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航道
县内有颍河、泉河、茨河、茨淮新河等主要航道。
颍河,上通太和、界首、陈州,下经沫河口入淮河。最大水深13米,最小水深3米,可四季通航。
泉河,上通临泉,下经三里湾入颍河。最大水深8至10米,最小水深3至5米,可四季通航。
茨河,上通关集、原墙,下经茨河铺入颍河。最大水深10米,最小水深4米,可四季通航。
茨淮新河,西与颍河、茨河交汇,下在淮远县入淮河。最大水深8米。常年平均水深4至6米。可四季通航。
(二)码头
颍河,在县境内沿岸有两河口、行流、茨河铺、三里湾、袁寨、口孜等码头。
1953年,于三里湾建客运码头,有360平方米的候船室一幢。1959年,在七里河建块石结构码头。1966年,将七里河码头加长614米,增建直立码头2座,斜坡式码头4座,线桥式码头6座,30艘50吨驳船可同时装卸。1971年,在颍河闸北铁路下河线处建长度为365米的新港码头,可停泊100吨驳船40艘,设有装卸机12台。年吞吐量37万吨。泉河,在县境内沿岸有大田、龙王堂、坎河溜等码头,可停泊20吨级驳船。
茨淮新河,在县境内沿岸有茨河口、新建集两座码头,可停泊100吨级驳船。
茨河,在县境内有茨河铺、店集两座码头,可停泊20吨级驳船。
(三)渡口
民国时期,颍河在阜阳县的主要渡口有:口孜集的刘伶渡口,洄溜渡口、袁寨渡口、三里湾渡口、季渡口、毛窝渡口、殷溜渡口、茨河铺渡口、行流渡口,两河口渡口。
泉河在阜阳县的主要渡口有:官摆渡、私摆渡、坎河溜渡口、大田集渡口、老湾寨渡口、龙王堂渡口。
茨河在阜阳县的主要渡口有:茨河铺渡口、店集渡口、马楼渡口。
三十里河有三十里渡口;柳河有柳河站渡口、闻集渡口;乌江有乌江渡口。
以上渡口,除三里湾有大渡船外,其他渡口均为小划子摆渡。每只船定员在10人左右。无专人管理,过河费各渡口自定,本地人过河当时不收费,秋后要粮叫做讨“秋封”。解放后,在一些河流上的主要交通要隘处架起了桥梁,废掉了一些旧渡口,但因道路不断增加,又开辟一些新渡口。1985年全县有渡口89处,渡船53只,划子36只,渡工218人,由县交通局和各区交通管理站统一管理。
1985年各渡口概况表
表37

(四)水上运输
1.运载工具
民国时期,航驶在各河流上的有各种船只,小者称为“划子”,一般载重3到5吨,大者前后两段,称为对连划,一般载重30吨到50吨。民国15年(1926年),乡绅周文生从南京、蚌埠等地买来“乐河”、“同森”、“汇安”、“新安江”、“永安”、“江宁”等6艘旧客轮,开展阜蚌、阜界之间的客运,大量的货运仍靠木帆船。
1952年前,水上客货运仍靠木帆船,1952年后,成立华东内河轮船公司安徽省淮河公司阜阳办事处,用无座位客轮12号、13号,开展阜阳至正阳关的客货运业务。1953年调来定员280人的“飞跃”、“前进”号客轮,将运输业务扩展至界首、大田集、关集。
2.客运输客运
1949年全部用木帆船运输,全年运输1.9万人,周转量46.14万人公里;1952年开始使用轮船运输,年运4.2万人,周转量378.2万人公里;1956年,年运量为10.42万人,周转量760.59万人公里;1964年年运15.45万人,周转量588.67万人公里。1970年后长途汽车班次逐年增加,濉阜铁路正式营运,水路营运逐渐萧条,1979年客轮被调出,客运终止。
货运:1952年前,蚌埠私营轮船来阜承揽货运业务,1952年后,内河轮船公司成立,1954年货运4.1万吨,周转量795万吨公里,1959年货运19.1万吨,周转量3305万吨公里,1965年货运17万吨,周转量2179万吨公里。因货轮不多、大量货运仍靠木帆船。
1952年,县人民政府把分散的个体木帆船集中起来,组织18个中队、107个小队,当年货运2.15万吨,周转量300万吨公里。1956年3月,成立淮颍、淮安、民主、幸福、和平、胜利6个初级合作社,共有木帆船551只,当年货运量18万吨,周转量122.3万吨公里,1958年7月,将6个初级运输合作社组成光跃高级木帆船运输合作社,当年货运量19.9万吨,周转量1670万吨公里。1959年6月,改高级运输合作社为阜阳颍河运输人民公社,当年货运量11.93万吨,周转量1474.7万吨公里。
1975年,颍河运输人民公社划交阜阳市,县尚有插花船队及部分个体船只。1985年全县有轮驳船346艘,木帆船380只,当年货运量74.5万吨,周转量7384万吨公里。
上一篇:第一节 陆路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