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抗日战争以前,界首只有小学校内设有简陋的体育场,为师生体育活动的场所。1937年,国民党原东北军于学忠部某团进驻界首,团长夏树勋率官兵于今新华幼儿园处,铲除荆棘,平整凸凹地面,开辟一处10亩左右的操场,供军事、体育训练和学校体育活动使用。
1948年豫皖苏边区“建国学院”移迁到刘兴镇办学,该校与界首市第一区政府和部队开办的油厂职工、社会青年在玉皇庙前开辟场地一块,安装了木质篮球架,支起了排球网,开展篮球和排球等体育活动。1949年,界首文化馆干部周阶平,在市政府的支持下,于中原街路北(原游戏场、国民商场)划地30亩,拆迁地面建筑等附着物,修建场地,翌年建成界首市人民广场(亦称中原广场),先后设置了3个篮球场,添置了木质炮式篮球架;1个排球场及单杠、双杠、木马、秋千、平台、沙坑等体育运动设施。1956年6月,界首县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发动组织县直属机关各单位以及部分工厂组建运动队,开展群众性的体育运动,逢周末举行篮球赛。翌年,县体委将人民广场上的一个篮球场改建成灯光球场。1958年,人民广场改作县委、县人委家属住宅区,县体委借文化馆场地2亩,新建篮球场1个,1962年改为灯光篮球场。1964年,县体育运动委员会在东风剧场门前,新辟场地2亩,建篮球场1个,购置炮式篮球架1副,安装8000支光灯泡,供晚间活动使用。1967年,该篮球场修建东、南、西三面砖砌水泥看台,可容观众500余人。是年,在工人文化宫门前场地(约2亩),又改建一个篮球场。此后,陆续新建篮球场,乒乓球室,县体委办公室,职工宿舍和运动员宿舍等。1985年全县共有篮球场42个,排球场5个,小型运动场7个,乒乓球室1个。为开展群众性体育和学校体育运动提供了条件。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