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饮食业
抗日战争时期,沿淮中岗、方集、地城,是十分繁华的大集镇,商业的兴旺带动了饮食业的发展。以中岗集为例,1946年有饭店13家、饭摊15家、凉粉店3家、大饼摊8家、大馍摊21家、油条摊10家、烘龙摊21家、烩锅8家、汤圆锅6家、水饺摊4家、大茶馆4家,从业人员215人。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战事频繁,土匪横行,国民政府滥发纸币,恶性通货膨胀,多数商行、店铺倒闭,饮食业也随之衰落。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剿匪反霸,社会安定,经济恢复,饮食业亦开始振兴。1953年,中岗集已恢复饭店、馆、铺38家、切面4家,从业人员126人。1954年在对私商社会主义改造时,全县有饭店509家,从业人员1036人;饭摊1109家,从业人员1139人。1956年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全行业合营。饮食业合作店组,县城薛集、双碑、孙寨,由百货公司城关中心综合商店管理,各区乡由供销合作社管理,1957年,薛集(即县城)饮食店有联盟店、健康店、团结店、建新店、新生店、顺河店、新华店、前进店、新合店、大众店,共10家,从业人员79人,靠养人口151人。双碑集饮食店有新新店、新和店、顺和店,共3家,从业人员17人,靠养人口4人。白果饮食业有前进1家,从业人员3人,靠养人口3人。孙寨饮食业有三合店1家,从业人员5人,无靠养人口。1967年统计,全县饮食业114家,从业人员116人,靠养人员173人。1985年,县城集体饮食业尚有人民店、建新店、顺河店、团结店、新华店、联盟店、三豆店、白酒店8家,从业人员89人,靠养人口162人。
国营饮食业,1958年筹建淮北饭店,建筑面积350平方米,1959年开始营业。厨师刘士臣、蓝宗福烹调的名菜有葡萄鱼、糖醋鱼、清蒸鸡、满架鸡、布袋鸡、铁扒鸡、拔丝马蹄、拔丝馍、拔丝苹果、拔丝茄子、拔丝梨、油炸西瓜、八宝饭、四喜圆子、蛋卷蛋角、清蒸甲鱼等。
1979年,全县饮食业机构368家,其中国营1家、集体97家,有证个体270家;从业人员1429人,其中国营18人、集体567人,有证个体844人。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允许城镇居民待业人口和农民进入集镇、城市经商办企业,城镇人口增加,饮食业亦相应发展。1985年,饮食业机构752家,其中国营1家,集体156家,有证个体595家;从业人员1736人,其中国营18人,集体588人,有证个体1130人。1985年比1979年机构增加104%,从业人员增加21%。
二、服务业
抗日战争时期,中岗、方集、地城都有澡塘、旅馆、理发店。最大的旅馆有中岗集李国生大旅馆,设几百个床铺。李大育的“大红馆”、洪保玉的“大馆店”都很有名声。1954年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时,全县有理发店86家,从业人员172人;照相馆3家,从业人员6人;钟表修理店25家,从业人员36人;热水业26家,从业人员44人。1956年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全行业合营。1957年,全县服务业店组33家,其中理发店11家、一心店7家、染坊3家,从业人员200人。1967年,全县服务业店组45家,从业人员51人,靠养人口81人。1955年,薛集镇由理发、照相、浴池3个行业组成“阜南县新华公总店”,下设新华公照相馆、新华公浴池、新华公理发店3个门市部。1958年兴建国营淮河旅社,建筑面积850平方米,1959年竣工营业。1961年6月,商业局设服务经理部,同年12月改设阜南县饮食服务公司,下属淮北饭店、淮河旅社、新华照相3个国营店。1972年兴建淮河旅社西楼,建筑面积989平方米,1974年建成投入使用。二楼400平方米为旅社,床铺98张;楼下390平方米经营浴池,分男、女池,每池可容纳50人洗澡;75平方米为饮食店,10平方米为照相馆。
全县服务业机构,1979年173家,其中国营3家、集体160家、有证个体10家;1985年机构增加到620家,其中国营4家、集体40家、有证个体576家。服务业从业人员,1979年1014人,1985年增加到1247人。服务业行业种类,1979年旅馆34家、理发42家、浴池13家、摄影11家、洗染67家、其他6家,1985年旅馆增加到76家、理发增加到52家、浴池仍为13家、摄影增加到27家、日用品修理283家,洗染已无店家经营,其他行业169家。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