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张彪(生卒年月无考),唐颍上人,遭战乱,奉母避地隐居嵩山,时常与诗人杜甫往来,杜甫有“寄张十二山人”一诗,中有“静者心多妙,先生艺绝伦”之句。
章克让(生卒年月无考),元统间进士,任繁昌尹,明敏果断,谢事归里,四壁萧然。
秋茂(生卒年月无考),字可大,明洪武初年贡生,由太学受任望江县教谕,因有才能干,升江西佥事。后改任湖广佥事。居官期间,政绩卓著,被当时人称为秋打鬼。辞官后,隐居本县南秋稼湖,终老。
蒋学(生卒年月无考),正阳乡人。《中都志》称其德充志峻,操履清洁。洪武六年(1373年),朝廷下诏求贤,蒋学被选拔入武英殿,练习政事,他以儒士为选首,拜给事中伴读。官历广西参政。他的文章和政绩都被称颂一时。
章顺举(生卒年月无考),字元凯,容貌魁异,博学多闻,隐居阳台湖。洪武十八年(1385年),因才被举荐。朝廷召见,甚喜,授任他为河南布政使,后又改任广西布政使。入祀乡贤祠。
程宽(生卒年月无考),明初以功官都指挥使同知,从张辅平交趾,进都督佥事,卒,追封保昌伯,谥忠成。
曹隆(?—1411),初从朱棣起兵,以功官都督同知。宣德初(1426年)追封安阳伯,谥忠毅。
张泌(生卒年月无考),字淑清,明初由岁贡授兵科给事中。永乐时为光禄寺卿,勤于其职。卒后,吏部每授光禄寺官,成祖必问如张泌否?
李芳(生卒年月无考),字彦芳,颍上西乡人,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进士,授庶吉士,改任刑科给事中。宣宗时,李芳启奏恢复大臣面君议论时政应有给事中二人参加的旧制度,皇帝听从了这个意见。后因他不合时宜,冒犯了权贵,贬为海盐丞,遂弃官还乡,死后入祀颍上乡贤祠。
王确(生卒年月无考),字介夫,明正德五年(1510年)举人,授余杭知县。余杭人孙綮因安溪纵火案被判死刑。王确调查案情后向皇帝上疏,辩析孙綮冤情,要求自己重新剖析审理,使孙綮获得减刑。后王确丁忧去官,孙綮母亲.ㄍ跞范饕澹炒О俳鹑サ跹渲ィ跞凡皇堋:罄此雉旖ㄒ蛔叭唇鹜ぁ崩醇湍钏M跞范∮瞧诼苟飨刂兀蛑魏佑泄Γ嵘匚婪谥荨5笔被首搴嵝邪缘溃跞分捶ㄈ缟剑艿椒贪齑枪倩瓜纭:笕腧I舷缦挽簟
高桂(生卒年月无考),字士期,号月庵。由监生授临川县丞。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权的玄孙宸濠,在南昌起兵谋反。南赣巡抚王守仁誓师平叛,檄召高桂督运粮草,并向皇帝推荐高桂有军事才能,可以带兵,叛乱平息后,高桂被提升为萍乡县知县,执法严整,不畏强暴。年老还乡后,常周济贫困乡邻,而自己生活非常清淡。
陈嘉庆(生卒年月无考),字允绩,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举人,曾任安陆县知县。景藩恭王载圳不守侯王法度,时有违法乱纪行为。嘉庆对此既不激动,也不迁就,处理得极有分寸。民间有一家兄弟闹事,一道去姑母家评理。弟弟由姑母家先回来,途中强奸一良家民女,被女家杀害,埋在沟里。其子控告伯父是杀人凶手,伯父被捕坐牢。嘉庆对此案怀疑,于是暗中访察,得到死者尸体,使冤情昭雪。不久,被提拔为南京工部主事,为政清廉。后又调任本部郎中,因病老归。后入祀颍上乡贤祠。
高天佑(生卒年月无考),字味元,今盛堂乡后圩村人,明朝拔贡。为观城县令时,一到任便惩处了庇养盗匪、杀人越货的恶棍张应召。后升任左州知州。天佑辞官在家闲居时,以良田300亩换取一顾姓房宅,捐献给学宫,扩大了学宫建筑,深受乡邻、学界赞颂。后入祀乡贤祠。
卜宣(生卒年月无考),字文著,系卜谦之孙,14岁即能文工书,考入县学为生员(俗称秀才)。后被举为乡贡,他辞而不就,经学使允许,让给了家境清贫、生活无法自给的谢节。后来由贡监出任四川南部县知县。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强权。为潘立虎、潘立凤二人图财害命,杀死医官李获一案,二潘行贿免死,并被无罪释放。卜宣回县查清后,亲自处决了二盗,遂封印弃官还乡。享年80岁。
