再次修复。乾隆四年(1740)黄河洪水流入涡河,桥木及垒石皆被冲走。至乾隆九年(1745),才由知州朱扆劝捐修复,更名“永清桥”。乾隆二十六年(1762)七月,黄河洪水自涡河而下,桥被冲塌。知州王鸣率本地士绅募银元2.7万两,于当年秋兴工重建。历时4年,建成9孔大桥,跨河106.9米,以巨木为梁,楔入水下11.3米,桥台全用砖石砌成,表面用巨石封固,桥面较以前增高5尺,甚为坚固。往来行人因其规模大而称之为“大桥”。据传该桥两边建有房屋店铺,行人过桥而不知是桥。至乾隆四十二年(1779),黄水将大桥冲毁,绅士何天衢独力建造浮桥。此后,灵津古渡再无大规模建桥之举,行人庄来,或靠浮桥,或假船渡,勉强维持通行。
(二)现代桥梁
明末清初,由于战乱迭起,洪水屡患,境内原有桥梁多已毁坏,惟涡河大桥因地处要津,故屡兴工程。该桥位于现人民大桥西侧,各条干线均在此交汇。至民国26年,大桥已断,仅余南岸1孔和北岸3孔。是年冬,民国县政府征派民工在此处重建大木桥,历时6个月落成。桥全长120术,跨17孔,桥台、桥翅均采用厚度1米的片石垒砌,并用1∶2的水泥沙浆灌浆,同时增高桥面。不久被烧毁。民国29年春,日本商人又出资重建成长98米的14孔木桥,桥面较前降低3尺,每值夏秋黄水泛滥,桥面即被淹没。民国33年,汪伪县政府在整修干线公路的同时,又将各线17座桥梁予以全面维修。同年2月8日至4月18日,又投资4141210元(储备票),将涡河大木桥改建成长160米的14孔木桥,5月又补修加固了大岛桥和奶奶庙桥,增设了栏杆。8月10日至20日,又拆除城内牛市街石条40余立方米,在涡河大木桥面上铺筑总长320米的轮道2条。轮道之外,全用砖铺。至建国前后,境内桥梁大多毁弃,干线公路上多是便桥。涡河之上仅存22座浮桥,即安溜桥、十八里桥、韩桥、孟桥、韩营桥、太平桥、新桥、大桥、二桥、牛桥、江桥、李埠口桥、石大营桥、车埠口桥、十九里桥、大寺桥、大寺东桥、了铺桥、沙上桥、十河桥、蒋楼桥、河西园桥等,仅能勉强维持通行。自1953年起,利用民工建勤,对境内干线桥梁进行加固和重建。1954年,将沿涡浮桥全部拆除。1956年,在涡河大木桥原址,新建大木桥1座。当年全县共修桥34座,在区乡道上架设新桥36座,新开涵洞38道,国家累计投资172257元。次年,因遇特大洪水,涡河大木桥等桥梁被冲毁,国家又投资167376元,建新桥118米,开涵洞两道,加固桥梁12座410米。1958年,重建涡河大桥。至年底止,国家累计投资35万元,民办投资18.3万元,在全境建桥203座1465.9米。60年代以来,逐步将原有干线木桥改建成砖石结构,桥体设计采用了钢筋混凝土T梁双曲拱、砖拱、钢筋混凝土拱等新型建筑工艺。1967年6月始,在原涡河大木桥东侧,0705和105国道交汇处动工兴建人民大桥。1969年10月1日竣工通车。该桥9孔,全长187米、宽10米,两侧有宽1.5米的人行道,并设有1米高的孔型水泥栏杆。桥面为水泥板面,标高40米。桥体为井柱板型钢筋水泥构造,载运量为汽—13吨。是当地规模最大的永久性桥梁。1970年以来,交通和水利部门结合公路改建和河网化建设,陆续将境内交通桥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构造的永久性现代桥。桥体多为钢筋混凝土T梁或双曲线拱结构,桥墩大多是灌注桩。桥面装铺材料以所处路面而定,宽3—8米不等。载重等级均为汽—13吨。田间生产桥以小型砖拱桥居多。1976年,在十(九里)观(堂)公路跨涡河处动工兴建涡河蓄水枢纽工程,同时傍闸建造了1座跨20孔、长146米、宽7米的板梁重力装配交通桥,载重等级为汽—13吨。1980年竣工通车。1981年县财政拨款23.5万元在灵津古渡口建造了1座浮桥。该桥由淮河轮船公司荆山船厂设计承建,由60节梯形浮箱组成,长200米、桥面宽5米,全用优质花纹钢板铺成,两侧设有护栏,中跨设有8米长的活动板面,用动力关启,以便利船只通行。各节浮箱之间用铁链相连。1982年2月,国家投资120万元,在韩桥原址建造了1座钢架公路桥。该桥由西安筑路机械厂设计制造。桥的上部为贝雷式钢架装配,下部为双车道灌注桩基础。全桥5跨,长165米,桥面标高40米,主车道宽4米。两侧各设宽1.5米的人行道,并设有钢架栏杆,桥面全用优质花纹钢板铺成,载重等级为汽—15吨。近几年来,市水利局也在各条河道上兴建了多座钢筋混凝构造的生产桥。其他诸桥也多改建成现代桥梁,以利城乡交通的畅通。
上一篇:第二节 水 路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