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职工体育
50年代,县城较大些的机关、工厂、企事业单位均成立了篮球队,经常利用周未开展篮球比赛。县体委成立后,把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棋类作为主要运动项目加以提高。1958年形成体育运动高潮,县直各单位都成立体育队,开展“劳卫制”活动,体育运动逐渐由县城普及到较大的集镇。60年代初职工体育运动处于低潮。1965年,县文化馆游艺室始设象棋。1969年以来,每年春节都举行棋赛活动,平时县直机关干部及企事业单位职工业余爱好下棋的颇多。
1973年以来,县直机关及各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全部参加工间操、广播操和“劳卫制”锻炼,并自发地组织篮球队,经常每晚工余进行友谊比赛。县城青少年经常坚持业余训练的田径、篮球、乒乓球、排球等项目的运动员达100人以上。同年7月,举办阜南县职工篮球竞赛。
1975年7月16日,为纪念毛主席“七·一六”畅游长江九周年,县直机关和城关公社及县中队、农机一厂、阜南中学、化肥厂、水上公社、副业大队等单位在红旗闸举行100米、200米自由泳、100米蛙泳、1000米长游比赛,每单位参加10—20人,观众万人以上,盛况空前。
1980年,举办阜南县职工篮球、象棋两项体育竞赛。1982年,为提高阜南县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县体委组织田径、篮球、射击、乒乓球、排球、中国象棋6个项目运动员103人进行集中训练。全县职工体育开始向社会化、群众化、制度化、多样化、经常化发展。1984年7月1—18日阜阳地区举办第一届工人运动会,阜南县职工代表队参加了田径、男女篮球、男女乒乓球项目比赛,获团体第7名,胜阜阳、利辛、涡阳、蒙城4县。1985年,举办全县职工篮球竞赛。阜南县城一些职工人数较多的企业和机关,不断组织一些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阜南圃面厂和化肥厂组织职工举行了篮球、拔河、乒乓球、中国象棋比赛,各有250人参加这4项活动;阜南县农业银行举办乒乓球、中国象棋比赛,两项活动有62名职工参加;阜南县邮电局、生资公司也组织了上百人参加的乒乓球、拔河等体育活动。
1973—1985年,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驻军,全部参加工间操和广播操,同时开展乒乓球活动,县体委乒乓球训练室几乎每晚都进行乒乓球赛。人数多的单位组织的有篮球队,县城每周都有单位间的篮球比赛,县体委和县工会、团委、老干部局等单位密切配合,不仅开展传统项目比赛,又增添了广大群众喜爱的拔河、长跑比赛项目。仅1985年一年内,参加这两项体育活动的职工即有3000多人次。
二、农民体育
建国后,阜南县农村体育活动逐步开展起来。1957年,红光农业社有300多人参加各项体育活动,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有1500人参加体育活动,占全社青年人的50%。项目有篮球、单杠、双杠、跳高、跳远、拔河、投手馏弹、自行车。公社有个大型体育场,有跑道、球场、沙坑、单杠、双杠等18种设施。建立了三所业余体校,学员223人。全社有127人通过“劳卫制”。在红光公社带动下,体育活动很快在全县农村普及。1958年,安徽省体育运动委员会授予阜南县“农村体育工作红旗县”称号、奖旗一面;授予苗集区红光公社“农村体育工作红旗公社”称号、奖旗一面。
1959年6月,阜阳地区农村体育工作现场会在阜南县苗集区红光公社举行,全区10个县代表100余人出席会议。阜阳地区篮球队、排球队、体操队、武术队,阜南县、区、社篮球队,共12个队476名运动员,在会上分别作了现场表演和比赛。