马履云(生卒年月无考),字景莘,明朝拔贡。选任庆阳推官(元、明、清各府主管刑狱的官员),升乾州知府。居官有风采。他在庆阳推官任内,一位县丞恃一亲戚当权,有不法行为。履云气愤,揭发了他的罪行。揭发材料交刑部议处,反认为履云诬告,于是把他调乾州,后终因此被罢官。
张问政(生卒年月无考),字有恒,明代良医,幼从父习医,屡治奇症。曾见一贫家妇死而敛,其血甚鲜,认为未死,诊治后,使贫妇死而复生。后为御医。
李秉(生卒年月无考),字克俭,明代以岁贡由监生授户科给事中。直言敢谏,升汝宁府知府,有惠政。
盛云(生卒年月无考),字惟高,明代贡生,任山东日照县主簿,日照民不知耕,教以树艺,民立祠祀之。
汤勋(生卒年月无考),明代例贡,授桃源县主簿,时边饷督促,勋调剂有方,不加赋而饷足。
邱隅(生卒年月无考),明代岁贡,判曹州管马政,退常例千金。改禹州,奉檄处理疑案,有“青天”之称。
迟可化(生卒年月无考),字德元,明代拔贡,年代无考。任封丘县知县时,清除邪门左道,拒受官场馈赠。某藩(分封的侯王)侵占民地,可化依法秉公,强令藩镇如数归还。后来,可化晋见皇帝,赴“清官宴”上坐第二席。后入祀颍上乡贤祠。
杜焕(生卒年月无考),字永显,颍上人,明朝太学生,曾任福建按察司检校。他奉命巡视8个郡的供应情况时,生活节俭,每餐只取廉价的青菜而食。某年,琉球岛国使人进贡,上级大员派杜焕接待来使。使者送给他礼物,杜焕说:“你来进贡,先给我送礼。我奉命接待外宾,先受你的贽礼,这是一种欺骗行为。做人臣的欺骗君王能行吗?”坚辞不受。后来被提升为连江知县、延平府通判,都有政绩。
刘炳(生卒年月无考),字焕之,今南照集人,生于明末。清顺治初年,跟随平南王尚可喜征粤东,后住在王府,郁郁不得志。遂离开官场经商,发了大财,又弃商读书,谈论程朱理学,出版罗整庵所著《困知记》行世。粤中名士和江浙游客大多奔赴于门下。后又由尚可喜提拔为武官,历任廉州总兵等职。江西张自烈著有《正字通》,后有人出版此书,但没署作者张自烈的名字。刘炳系自烈生前好友,见了生气地说:“与人交友而掠夺其劳动成果,是一种不义行为。”于是不惜千金重新付印,以辩明张自烈才是该书的真正作者。
黄家鼎(生卒年月无考),字升耳,号一庵,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拔贡,选授咸宁县知县。黄家鼎居官以清廉耿介自守,兴利除弊,修河堤,课农桑,严保甲,官民无不心悦诚服。任期3年,政绩显著。又3年,以政绩卓异被举于朝,赐五品官服,以给事中任用,留咸宁候补。卒于官署。一生清廉,两袖清风。死后身下仅卧一旧毡毯。屋里也只有几件瓦器而已。归葬之日,诸多百姓出境送棺。后入祀乡贤祠。
高泽生(1642—1696),字孔霖,号庵,今润河区盛堂乡后圩村人,祖籍淅江山阴,明初迁居颍上。他自幼“天资超逸,少有文名,”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康熙十八年(1679年)廪贡。靠教书糊口。父亲死后,母亲由他一人供养,不累诸兄弟。对亲朋无依无靠者常予以周济。他曾南游吴越,至岭南一带。漫游回乡后,以著书自娱。著有《颍上风物记》、《南游日记》二书。《南游日记》四卷,已失传。《颍上风物记》三卷,最初刊行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道光六年(1826年)再版。后几经兵火,原本久失,屡求始得。余炳成、许敬涵等在民国12年(1923年)集资复印。
陈如冈(生卒年月无考),字学山,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岁贡生。读书过目不忘,20岁就善于写文章,与本县王宗纲齐名。做江苏元和县训导,初到任即去书院讲学。百余人的试卷,他粗略翻阅一下,便能一一背诵,不错漏一字,并随口加以评点。人们对他的才华无不惊讶佩服,向他求学的人接踵而至。
汪振基(生卒年月无考),字艮山,今润河区汪堂村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曾任云南主考,山西督学。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辞官归里,奉养父母。丁忧期满后,由翰林侍讲转为侍读,任职3年。按照旧例,以道员候选赋闲,靠教书为生。曾主讲直隶莲池、柳州文蔚书院。著有《执砚斋全集》,未出版。
