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接生
民国时期,接生找“收生婆”,全凭经验,不讲科学,产妇和婴儿死亡率较高。解放初期,全县培训366名接生员,推行了新法接生,使产褥热和脐带风大大减少。1956年4月,为普及新法接生,再次举办接生员、保健员训练班,训练对象主要是区、乡卫生所及联合诊所医生。训练结束,采用“小先生”制,层层开办保健员、接生员训练班,全县共训练接生员3169人。接生员普遍学会生殖器官检查、产前胎位检查、婴儿假死急救、产后出血治疗、胎盘处理等技术。农村新法接生率为80%,城镇的新法接生率为98%。
1963年9、10两月,对全县16个区89个人民公社(含城关镇)的妇幼保健员进行了培训,办起223个产院,设产床1643张,使大部分产妇能入院分娩。1960年,全县出生婴儿12926名,在产院出生的为10470名。1984年,全县出生婴儿8257名,在产院出生的8249名。1985年,全县出生婴儿10483名,在产院出生的为10327名。
部分年份新生儿成活率简表
表96

(二)儿童保健
民国时期,儿童的疾病较多。1949年,全县儿童死于天花、麻疹、肺结核病者约占儿童总数的1/5。1952年开始为幼儿普遍接种了预防肺结核的卡介苗。1954年,对全县小学生进行了健康检查,发现疾病,及时治疗。1978年,在人口集中的地方,对儿童的健康进行了重点检查,建立了儿童保健制度,即1周岁以内儿童,3个月检查1次;1—3周岁儿童,6个月检查1次;3周岁以上儿童,1年检查1次,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儿童保健手册》上。1983年,县妇幼保健站设“儿保组”,开展经常性的儿童保健咨询及防治工作。
1978年至1985年,对34308名儿童进行了健康检查。查出各种病患儿童4126人,龋齿、沙眼病最多。1985年5月,同北京原子能研究所配合,对全县厂办幼儿园儿童进行了发育检查,入园病患儿童得到了及时治疗。
(三)妇女保健
解放后,要求各生产单位给予妇女“4期”(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期间休息照顾。农村出勤挂牌(以不同颜色,标示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休假日),在劳动分工上,经期调干不调湿,孕期调轻不调重,哺乳期调近不调远。保护妇女健康。
1983年,县妇幼卫生保健除开设妇科门诊外,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农村,宣传妇女卫生知识,检查妇科疾病。1984年,进行产前检查10800人次。
阜阳县的妇科病以子宫脱垂、滴虫病、阴道炎最多。县妇幼保健站组织医务人员对以上各病进行了普查普治。1960年全县病妇为10769人,治愈7580人,治愈率达71%。1973年,县妇幼保健站进行了以防癌为主的妇女健康普查、普治,保护了妇女健康。
几个年份妇科病治疗统计表
表97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