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85年食品制造业43个厂家,产值2538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4.07%。
一、粮食加工
解放前,都是用石磨加工面粉。建国初,全县80个磨面营业户,从业590人,年产面粉800吨。1956年,县粮食局直属库始建小型面粉厂,职工27人,设中岛式面粉机3台,日产面粉1.05万公斤,可维持县城供应。1959年增建小型面粉厂22个,年产面粉800吨。1967年县面粉厂投产,基本解决城镇人口用面。相继在艾亭、宋集等区所在地兴建面粉厂。1985年国营面粉厂6个,磨粉机29台,年产面粉1.5万吨。农村集体兴建小型面粉厂6个,连同联户、个体面粉加工作坊共有打面机1330台,年产面粉4万吨。
县面粉厂于1960年筹建。1967年5月1日投产。座落在县城人民路东端南侧,占地2.02万平方米,建筑7534平方米,有四层生产楼,日产面粉50吨。1967~1985年盈利182万元。定额流动资金14万元。1985年职工114人,总产值491.6万元,利税27万元。固定资产45.7万元。
县淀粉厂1972年建。在县城西南隅,占地3.42万平方米,1974年投产。1975年建成一条龙的生产工艺流程,职工154人,年生产能力为1500吨。1980年3月,投资24万元,建年产200吨柠檬酸钙车间,1981年投产,1983年因亏损而停产。1975~1985年共生产淀粉1.09万吨,总产值665万元,有8年亏损,3年盈利,盈亏相抵尚亏41.5万元。
二、油料加工
民国32年(1943年)私人油坊270处,多是用木榨生产。也有用石磨、锅、缸等晃小磨油的。建国初,个体油坊350户,年加工油料约600吨。1959年在人民路北侧兴建县油厂,1961年投产。占地2.16万平方米,厂房20间,置榨油机2台,职工70人,日加工油料16吨。通过技术改造,增设浸出车间,完善榨油工艺,出油率提高5%。1985年职工210人,厂房建筑7397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220.7万元,定额流动资金11.6万元,年产值259.3万元,利税13.5万元。1972年起,老集、杨桥、陈集、长官、迎仙、鱼同城等地相继建油厂,榨油机12台,日加工油料60吨。
三、酿酒
解放前,全县81个酒坊,生产大曲酒、小药子(小曲酒)、黑熬子、明流子等品种。1958年建县酒厂,位于县城东郊泉河南岸,占地3.1万平方米,职工123人,年产白酒500吨。次年职工增加到257人,年产白酒1043吨,比上年增长1.09倍。1960~1962年大部分职工下放回乡,留厂62人,生产下降。1963~1965年,经调整、充实,有所发展。1965、1979年两次被省人民政府命名“大庆式企业。”1979年产值444.8万元,比1965年23.7万元增长17.7倍,利润70万元,比1965年增长15.6倍。1982年建成年产1000吨大曲酒机械化生产车间和年产2000吨酒精生产车间。1985年职工283人,年产饮料酒3073吨,总产值438.2万元,利税16万元。所产白干酒,在河南、湖北两省享有盛名。大曲酒有“古泉液”、“临泉佳酿”、“临泉特曲”等20种。“临泉大曲”进入北京市场,“古城陈酒”、“醉仙酒”销到天津,“四季春”销到哈尔滨。
四、糕点制品
民间素以制眉豆、口酥、大金果点心驰名。建国后品种有所发展。临泉食品厂建于1957年5月,系全民所有制企业。原在油坊街,厂房10间,职工7人,手工生产传统糕点。1961年迁到人民路东段南侧,占地1.12万平方米。厂房建筑4714平方米。生产糕点、糖果、酱醋、冰棒、汽水等30多个品种,大麻饼、古城脆饼于1984年被评为地区优质品。1985年职工148人,产值96万元,利税1万元。固定资产40.9万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