潘桂(生卒年月无考),字辛崖,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幼年读书能目下数行。善作诗,又长于古文。做礼部主事时,与在京一些名流唱和很多。父死,丁外艰归里,主讲于霍山奎文书院。守孝期满,再去京师、一年而卒,年仅33岁。著有《望云书屋诗稿》、《奎文书院课艺》。
乔自福、谌熙、万世禄三人是清代颍上较有名气的画家。乔自福,字介轩,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岁贡生。他性格开朗,不拘小节。诗和古文都有法度,喜画山水。他师事元代著名画家倪云林技法,在尺幅画面上能做出疏林坡岸,浅水遥岭,气象万千。晚年画格苍劲,自成一家。其画作流传不多。书法师米、蔡,苍秀可观。谌熙善画水墨牡丹。人们称赞他画的牧丹有根即活。万世禄,字逸庵,性情恬淡,善画山水人物,秀丽中饶有劲气。他曾作《桃源图示意》,气韵生动,内行人视若珍宝。
吴景顺(生卒年月无考),今夏桥区王桥乡光辉村人。清道光年间,曾与其弟景甫赴少林寺学艺4年。武术高强膂力过人,能反背双手托起庙宇廊柱,抱起壮牛一条。乡邻皆刮目相看。
郑以庄(生卒年月无考),字敬甫,号月航,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拔贡,曾任州同。同治九年(1870年)中举。工诗赋,诗作多选入《口皇引集》及《甘城新课》。咸丰年间,兵荒马乱,名宿零落,本县知名人士多从他读书,廪生姜泽霖、岁贡杨光曙、赵兰馨、合肥教谕杨光田都是他门下的高足弟子。
郑芷馨(生卒年月无考),字实圃,号沅香,县东八里垛人。咸丰年间随父避乱颍州,以教书为生,对学生循循善诱,成材很多。他精通医术著有《四书白话解》及《医学须知》。民国11年(1922年),河南著匪张国信破颍州,二书俱毁于兵火,后受聘到李鸿章家教书,每天只是勤劳课读,从不干预私事,虽位在宾师,但非常自重。他四个儿子都是清朝庠生,民国初年,官陕西临潼,渭南,同官三县知事。
郭希天(1826—1897),又名郭间荣,杨湖区沫口乡王台村人。同治年间中武举,任左宗棠的运粮官。曾参加镇压甘肃回民起义,做过陕西包头(今属内蒙古自治区)镇台。
潘廷诰(生卒年月无考),字锡三,颍上庠生,礼部主事潘桂之子。他通晓地方掌故,且工篆书。咸丰年间兵燹后,颍上文物凋敝。同治八年(1869年)续修县志,苦无依据,当时潘廷诰寄居颍州,以“旧志”赠送,并为颍上广搜写志资料,颍上新志方得修成。光绪年间,他任直隶独石口同知,以清廉刚正著称。
许秉彝(生卒年月无考),字保初,号仁山,世居县东新塍湾。光绪十九年(1893年)恩科举。江南乡试后,在淮扬镇总兵幕下任职,总兵潘万才颇为器重。曾监督江北高等学堂,江北师范学堂。后任河南省省会巡警局提调,兼总巡暨三河尖盐厘局总办。清末设学堂,颍上僻居皖北,交通闭塞,仅设学堂1所,且简而陋。秉彝回颍上探亲,与县令宋毓衡商量,辟劝学所,设学款局,一年内,全县成立小学堂40余所。秉彝性慈善,共在家乡办赈灾4次,后因积劳致疾,竟一病不起,54岁卒。
章经(生卒年月无考),字延济,号画村居士,系章顺举的曾孙。少时具有高尚的品德。由贡生出身晋升为晋州训导。一生教育学生以德为上,智育次之,因而他的学生都能言行一致,颇有修养。晚年著有《画村集》。
陈谨(生卒年月无考),字尔慎,清代岁贡生,能文工诗,著有《四书折衷》、《八代诗选》、《望古斋诗文集》。
名显(生卒年月无考),字孔彰,清代岁贡。任南阳通判,改任大名,升夔州府同知,有政声,享年百岁有奇。
王金榜(1870—1905),今苏屯乡纪台子人。精武功,据传: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可辨百步以外之物,且枪法奇准。从清光绪二十四年~二十九年(1898~1903),任颍州府游击。
常培章(生卒年月不详),字子厚,颍上县北乡东学村(今新庙乡)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首任颍上县学款局董事,总理全县学款及教育行政管理事宜。他治学严谨,为政廉洁,为培养贫寒子弟尽职尽责。他严格管理教育经费收支,为发展颍上的初级教育克己奉公。
