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图书
〔书店〕1939年界首第一家私人开设的毓昌书店诞生,继有正中书店、明天书店和图书文具兼营的芦茂兴笔店出售五经、四书、字典、字帖、《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三侠五义》,以及各类言情读物。1942年王丹岑办起了两间书屋,以供给小学课本为主,兼营其他文艺书籍。同年又在乾安街路南,办起鲁荡书店。抗日战争胜利后,市场萧条,图书行业多随之转为他业。
解放初期,由政府主办在新华街大关帝庙内设一书店,多出售党政理论书刊,如《论联合政府》、《共产党宣言》、《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等。文艺书籍数量较少,如《王贵与李香香》、《小二黑结婚》等。
1949年4月新华书店正式成立,从宣传费及教育经费中,拨出400元人民币,购置图书1000余册。开张时,由市长乔道三为书店题写了“传播文化”4个大字。是年秋,迁至中山街(现中州路),添置书架5个,调入工杂人员3名,从事书籍与学校课本的发行工作。
1956年以后,县又拨款18000元,除改造扩建城内第一座楼房的新华书店外,又添购书柜、用具,大量订购各类图书、刊物、画册。同时,加强了图书发行的业务学习与联系,使图书行业纳入了正常轨道。解放以后,较长的时间,都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发行了伟人著作和文件汇编,及领导人的讲话印本等。同时担负起学校教科书的发行,年任务9500余套。文艺、科技书刊、连环画册、儿童读物等书刊,年销售20余万册,各种年画4万余张。
〔图书馆室〕1949年,文化馆内附设图书室,图书借阅由专人负责,实行半日制,星期天全日开放。1960年,馆藏图书17000册,其类型有马列主义、毛泽东著作、哲学、社会科学、文化教育、文化艺术、工农业技术、地方文献等20余类。
1973年分建儿童读书室,选购儿童读物1000余册。随后机关、学校、工厂都组建了图书借阅室,充分发挥图书的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图书虽一度损失严重,但借阅工作,始终未曾停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馆藏图书增加到11万余册,各类报刊杂志增加到210余种。除了正常的开展借阅活动外,又兴起了新书阅读报告会,吸引社会青年,学生涌跃参加。同时,广大农村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完善与提高,劳动致富的热情高涨,以自然村、集镇、行政村为支柱的图书阅览室,像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兴起,为普及文化、科学技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档案
〔档案资料收集〕1958年档案馆建成,档案来源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县馆担负着县委、县人委档案室的任务,每年将办理完毕文件材料整理收藏;二是接收本县各机关档案室定期移交的长期和永久档案(包括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和专门档案);三是接收撤销机关的全部档案;四是收集革命历史文献档案和旧政权历史资料。
1958年接收县委档案2000卷,县人委档案3252卷。次年3月,收整县委、县人委办公室的档案138卷。收零散资料5000余份,分图书、期刊、党刊、报纸、政治、秘书、财贸、科技、历史、农水、宣传、组织等12大类编装800余册。1960年2月,将建国前的革命历史文件材料64份进行编目登记。
1962年整理县委、县人委的1959至1961年的文书档案326卷,并接收县工会、界首轴承厂及县商业局所属的8大公司的10个全宗档案,计300余卷。
1963年县文教局312卷档案收接入馆,并对撤销的县委整风整社档案105卷。政法部、工交部档案151卷收馆整理。1964年,接收计划委员会的185卷档案。同时按照国家档案局关于划分全宗的要求精神,将馆藏档案划分为27个全宗,并进行编号和系统排放工作。
1965至1966年,收藏“四清”运动档案7131卷,其中文书档案81卷、案件档案565卷。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关于档案战备精练要求精神,彻底整理出不需立卷和重份文件216780件,机密、绝密文件852件,进行重新组卷。
1973年,将“文化大革命”期间撤并的15个单位的档案1068卷收馆。同时将界首、陶庙2区的零散文件进行整理、立案归档455卷。
1981年将县委、县政府办公室的53卷档案接收进馆。并接收撤销单位——治淮总队的全部文书档案。对原“四清”档案编卷立目,重新整理成9888卷。
1982年,对局级以上的12个单位562卷收馆。同时对“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档案进行了整理。
1984年底,收整了28个局级以上单位档案2445卷。
〔档案保管〕1958年档案馆仅有旧式房屋7间,其中库房4间。至1984年,发展为库房10间、贮藏室2间、值班室1间、办公室2间,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七防设施由1958年3件,至1985年发展为44件,如太平水缸、泡沫灭火机、消防水栓、自来水龙头、消防水池、消防桶、报警器、干粉灭火器、手枪等,确保档案的安全。1958年仅有木质柜橱12个,至1985年,木质档案柜68个、铁皮档案柜50个。另有档案资料架16个,资料塔1个,报架2个,钥匙存放桌6个,干湿度计6个,电风扇2个。
为防尘、阳光直射,库房门窗外挂竹帘,内悬布帘,各柜橱内放置防虫药物。
〔档案利用〕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存档,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根据需要,为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服务。1959年,为庆祝建国10周年活动,有12个单位利用馆藏档案编写10年来的工作成就。界一小学为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查阅华东野战军民运部副部长朱斌遇难的档案材料,编出“大鼓词”。1962年为2892人(其中右派524人)甄别平反提供了依据。
1978、1979两年中,接待调阅档案人员2316人次,查阅档案2475卷(件)。1980年以后,在落实各项政策中利用档案又为5004名四类分子摘帽。对历史上多年积压的冤、假错案进行了重新结论,使135人恢复党籍,739人恢复了工作,解决了42起经济和土地纠纷问题。1982年以后,为编写地方志、党史提供了大量史料,接待县内查阅者达3226人次,外调人员2018人次,查阅档案资料7821卷(件)。
〔档案编研〕县档案馆于1958年利用档案资料编写了《保畜》、《积肥》、《深翻土地》、《小麦丰产经验》等材料,印发各乡、镇、大队学习指导农业生产。
1981年以后,编写了《界首简史》、《界首县档案工作志》、《重大节日简介》、《档案工作大事记》、《工业基础数字汇编》、《界首财政工作概况》、《档案界知名人士录》、《档案文艺》等22册。
同时县档案馆按照全宗的划分和不同保管期限,编制了永久、长期档案的全引目录、案卷目录、图书目录、土地证查找目录、科技档案分类目录等。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