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批发站(部)
1975年以前,阜阳城区商业批发站点主要是省专业公司的二级批发站和阜阳县专业公司所设的批发部。1976年阜阳市商业局成立后,新组建的国营百货、烟酒、医药公司及供销系统的生资土产公司均设有批发部,批发对象主要是市属各商业零售网点及市郊合作商店、代销点。1978年以后,商品批发业务逐渐放开,市属专业公司批发量增大,批发点增多。市区批发业务除覆盖本地区外,还幅射至河南省的30余个县市,及本省的六安、淮南、宿县、淮北等地、市。1985年,仅阜阳五金交电化工站就向河南省批发商品1000多万元。市区共有市属各类批发公司、批发部26个,地区或省属批发部、采购供应站10个,阜阳县属批发点15个。批发量较多的商品是五金交电、中西医药、纺织品。
阜阳五金交电化工站系1979年从原工业品站分设出的五交化二级批发企业。建站初有职工94人,经营品种不足5000个,购销业务仅限于阜阳地区的5县1市,年销售额2000万元。1985年有职工221人,新增、扩建4个零售网点1378平方米,仓库1904平方米,宿舍3176平方米,办公楼1749平方米,固定资产由1982年的71万元增加到143万元,兼营调拨、批发、零售业务,经营品种达8000多个,经营范围达34个县、市;商品销售收入由1982年的2358万元增加到1985年的4851万元,实现税利由1982年的60万元增加到1985年的193万元;1985年百元销售费用3.88元,比1982年下降1.45元,流动资金周转3.72次,比1982年加快1.24次。
阜阳百货站位于车站东路,负责日用工业品的收购和百货商品的供应。全市百货商品主要由该站供应。内设9个科室和经营部,其中业务机构有储运科、文化用品科、钟缝五金鞋帽科、日化塑料搪铝科、计统信息物价科、河东经营部。
二、公司、商场
公司1976年以前,阜阳城区商业经营实体是地区和县属公司及几个综合性的商店。各公司体制上政企不明,主要是按政策规定组织供应专门商品。建市后,先后设立了各类专业公司。80年代,各公司逐步转变为名副其实的经营实体。至1985年,市区内设有地区所属公司43家,市属公司53家,阜阳县属公司29家,外地来阜开办、联办公司及办事处17家。
阜阳市百货公司始建于1976年8月,初名中国百货公司安徽省阜阳市公司。时有职工400人,固定资产14.3万元,流动资金90万元,当年销售总额1189万元,纯利润74.1万元,内设人秘、业务、计财3个股。至1985年,职工增至699人,下设16个门市部,3个批发部。固定资产增至62.3万元,自有流动资金92.3万元,年销售总额2516万元,纯利润5.1万元。
阜阳市医药公司前身是公私合营医药商店,1966年转为国营医药商店,1976年在此基础上成立阜阳市医药公司,隶属市商业局。时有职工107人,固定资金0.8万元,流动资金15.5万元,销售总额105万元,纯利润2.7万元。
1981年7月,改隶市计划委员会,1984年7月重交商业局领导。设3个批发部和7个零售部,下属1个集体性质的颍州药房和1个制药加工厂,职工增至157人。1985年,固定资金增至41万元,自有流动资金15万元,年销售总额876万元,纯利润16.2万元。
阜阳市副食品公司1976年在原阜阳县副食品公司基础上,组建市盐业蔬菜公司,不久易名为市副食品公司,有3个门点,职工200人。公司内设政秘、业务、计财、蔬菜4个股,固定资金9.5万元,流动资金18万元,销售总额166万元,亏损13万元。1979年水产公司并入,增设水产股,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至1985年,职工增至296人,固定资金38.3万元,自有流动资金18万元,年销售总额382万元,亏损14.7万元。
