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前,境内无涵闸设施。建国后,根据蓄泄兼顾的治水方针,自1955年以后,结合沟河治理,在主要河道上修建了蓄水涵闸。1955年10月,动工兴建了清水河三官闸,1956年,又兴建了油河闸、水张楼闸、姚湾闸,并开新涵洞38道、76米。1959年,涵闸蓄水量为317万立方米。60年代,境内共新建中、小型涵闸8座。1970年,总蓄水量达到2200万立方米。70年代,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全县再次掀起兴修水利的高潮。至1978年,全县共有大型涵闸2座、中型涵闸3座、小型涵闸82座,总蓄水量177亿立方米;其中涡河大寺闸水利枢纽工程为境内最大的涵闸工程,其控制面积达到10490平方公里,兴利库容3518万立方米。1984年,全县水闸数为46座,其中设计过闸流量每秒1000立方米以上的1座,每秒100立方米以上的9座,每秒10~100立方米的31座。1986年,主干河道均实现了二级控制,蓄水总库容量达到0.79亿立方米。涡河闸上全年最高水位35.77米,闸下31.30米。
附:涡河大寺闸枢纽工程
涡河大寺闸枢纽工程位千城东南大寺集近旁,1958年省、地水利部门批准兴建,1959年2月破土动工,1961年12月停建。当时处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人力、物力、财力均受客观条件限制,故三年连续施工,仅完成闸基开挖、闸底板混凝土浇筑和下游引河等少量土方工程,计完成土方871406立方米,混凝土7236立方米,砌石方2297立方米。
1967年4月,续建工程再次上马。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开工仅20余天,又被迫停工,工程基本上没有什么进展。
1975年9月,县水利部门再次向上级提出续建涡河大寺闸的要求,得到省、地水利部门的支持并上报中央水电部。1976年6月,中央水电部下达文件,正式批准于当年开工续建。
该闸工作总体规划包括浅孔闸、深孔闸和船库3部分。1978年6月,建成浅孔闸。浅孔闸共20孔,每孔宽4.7米,孔高10米,全闸总宽度为113米,底板高程29米。闸门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扁壳式闸门,下层为钢筋混凝土平板式闸门。正常蓄水位为35~35.5米,最高蓄水位为37.06米,设计流量为每秒1510立方米。境内蓄水库容为5000万立方米。闸门启闭形式为手摇、电动两用卷扬式。上闸门装配2×15吨启闭机10台,下闸门装配2×25吨启闭机10台。启闭机分别安装于钢筋混凝土排架式启闭台上。启闭台高6.2米,宽5.4米。台下排架两边,分别铺设2.4米的人行桥和7米宽的汽15级公路桥。桥身长115米,两端建10米高桥头堡各1座。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共完成土方170万立方米,混凝土8652立方米,浆砌块石5056立方米,干砌块石5098立方米,混凝土预制构件2318立方米。
亳州市现有涵闸及蓄水工程拦蓄库容表(1986)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