常凝章(1870—1911),字子成,县北东学村人。性格奇特,才思敏捷,平时作诗著文,意境高远,字字珠玑。25岁到书院读书,期中考试名列第一。后曾两次荣受乡里推荐,皆因名额有限未能出任。清末,任本县视学和劝学所董事长期间,设小学10所。宣统元年(1909年),被举为孝廉方正。省咨议局成立后,当选为省议员。宣统二年(1910年),本县歉收遭饥荒,民不聊生,凝章卖良田10亩赈济灾民。凝章生前对他的继母朱氏极孝,民国4年(1915年),总统曾赠匾1块,表彰他的孝道。
黄景新(?—1912),颍上人,精通地方建筑技艺,是本县著名的建筑工程设计师。清同治年间,本县规模较大的工程明伦堂、魁星阁、城隍庙内的戏楼都是他设计指导兴建,一时梓人,奉为楷模。
袁新民(1902—1930),安徽省立第三师范毕业,任教阜阳县立高级小学。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8年春任霍邱县委宣传部长,当年8月去阜阳任教,担任中共阜阳县城关区委委员,1929年4月,在散发传单时遭国民党警察逮捕,解送安庆饮马塘看守所,牺牲时仅28岁。
蔡简(1909—1931),颍上人,年轻时逃荒到霍邱岔路口落户。1930年,任县游击大队长,打垮储海清、熊仲川两股地主武装,接连攻破田家楼、邢家楼、宋老庄、赵小圩、扈太昌圩等地主堡垒。1931年,任县独立团保卫大队长。1931年8月27日,率部奇袭岔路口,活捉国民党县长杨冠瀛,公安局长汤家修。后在保卫钱店孜战斗中牺牲。
卢希珍(1903—1932),耿棚区灵台乡南郢村人。1931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编入华东军区霍邱独立师二营五连任排长。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怕流血,英勇抗敌,1932年7月12日在霍邱县城与敌激战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史策光(1883—1947),字屏甫,号南塘居士,颍上龚集汪庄人。清末秀才,进学后在皖系军队李华堂团长处,当过10年书记官,后回乡从事教育事业,先后在老海孜、义兴寨、沫家庙任教,后在家设馆教私塾。他博学多才,能诗善画,精于书法,一生写诗上千首,大多遗失。他是清嘉庆十五年颍上教谕史蒙山的玄孙,他曾祖史熙载、祖父史景攸均为秀才。
陶明川(生卒年不祥),字振伍,润河区陶家坝人。民国29~32年(1940~1943年),任小河湾坝工委员长时,倡导兴建淌子沟涵。工程将近一半,砖头不够,他拆除自家院墙,连同他私人准备建涵洞的砖一起支援工地使用。施工中,砸死两名民工,他甘愿自己出钱发落,献出父亲的寿衣、棺木,并当卖田产妥办死者后事。涵洞建成后,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乡民为怀念他造福乡邻的功绩,为之立碑纪念,并请杨霖生教授撰文,赞曰:茫茫宇宙,天高地厚。人生其间,所贵不朽。陶公振伍,有为有守。公益事业,勇于创首。防川设库,淌子沟口。事多躬亲,夙夜奔走。沐雨栉风,胼足胝手。闸成丰收,亿万斯亩、湾人怀公,立碑闸右。匪曰报德,亦以昭后。
苏寿祥(1930—1950),谢桥区郭大村人。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四十三军一二七师三八一团警卫连二排班长。1950年解放海南岛时,4月1日上级命令该连夜袭偷渡海南,不幸中途与敌舰遭遇。全连248名战士驾驶木船迎敌而上,在残酷的拼击中,战士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强登敌舰,与敌人展开肉搏。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击沉敌舰1艘,胜利登陆,解放了海南岛。这次战斗,我军共伤亡230人,苏寿祥是牺牲57名英雄中的一个。
