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阜阳县人民有与水旱灾害斗争的丰富经验。春秋时期,楚灵王征集民夫,开挖胡城至水台长渠(后人称“通商渠”,即现在的西清河),使各地积水顺利注入淮河。楚大夫伍奢力谏凿通乾溪沟,救出母猪港(1965年划入利辛县)湖洼地。唐永微年间,州境大旱,剌史柳宝积受百姓所请,浚椒波蓄润河水,数百顷土地受益。北宋元祐年间,颍州荒歉,知州苏轼查清成灾原因,调集民力浚修以西湖为中心的各水系,灌田六十里。清康熙年间,西湖淤浅,小汝河、白龙沟四溢,城内水深数尺,知州喻三畏督工清淤,筑堤建闸,变水灾为水利。清乾隆年间,水旱灾害交替发生,知县王璜亲赴灾区督工治理茨河、延河、润河及郢家埝坝,百余里之内涝可排旱可灌。民国初年,县知事高培德征调民工堵实关家口、刘家口,避免了淮河倒灌。抗日时期,花园口决堤,黄河为患,县长吕荫南严令各地广筑圩堤,救人救田……但统治阶级中的明智人物还必定是少数,但更多的官吏却对自然灾害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广大人民,为了生存,依靠自己,一直向水旱灾害进行着顽强的斗争。
1948年,县民主政府面对满目疮痍的农村,除发放必要的救济外,积极领导灾民生产自救。中共阜阳县委发出通知:“全体共产党员都应视灾民为父母,领导灾民与天斗,与地斗,生产自救,渡过荒年”。共产党员纷纷到灾民中间,领导灾民生产自救。1950年7月,暴雨连日,城内行船,农村一片汪洋。中共阜阳县委立即调集444条木船,抢救灾民的生命财产。县委书记姜克,含着眼泪鼓励灾民:“要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并把大批救济粮、款交到灾民手里。灾民们说:“有了共产党作靠山,俺们什么也不怕。夏季损失秋季补”。当年,全部水淹地都补种了晚秋作物。1950年冬,开始疏浚主要河渠,加固主河堤坝。1954年6月,连降暴雨中共阜阳县委胡泉、陈廉、郭新吉等负责人,马上奔赴各地,领导坝堤的加固工作。7月初,三里湾出现历史上最高洪峰,泉河右岸大田集段的堤身连续塌方。战斗在这里的副县长裴德田提出“人在堤坝在,”忘记了自己身患重病,和民工一起抬土4天4夜,终于排除了险情。中共程集区委书记魏成杰、副区长董继宗,带领民工在泉河右岸大庄桥沟口险段战斗8天8夜,保住了堤坝。15日,颍河左岸永安闸严重渗水,青年民工邢桂生坚决要求下水堵洞,一头钻到水底,牺牲了年轻生命。18日,泉河左岸、五道沟右岸、柳河右岸的堤坝,连续溃决,洪涛一下吞没北部139乡、计116万亩土地,胡泉、陈廉等负责人亲赴灾区指挥抢险,被救的灾民,热泪横流说:“多谢共产党、毛主席”!1975年8月,河南南部连降暴雨,洪水沿淮河、洪河、泉河、颍河铺天盖地而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所辖的西南、西北、东南、东北4个前线指挥部,组织30万民工上堤。泉河堤苏屯段溃决后,11个人民公社的99个生产大队一下沉入水中,中共阜阳县委梁武城、李少英、刘波等主要负责人带去数百只木船抢救,南京军区的舟桥部队兼程赶来支援,省民航局的飞机轮番飞来投递食物,当第二次洪峰出现时,省革命委员会急电通知:“立即炸开泉河大堤,从阜阳西部行洪,以减轻颍左大堤压力,确保京沪铁路畅通……”坚守在抗洪指挥岗位上的县革命委员会主任李少英,想到阜阳、阜南、颍上3县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分析了与洪峰搏斗的有利条件,没有从命。他带领全县民工,终于堵住了洪水。群众说:“李主任大事面前不糊涂,头脑里想的是国家,胸里装的是老百姓”。
阜阳人民一直和灾害斗争着。1953年,出现春旱、夏旱、伏旱、夹秋旱、秋旱,旱期长达4个半月,广大干群是哪儿旱了哪里浇,较好地夺得夏、秋粮的丰收。1967年,全年降水50.6毫米,广大农民顶住“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不怕戴“唯生产力论”的帽子,以耧带水,进行春种和秋播,减少了旱情带来的损失。1976年出现春旱、秋旱、冬旱,1977年出现夹秋旱,1978年出现春旱、伏旱、夹秋旱,1981年出现伏旱、秋旱,1982年出现春旱……广大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面对灾害毫无气馁,一次又一次夺得丰收。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