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阜南县除经常遭到洪涝灾害的严重袭击外,还受到旱灾的威胁。建国36年来,县境有16年出现大旱,尤以1957年、1959年、1966年、1978年旱情为重。每遇大旱,中共阜南县委、县人民政府都把抗旱当作头等大事,发动全县人民,千方百计浇灌农田,抢种应时作物,把因干旱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这与旧社会发生旱灾即造成饥荒、群众四出逃难的悲惨情景形成鲜明的对照。
一、1957年抗旱
1957年8月下旬至10月25日,全县旱情严重,成灾面积127万亩,重灾54.4万亩,县境北部的柴集、三塔、赵集等区旱灾尤为严重。
面对旱灾,县委、县政府发动和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农村,带领农民群众紧急抗旱。全县1908眼马拉机水井全部启动,灌溉面积4万多亩;有31万多男女劳力肩挑手提,浇灌耕地44万多亩。经过两个月抗旱,全县抢种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156万亩,为翌年午季丰收打下了基础。
二、1966年抗旱
自1966年7月中旬始,全县罕见少雨。至1967年2月上旬,持续干旱达230多天,除沿洪、沿淮低洼地区旱情较轻外,全县出现特重旱灾。成灾面积128万亩,重灾72万多亩。其中黄豆成灾近60万亩,有13万多亩绝收,37万多亩严重减产;水稻成灾22万多亩,绝收7万多亩,基本失收10多万亩;红芋成灾42万多亩,有22万多亩基本无收。淮河断流,洪河、谷河、润河皆河底干裂。全县有4184个生产队地表无水,沟塘干涸。
旱情发生后,全县动员31万多人奋力抗旱,打井17147眼,浇灌秋作物37多万亩,抢种小麦10万多亩。政府向灾区群众及时发放救济粮、款,使人民群众在百年少有的大旱灾下生活安定,一无饥荒死人,二无逃荒外出。
三、1978年抗旱
1978年2月12日至5月26日,104天干旱缺雨,出现严重春旱。是年8月中旬至10月,又降雨甚少,出现秋旱。一年两旱,全县受灾面积达112万多亩。许多老农说:“要是在旧社会,碰到这样的旱灾,不知有多少人饿死,更不知有多少人逃荒他乡!”
在上级党委和政府关心支持下,中共阜南县委、县革委会号召全县人民投入抗旱,破除靠天等雨的思想,挖沟打井,组织工、商、学各行业大力支持农村,全县农村形成与天奋斗,浇灌夺粮的热潮。经过抗旱,130多万亩小麦得以较好收成和及时下种,其他受灾农作物亦大大减少损失。加之国家的救济,全县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有保障,生产自救信心坚定。群众反映:只要有共产党领导,咱们水灾旱灾都不怕!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