李华堂(1869—1950),字荣标,城关镇人。幼年当兵,参加过甲午中日战争,后提升为少校团长。1924年农历腊月,大刀会(又叫硬肚)匪首项振廷纠集万余乌合之众骚扰颍上展沟,谢桥、江口、新庙等集镇,且步步逼近颍城。他们妖言惑众,打家劫舍,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当时驻防在蚌埠的陆军第四混成旅第一团团长李华堂奉命率部回颍清剿。李华堂亲率第三营在班村湖与匪相遇,鏖战两昼夜,击毙匪首项振廷,活捉匪副司令黄振先、朱某和匪徒数百人。1927年,南北混战时,他辞职回乡,不问政治,与许敬涵等人办理慈善事业。
汤松年(1880—1950),字秀峰,又字漱风,新集区汤圩村人。聪敏好学,18岁中秀才。曾自费留日12年,加入同盟会,早稻田大学毕业后任大通厘金局局长。2年后卸任归里。民国初,北京政府成立国会,松年以孝廉方正举议员。议员分南北两派,松年属南派。曹琨贿选前,松年欲南逃广州,被阻,遂避于日使馆,险遭暗杀。继而曹琨控制更严,以致投了曹琨选票。松年拒贿未遂,以此为憾,每叹曰:“不堪回首!”后自京返里,设馆教书终其身。
肖忠友(1926—1951),城郊区颍河乡三八行政村肖墩孜人。1941年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1945年10月解放入伍历任三四师一O一团高机连副连长。1951年5月23日,于朝鲜第五次战役中,在敌机狂轰滥炸情况下,坚持战斗,英勇射击,不幸牺牲。
姜有志(1924—1951),霍邱县城内人。1939年其父病故后,母子无奈逃荒到我县半岗区庙台乡庙台村居住。1943年,19岁的姜有志,被国民党政府抓去当了壮丁。1947年5月在山东济南解放入伍,编入二六军七七师二二九团二营五连任副排长。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入伍后,怀着对敌人的满腔怒火,在战斗中不怕牺牲,英勇杀敌,曾两次光荣立功。1951年6月4日,在朝鲜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
尤荫轩(1881—1955),又名惠棠、朝栋,城郊区花园乡人。1920年起相继任河南省保丰、伊阳等六县少将“剿匪”司令。1927年,返回故里后,置田2000亩,建房200余间,建造花园1座,园内奇花异木,水榭长廊,小巧玲珑,移步换景,名尤家花园。庄园内有佣人、女仆、帐房、总管及家丁近60人。有长、短枪10余支,轻机枪3挺。1940年曾捐法币2000元为国民政府补作军饷。抗日战争期间,每年春荒向乞讨、流浪者施舍饭食。1944~1945年春,由河南省西华县一带流落到颍上的200多灾民,他命手下人支上大 锅,对灾民无论男女老幼,每人每餐1勺稀粥(一日两餐)群众称之为“放饭”。以后对灾民也屡有赈济。
崔宸修(1900—1956),字建枫,耿棚区淮北乡黄庄人。幼勤奋好学,知识渊博,擅书法。他磨砖做纸,以笔沾水,在砖上练字,废寝忘食,寒暑不辍,终成颍西一带书法名流。成年后,立馆授教,当地从学青年多受教育。
刘海槎(1892—1958),字澈清,耿棚区鸽子楼人。191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被聘任望江中学教导主任。曾先后担任阜阳第三师范和颍上县中教员、省立临时小学校长、省立第九临中高中部主任、颍上县中校长、省立阜阳女中教导主任等职。
李笃之(?—1959),新集区义兴寨人。幼年在本寨读书,后到阜阳求学。民国期间,借助封建宗族关系步入官场,先在吴淞口做6个月“卡官”(负责税收的官)。不久,辞职回乡。后来当上怀远县长,连任多年。怀远县盗匪蜂拥十分猖獗,人民深受其害。李笃之全力清剿,土匪被杀者数以千计。李笃之生活奢侈,食必有山珍海味,一日几易其服。各种各类的皮袍、皮袄多达百件。新中国成立后,他以卖字卜卦为生。
汤福清(1881—1959),名文炳,王岗区周楼乡汤家湾人。17岁随父学中医,专攻妇科,善治产前、产后诸症和不孕症。1921年春,徐店子农民简志雄的妻子因产后淤血而死,汤福清途中遇其灵柩过后,路上有鲜血,要求开棺医治。汤福清就地开方,将及半天,死者呻吟回生,数日病即痊愈。