阜阳市五金交电化工公司1976年设立,内设政秘、业务、计财、储运4个股和1个批发部。接收地区五金站交来5个零售部。时有职工106个人,至1985年,自有流动资金26.3万元,固定资金13.9万元,年销售总额992万元,纯利润2万元。
阜阳市食品公司1976年成立,位于颍州南路。时有职工67人,零售门市部5个,流动网点38个,购销站(公司所属的生产、加工实体)1个,代管回民屠宰商店、肉食总店两个集体单位。当年有固定资金1万元,流动资金7.5万元,销售总额16万元,亏损5.3万元。1984年肉食总店划出。1985年网点增至53个,共有国营职工212名,集体职工34名,待业青年36名,临时工25名。是年销售总额667万元,纯利润29.2万元,固定资金增至64.2万元,自有流动资金11.1万元。
阜阳市服务公司1956年成立阜阳县公私合营福利公司,位于人民西路南段,人民剧场东边。1966年改为阜阳镇饮食服务公司,1968年又改为人民生活服务站,1973年再改为县饮食服务公司。1976年饮食、服务行业分开,单独成立阜阳市服务公司,时有职工724人,内设政秘、业务、计财3个股,下属照相、浴池、旅社、洗染4个行业13个门市部。80年代由于几家较大的旅馆、饭店升格划出,人员减至299人。1985年固定资金91万元,自有流动资金22万元,年销售总额147万元,纯利润10万元。
阜阳市糖业烟酒公司1976年4月阜阳县设立阜阳镇糖业烟酒公司,当时仅有地区专卖公司移交的1个门市部共14名职工。7月,改名为阜阳市糖业烟酒公司,人员增至40人,内设政秘、业务、会计3个股,1个门市部批零兼营,供应全城。时有流动资金10万元,年销售总额320万元,纯利润8.7万元。1984年增至11个零售部和1个批发部,人员增至107人。1985年固定资金增至19.8万元,自有流动资金12.2万元,年销售总额达755万元,纯利润2万元。
阜阳市饮食公司1976年由饮食服务公司析置,内设政秘、业务、计财3个股,时有经营网点8个,固定资金47.4万元,流动资金38.2万元,年销售总额53万元,纯利润2.4万元。至1985年,经营网点12个,固定资金50万元,自有流动资金19.4万元,纯利润6.4万元。
阜阳市土产公司其前身是阜阳镇杂货商店,旧址在解放北路73号。1966年4月阜阳镇商业局批准成立公私合营阜城镇杂货商店,兼营批发业务。1968年供销合作,商业系统实行军队编制,百货、杂货商店为商业供销站第四连。1969年6月恢复公私合营阜城镇杂货商店,1972年升为国营阜城镇杂货商店。
1976年8月市供销合作社成立后,原阜阳镇杂货商店改为市生资土产公司,内设政秘、业务、计财3股,有零售门点17个。1980年7月设立贸易货栈,是年职工185人。1981年10月增设安全储运股,1982年增设生产资料股。1983年9月,划为土产,生产资料、农副产品3个独立核算单位。1984年生资股划出单设公司,9月分别设立治保股和储运股,年底设信息股,内设机构增至7个股。是年共有网点16个,其中零售部12个,批发部1个,收购部2个,综合部1个。总职工238人,总营业面积1880平方米。
阜阳市生产资料公司1983年农业生产资料销售业务由生资土产公司划为独立核算经营,次年升为公司,直属市供销合作社,共有职工71人,内设政秘、业务、计财3个股,零售网点5个。1985年职工增至82人,网点10个,其中批发部1个,总营业面积748平方米。
阜阳市棉麻公司1977年4月成立,初在菜园庵棚内办公,有职工19人,1个简易门市部,内设政秘、计财、业务3股。1979年建仓库10间500平方米,办公用房10间200平方米,增设知青门市部。1981年又增设储运股,同年迁入市供销社办公楼,并设立知青日杂门市部。1983年5月成立联营服务部,至1984年有职工49人。