三年自然灾害及“文化大革命”中,农村体育活动中断多年。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情况好转,出现很多万元户、冒尖户,张寨乡富裕农民张国全为庆祝“八一”建军节,出资400元举办了篮球赛,参加活动者达100多人。阜南县80%人口在农村,体育活动发展不平衡。阜南县体委采取了区别对待、重点扶持、以点带面、逐步发展的方针,积极地有步骤地发展农村体育工作。优先发展经济富裕和体育基础较好的乡镇,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朱寨区农村体育活动基础好,每个乡的大部分行政村都有篮球队。朱寨区袁集乡的篮球队经常坚持业余训练,多次与其他乡和县直一些单位进行比赛。
80年代初,阜南县农村体育活动有进一步发展。体育活动不仅在全县农村普及,有的农民还成了体育专业户。1984年,袁集乡青年农民李德明先自费办文化室,逐渐增添体育项目,购置了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汽枪、拉力弹簧、握力器等体育器材,自制了单杠、双杠、球台、球网、球架等体育设施。在全乡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在当地群众和县体委等部门支持下,李德明自筹资金,于1985年12月4—6日在袁集举办“农民丰收杯”体育邀请赛。设乒乓球、篮球、跳远、射击、拔河、中国象棋、跳棋7个项目比赛。县体委选派9名教练,帮助大会的项目编排和裁判工作。全区7个乡9个行政村的运动员260多人参加比赛,观众近万人次。
三、老年人体育
80年代前,阜南县未开展老年人体育运动。80年代初,随着离退休人员的增加,组织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已成为群众体育中的一部分。随着生活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长寿老人越来越多,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已蔚然成风。1983年1月24日,阜南县举行了县直春季老年人长跑赛,参加比赛的老年运动员400多人。1983年12月29日,成立阜南县老年人体育协会。阜南县体委与老干部局、总工会密切配合,根据老年人的特点,组织老年人参加太极拳、气功、长跑、门球、乒乓球、棋类、钓鱼等多项体育活动。1983一1985年、阜南县有100多位老年人参加了地区组织的老年人体育活动。
四、伤残人体育
80年代,伤残人体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1984年4月24日,阜南县体委与民政局协作,举办第一届伤残人体育选拔赛,选拔出13名运动员,训练一周后,参加阜阳地区第一届伤残人运动会,并获男子A6级跳远、跳高、女子盲B级铁饼、标枪,共4项第一名。男子A6级跳远、跳高2项第二名。在全地区11个县市中,获总分第二名。
1984年7月在安徽省第一届伤残人运动会上,阜南县3名伤残运动员参加,共获10枚金牌。其中王海清获男A6级5000米长跑、800米长跑、100米仰泳、100米自由泳4项金牌;刘前玲获女盲B级铁饼、标枪、铅球3项金牌;钱文忠获男A2级铁饼、铅球、标枪3项金牌。钱文忠A2级铁饼成绩破天津国际伤残人邀请赛、北京奥运会选拔赛纪录。
1984年10月在全国第一届伤残人运动会上,阜南县2名运动员获4枚金牌、3枚银牌、1枚铜牌,受到阜南县委、县政府嘉奖。1986年在北京举行的远东太平洋伤残人运动会选拔赛上,阜南县伤残人运动员获2枚银牌。阜南县政府给王海清、刘前玲2名运动员每人500元奖金,并将他俩分别安排到县体委、县养老院工作,授予县体委奖旗一面。
五、传统体育
阜南县民间体育内容十分丰富。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的项目先后湮灭,有的至今仍广为流传。主要项目有拔河、举石锁、爬绳、爬竿、踢毽子、扔沙袋、摔跤、叼鸡、抵牛、吊龙、扳手腕、跳绳、弹弓、跳房子、放风筝、打秋千、打陀螺、跳皮筋、滚铁环、挑兵、跳马、插方、抓石子、放信鸽等。
武术活动在阜南县相当普遍,历史久远。著名的武术高手方端臣,解放前曾在上海、杭州等地国术馆及嫖局任武术师,1960年去世。方集镇是阜南县武术之乡,其中吴庄男女青年都爱好武术运动,当地民谣说:“喝了吴庄水,大闺女也会练踢腿。”阜南县武术运动员在太和武术协作区比赛中获集体基本功第6名。
80年代以后,气功活动在阜南县普及。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