吴恩波(1885—1960),名溥昌,西三十铺乡人,清末秀才。他8岁入学,聪颖勤奋,记忆超人。后因家境清贫,又遇荒年,18岁即辍学从教。民国5年(1916年)春,他弃教从军,考入云南起义军第一军,任军部秘书,参加了北伐讨袁护国运动。后解甲归田,重操教鞭,执教共达40余载。他精通史、地,擅诗文,工书法。他教学认真,严于要求。对学生因材施教,实行“小先生”制,提倡并鼓励学生以好帮差,以优教劣;家境清贫的学生可减费或免费入学,颇受群众和学生的尊崇拥戴。他为人谦和,生活俭朴,淡泊传家。一生所写诗词很多,可惜大多散佚,现仅存80余首。
张朝阳(1949—1967),建颍乡朱楼行政村周庄人。1964年1月应征入伍,在三三二四部队通讯连任电话员。1967年3月入党。工作积极负责,认真钻研业务技术,连续2年被评为“五好”战士。援越抗美战争时,张朝阳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报名参加。1967年2月,在中越边界上的一次战斗中,英勇顽强,在炮火弹雨中,及时准确地完成通讯任务,保证了战斗的胜利。张朝阳在完成最后一次通讯任务时,不幸被敌机炸弹击中,为越南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部队党委追任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记一等功。
杨顺国(1946—1969),新集区余塘乡宁吴村人,196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系3170部队22分队战士,同年12月加入共青团。1969年初,苏联向我国边境挑衅,多次入侵我珍宝岛。3月2日,在珍宝岛前沿阵地执行巡逻任务时又遇到7名苏军入境骚扰,他和战友们当即机智果断地予以还击。战斗中,排长负了重伤,杨顺国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硝烟弹雨,上前抢救,不幸中弹牺牲。部队党委追任杨顺国为中国共产党员,并追记三等功。
顾洪庆(1940—1969),八里河联营渔场邓井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60年3月应征入伍,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四五0部队战士、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等职。1969年,顾洪庆所在部队在南京汤山担任国防施工任务,他工作认真负责,经常到工地检查工程质量。6月12日,在检查工程质量时,突然发生塌方,不幸牺牲。
胡凤喜(1944—1969),颍河乡方洲村人。1960年5月加入共青团,同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二六四四部队任飞行员。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刻苦钻研飞行技术,经常试飞改进的飞机。1969年8月,他驾驶新改进飞机试飞,飞机突然发生故障,地面指挥部通知他跳伞,胡凤喜一面沉着地排除故障,一面向机场滑翔。结果,飞机安全着陆,保护了国家财产。8月16日,他又试飞,飞机在上海市上空突然发生了严重故障,飞机随时可能爆炸。如果他立即跳伞,便可脱险,但是,这样必将造成上海市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他宁愿自己牺牲,不让人民受损,立即向海洋冲去,刚到东海上空,飞机爆炸,壮烈牺牲。
刘宏西(1887—1972),字镐,颍上城关镇人。1918年毕业于安徽省立第一甲种农业学校。历任蒙城乙种蚕桑学校专科主任、颍上乙种蚕桑学校校长、颍上县立梧冈书院小学校长。曾参加同盟会。倡议兴办劳资合作的“宏毅实业社”,办龙门布社,置土布机,进行土布生产。在“一高”任职期间,提倡师生勤工俭学,学校办起印刷厂和学生消费合作社。1936年,创办“刘兴泰酱园”,创造了别具风味的辣质蚕豆酱,人称“刘宏西蚕豆酱”。1951年,该产品获专区土产品特等奖、华东区展览会一等奖。建国后,他被选为颍上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著有《刘宏西漫游日记》一书,未版。