阜阳市日杂公司前身是阜阳县向阳供销社,1976年移交市供销社。1977年底改为市郊区供销社,下设闸东、闸西两个基层站点。1981年撤销郊区供销社,升闸东、闸西为市社直属社,1985年两社合并成立日杂品公司。共有网点6个,仓库1处,其中收购部1个,综合经营部2个;职工总数114人,营业总面积1838.3平方米。
阜阳市物资回收公司1976年12月成立,旧址在颍州中路,1981年7月迁入市社办公楼。内设政秘、业务、计财、储运4股。有网点7个,其中收购部6个,销售部1个,仓库两处,总营业部面积140平方米。1977年职工18人,1984年增至70人。
阜阳市金属机电公司1983年元月成立,内设业务、人秘两个股,时有职工19人,1984年内设机构调整为金属、机电、财务、政秘4个股,职工增至21人,有金属仓库120平方米,机电仓库150平方米,货场200平方米。1985年经营品种百余个,年销售总额470万元,利润4.9万元。
阜阳市建材化工公司1983年元月成立,时有职工20人,下设业务、财务、人秘3股。1984年内设机构调整为建材、化工、财务、人秘4个股,职工增至22人,有建材仓库430平方米,化工仓库90平方米。1985年经营品种180多个,年销售总额322.9万元,利润4.03万元。
阜阳市燃料公司1977年元月成立,隶属市商业局,1979年10月划归物资局。内设业务、储运、财务、人秘4个股,1980年增设生产技术股。是年职工140人,固定资金34.3万元,流动资金37.9万元,销售收入222万元,亏损14.5万元,流通费用为24.48%。1984年内设机构调为业务、储运、财务、人秘、生技、议价6股,下属火车站,三角州、三里湾、汽车站、西关、泉河北、南郊7个煤场,职工增至275人,有营业面积150平方米,露天货场27050平方米,是年固定资金增至48.6万元,流动资金37.9万元;当年销售收入303万元,资金周转5.21次,费用率为22.56%,仍亏损7.76万元。
阜阳市木材公司1977年2月成立,隶属市物资局。同年6月直属计划委员会,1980年元月划归农水局,1984年7月又划归物资局。内设业务、人秘、财务3股,职工21人。1977年有固定资金1万元,流动资金5万元,当年销售总收入19.26万元,资金周转3.21次,亏损1.42万元。1984年有固定资金6.15万元,流动资金6.43万元,仓库100平方米,货场6000平方米,年销售收入96.39万元,资金周转5.53次,利润8.69万元。
阜阳市生产资料服务公司1979年7月成立,初有职工6人,内设业务,人秘两股。1984年增设财务、协作两股,职工增至14人,有金属仓库90平方米,露天货场1000平方米。
阜阳市物资贸易中心1977年成立,仅有职工两人,初为知青门市部,1983年元月改为经营部,转为大集体企业。1984年12月改为物资贸易中心。内设贸易、财务、服务3个股,职工27人,有货场100平方米。
阜阳市二轻工业供销公司1973年3月阜阳镇工交组组建物资采购供应站,时有职工5人,流动资金3.19万元,借用日用化工厂的房子和场地,于当年4月正式营业。主要为二轻系统各厂、社组织原材料供应,是年完成售额14.54万元,利润0.45万元,上交税金0.1万元。1976年改为手管局经理部,职工7人。1978年在火车站附近建成8间仓库,经营部迁入仓库内办公,1984年改为市二轻工业供销公司,为全民所有制企业,至1985年固定资产增至5.70万元,流动资金23.9万元
商场1976年以前,阜阳市最大的综合商场是百货公司设在解放大街的门市部,其它规模稍大些的门市部也主要集中在老城区的鼓楼街、顺河街、解放大街。
建市后商业区逐渐东移至新市区的人民路、颍州路,至1985年,市区先后建成的大商场有市百货大楼、华侨商店等。
