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机关体育活动
1952年始,界首县公安局、卫生院、人民银行等机关相继成立篮球队、乒乓球队,工作之余,举行小型赛或邀请赛。1956年,各机关都成立了体育协会,陆续开扩体育场地,购置体育器材,以篮球、乒乓球、象棋为主,羽毛球、排球亦有开展。
60年代初机关体育活动低落。1978年后,机关体育活动再兴,开扩场地,添置运动器材和服装,相继成立代表队,经常在周末举行篮球对抗赛。部门之间展开乒乓球邀请赛,不仅活跃了机关气氛,而且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1981年县政府机关在副县长应国鑫的积极支持下,成立16人的男子篮球队,参加县体委举办的篮球循环赛,亦取得较好成绩。
1983年以来,由于体育活动广泛的开展,体育项目不断增多,机关干部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爱好,工作之余,投身于长跑、武术、气功等体育锻炼,带动了群众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工厂体育活动
1952年白酒厂会计丁汝彬,新兴铁工厂工人李坤,开始在自己的工厂组织业余篮球队,开拓场地,添置器材,为开展业余体育活动提供条件。电厂在“七、七”抗战纪念碑前树立篮球架,成立业余篮球队,常和机关、学校及外厂篮球队进行比赛。1954年县体委举行县直职工体育比赛,白酒厂男子篮球队获第一名。1958年界首县葡萄酒厂厂长赵景勤、支部书记王守义,热心于职工体育运动,先后修建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台,并围绕车间厂房修建一条300米的田径跑道及沙坑等,购置篮球、排球、单杠、手榴弹、射击等运动器材。工余间,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经常参加县体委举办的职工篮球赛。1985年葡酒厂被评为阜阳地区工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是年阜阳地区体委、总工会在该厂联合召开群众体育现场会,有力地推动县城职工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相继建立县印刷厂、农机厂、面粉厂和电机厂等篮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和象棋代表队。1958年安徽省体委举办的田径运动会上,界首县职工代表队有5名运动员破阜阳地区纪录,工人马玉山破全国马拉松纪录;1966年阜阳地区体委在太和县举办的田径运动会,县职工代表队获总分第一名。
1976年以后,界首县各工厂的群众体育活动又空前活跃,化肥厂参加县举办的职工体育比赛中男篮多次获基层比赛冠军,乒乓球多次获得第二名。1984年7月,阜阳地区工会和体委联合举办第一届职工运动会,县职工代表队参加了田径、篮球、乒乓球3个项目的比赛,荣获7块金牌、8块银牌、6块铜牌,获全区总分第二名。
三农民体育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间传统的体育活动兴起,如武术、游泳等。
1958年以后,地区体委分别在阜南县柳林乡红旗公社和亳县魏岗公社召开两次体育现场会,大大推动了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在强劲东风的鼓舞下,首太县人民委员会于1959年1月12日,以0017号文件通知各社、镇普遍建立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各类项目的体育运动代表队。结合民兵训练,开展多种项目的体育锻练,进行边培训,边比赛。1960年阜阳地区体委举办农民篮球赛,界首县组建男、女篮球队参加;同年6月,又举行农民体育运动会,界首县选派了射击、田径、篮球等项目的代表队参加,取得了较好名次。1971年2月,界首县农民篮球队参加阜阳地区体委在涡阳举办的农民篮球赛,男篮获第三名。同年3月在阜阳决赛中获第四名。1974年先后出席了阜阳地区和安徽省群众体育先进代表大会。1981年界首县体委举办农民篮球赛,有6个公社派出了男女篮球代表队参加,历时5天。1985年2月举办农民“致富杯”篮球赛,参加运动员84人,比赛进行4天,大大推动了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
四武术
1937年河北省武士马氏兄弟来界首,在教门街开办武术拳场,收徒数十人。继有徐风权、张寿山在界首开设武术场,行武卖药。
解放后,界首以传统武术大洪拳、小洪拳、醉拳、长拳最受群众喜爱。1980年前后,界首县顾集、芦村、杨庄、邴集4公社6名青少年先后到河南省登封县入“少林武术学校”学习,1983年,邴集公社温寨大队复员军人温玉华,在界首县体委的支持下,在温寨开办武术培训班,以军事武术为主,兼教长拳、青年拳。第一期学员30人,每期学制两年。
1984年7月,少林武校毕业生李万江在芦村乡路洼大队开办少林武术学校,租地3亩,租房31间,聘请少林寺还俗武僧来校授课,聘请教练8人,并开设文化课程,招收学生232人,进行全日制训练。深受省、地体委重视。
1984年12月,砖集区黄庄乡赵庄村农民任延自筹资金,开拓场地,建造房舍,聘请北京市东城区武术馆副教授马汉清任教,收学生100人。1985年,界首县第三中学韩玉灿聘请武术名师在三中附近开办武术学校,招收学生150人。同年12月24日,温玉华、李万江两所武术学校组队参加阜阳地区在太和县举行的武术比赛,范月玲、张磊、纪怀珍、温秀娟、周宣等分别获得剑术、枪术、棍术、双链等8个项目的第一名,总分居全区第二位。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