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农民业余教育
解放后,工农群众在政治上彻底翻身,成为国家主人,迫切要求学习文化。1949年界首市委和市政府,为了改变人民文化落后的状况,提高科学文化知识,随即组织有790余人参加的文化学习班。1950年3月,为了贯彻中央“全国第一次工农教育”会议精神,深入开展识字运动,扫除文盲,一时冬学、民校蓬勃发展。是年参加冬学学习的达5017人,转入常年民校的2470人。1952年对文盲或识字不多的青壮年(包括工农干部、产业工人及农民)为扫盲重点对象,以学完3000个汉字为任务,以注音字母为识字拐棍,先学拼音,再集中突击生字,达到阅读浅显读物,并练习写话,直至脱盲为目的,取得了巨大成就。是年,市政府成立扫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干部,培训骨干教师。并于街道、市郊成立速成识字法推广站,进行教学辅导。全市总计参加学习的6436人,占总人口的17.3%。
1954年冬至翌年春,全县开办会计、记工员识字班483所,620班,学员26961人,占全县青壮年文盲和半文盲人数14.7万的31%。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凡是不识字的党员、团员、干部和45岁以下的文盲社员都参加了文化学习。通过一年多的积极努力,共扫除文盲44483人。
1960年后,在国民经济暂时困难的情况下,农民业余教育大部停办。1962年根据党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又组织回乡生产的中小学生、青年农民和基层干部到校学习。根据“闲时多学、忙时少学、大忙放学、忙后复课”的原则。学习课程开设有:政治、语文和生产技术3门学科。1964年办起业余中小学和初等业余农业技术学校,计有识字班108班,学员3280人;业余小学22班,学员680人;业余中学8班,学员240人。“文化大革命”时期,县、社业余教育机构撤销,农民业余教育停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事业得到了恢复。1979年成立了界首县工农教育委员会,城市由职工教育办公室负责,区、社还配备专职干部,负责农民的业余教育。据统计:1982年,全县办扫盲班、速成班共有352个,学员10841人;技术班32个,学员903人;业余小学13班,学生395人。经地区检查验收,界首县于1985年,基本上扫除青壮年文盲,成为阜阳地区第一个基本扫除文盲县。
二职工教育
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对广大职工加强教育,以提高工人队伍的文化素质、政治觉悟和科学技术水平。1952年组织了市职工教育委员会,具体负责职工教育工作。
1952年10月,开办第一期速成识字班,参加学员29人,其中男5人,女24人,年龄最大的34岁,最小的18岁,一般识字500个。同时宣传部、文教科、团委、文化馆等单位共同开设4个分校1个早校,培训职工616人。1953年,上半年中利用各种形式开办文化教育班13个,中级班学员205人,识字班学员260人,速成班学员103人。另有早校班519人。1955年2月,开办文化训练班,学员62人。下半年开设7个文化班,共有272人参加学习。1956年开设8个文化班,262人参加学习。1958年,职工业余学校开设9个班,学员367人。学习时间14周,计112小时。
1980年全县职工业余学校共4所,参加学习的有451人。另有技术培训班,参加学习的391人。1984年,各工会建立读书小组共145个,参加学习职工为1020人。是年,界首派团参加地区总工会举办的读书演讲赛,分别获集体第二名和个人第一名。1985年,县工会组织各基层职工开展读书活动,参加人数为2500人。
三电视函授教育
〔中师函授〕1962年,县教育局针对基层小教情况,为提高师资水平,采取了中师函授教育,在全县设立5个辅导站,20个面授点,编为116个自学小组,624个学员。每三周进行一次面授,计有323名原来达不到中师毕业水平的教师,经考核后学习结业,“文化大革命”中函授中断。
1984年,中师函授恢复。是年招收学员133人,分沙南班、沙北班,学制初定为3年,后改为4年。实行分阶段“单科独线”教学,两班轮流,间周1次面授。
〔高师函授〕1983年,阜阳教育学院招收高师函授新生。在界首县设有教学点,并委托界首县教育局代聘兼职教师进行面授,录取文班17人,理班30人,计每周进行3场教学。1985年9月,经阜阳教育学院考核,文班成绩为地区第1名。
〔电大〕1982年,安徽省电视大学阜阳分校在界首设立教学点,招收语文专科班,学员10人,授课地点在县教研室,每周收听5次。1985年,首届毕业生10人,是年又招收新学员98人,其中中文40人、法律41人、党政17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