邵华(1901—1973),字健工,颍上县南邵郢村人。1919年“五·四”救国运动时,他肄业金陵工业学校,经同学推举为南京学生联合代表,从事救国宣传与抵制日货,卒业后,入上海大厦大学教育系。1924年中国国民党改组,即加盟为国民革命努力,在上海学生界推动党务,毕业后专赴广州。1926年任国民党中央党部青年部干事,参加北伐革命军为第二十七军政治部主任。1927年4月任安徽省党务整理委员。1929年任天津市常务委员。1935年任国民党津浦铁路特别党部主任委员,出席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1937年5月,随国民党代表团赴延安中共中央驻地和陕西、关中、甘肃红军驻地考察,促进了国共合作。“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发动侵华战争,鉴于日军在南京对青年的大屠杀,深恐皖北亦因罹浩劫,乃受赈济委员会的委托,抢救青年,共3000人,他出任国立第八中学校长,于各地设立分校,共收容流亡学生4000余人,他斗笠芒鞋,奔走各分校,抚循学生,一如子弟,师生皆安心教学。1943年,调任国立九中校长,两国立中学前后卒业者近万人,可谓桃李遍天下。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出任津浦路特别党部特派员兼“扶轮日报社”社长。1948年国民党大选时,当选为立法委员。1949年去台湾。1973年6月5日,病故于台北,享年73岁。
穆仲彝(1905—1975),名秉荣,回族,王岗区赛涧乡穆台村人。他自幼酷爱文史,后因家境贫苦,在上海大学尚未卒业即辍学执教。他知识渊博,教学认真。新中国成立后即参加教育工作,任教于怀远一中。1956年,被评为模范教师。1957年,反右派斗争时,因解放前当选过县参议员被错定为“右派分子”。1975年病逝。
穆道坤(1945—1976),甘罗乡穆岗孜人。1965年3月入伍。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政治指导员。他刻苦学习,积极工作,表现了一个革命军人热爱祖国、热爱党,忠诚国防事业的高贵品质,历任班长、排长、指导员。1977年6月30日在山东省执行任务中不幸牺牲。
章法举(1949—1976),彭林乡老海行政村南常庄人。1964年3月入伍,在陆军一九七师任军医。以白求恩同志为榜样,积极工作,认真钻研医疗技术,热情为伤病员服务,受到干部、战士的赞扬。1976年7月28日,在唐山部队医院大楼值班中,因地震不幸牺牲。
邢祥麟(1893—1979),名玉书,西三十铺乡邢庄人。8岁入学,14岁随父学医。对《本草纲目》深入研读,反复实践,19岁就能独自出诊。当时社会落后,瘟病流行,他为群众治病,不计报酬,不论穷富,有求必应。他给自己约法三章:一、随请随到,不误分秒;二、不骑马不坐轿,不在病家吃饭、过夜;三、采集、种植一部份中草药,为贫苦人家免费治疗。他对伤寒、副伤寒深有研究,尤其对妇科病的研究造诣较深。建国后,在三十铺医疗所工作,不久,又到十八里铺医院工作。1952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并应邀参加全县献验方座谈会。献出了自己所掌握的全部单方。1959年,他被调到耿棚医院,曾跟随区医疗队走村串户,送医药上门,深受群众尊重。
(1891—1984),字瀛豪,城关镇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经济系。1921年,任阜阳第三师范教员。抗日战争前后,先后任颍上县教育局长,颍上县中校长,“一、三、六高”小学校长、颍上县中教导主任。1944~1948年,任颍上师范校长。1958年,参加编修《颍上县志》,后任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