阜阳市百货大楼1959年开始筹划,几经周折,至1980年9月正式施工,由个人、集体、国家共同投资兴建。1983年2月7日正式营业,当时是全省八大商场之一。位于颍州路、人民路交叉处,使用面积8200平方米,共有3层营业大厅,设有64个柜组,职工322人,经营日用百货、五金交电、针织服装、文化用品、食品糕点、糖业烟酒、铁木家具、土特产品等1.3万余种商品,当年销售总额877.1万元,利润24.5万元。1984年销售总额1499.69万元,利润60万元。仅用两年时间就偿还了全部私人投资59.5万元,归还市投资公司投资款50万元。
三、农副产品市场
1、农贸市场
60年代阜阳城区先后有府院街、大观两个菜市,分别于1966、1968年被拆除,零星农副产品只能在市区僻静处交易(被称为“黑市”)。建市后,为解决市民生活困难,先后建置东城墙菜市场和小隅首菜市场。其中东城墙菜市场经工商部门安排,建成小型敞棚,分行就市,划片设点,贸易品种有鱼、肉、禽蛋、蔬菜等。1985年因改建环城马路,敞棚被拆除,改为露天市场。小隅首菜市场原在街口南北靠近地区医院,人流密度大,影响交通、市容,后经市政府批准,移至大寺街,贸易品种繁多。
1982年始,又陆续在三里、青颍路、新汽车站、纺织厂、大庆路、闸东、向阳路、火车站、北关建了10个大小不同的农贸市场。新汽车站市场还有木器、建材专业市场。闸东农贸市场系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占地1万平方米,有楼房60间,是阜阳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各市场交易产品多为本地土特产,主要有粮、油、棉、家禽、水产、肉类、蔬菜、水果、皮丝、苔干、红枣等,也有来自邻近地区的茶叶、木耳、银耳、笋干、虾米、海参等山货、海鲜。此外,市郊尚有7个牲畜交易市场,4个木材交易市场。
2、农产品收购站点
1975年以前,阜阳城区农产品由阜阳县供销系统的棉麻、土产公司负责收购。1976年市生资公司在泉河北建起了4000平方米的农副产品收购部。1977年市棉麻公司始设门市部收购棉麻产品。1980年7月,市生资公司成立贸易货栈。至1985年市属农副产品收购门点分别为:土产公司设在颍州中路的泉河北收购站,营业面积75平方米,职工6人;设在颍河东路的泉河东收购部,营业面积100平方米,职工3人,棉麻公司设在解放中路、颍州南路、中路和二中附近共4个门点,总营业面积263平方米,职工总数25人;日杂公司设有西关收购部,营业面积60平方米,职工3人;食品医药公司各设一个收购站。此外,阜阳县土产、棉麻等公司在市郊也设有农副产品收购点。
3、交易所
50年代前,阜阳城区牲畜、柴草交易主要由几家私营行栈经纪,60年代牲畜交易由政府统一管理、调剂,柴草竹木交易则由集体性质的交易所负责。建市后,市区仅奎星路北一处交易所,固定交易场地400平方米,房屋10间,资金10万元,职工25人。1980年始,市工商管理局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80)137号文件和国家劳动局2号文件精神,先后设立一批专业交易所。至1985年底,全市共设各类交易所44个,职工总数282人。西市区设1个,郊区设21个,中市区12个,东市区4个,闸东农贸市场6个,其中柴草、竹木、编织、芦席交易所13个,大牲畜,猪羊交易所7个,干、鲜水果交易所7个,自行车、电器交易所4个,农副产品、粮油交易所6个,木器家俱交易所1个,家禽、水产交易所6个。
四、庙会
每年春季,阜阳市区有4次传统的庙会:农历三月初三西关祖师庙会,三月二十八东岳庙庙会,四月初八大石桥庙会,四月十九北关庙会。建国前古庙会以祭神祈神为主,部分小商贩、小手工业者也搞些物资交流。建国后取缔迷信活动,庙会成为实际上的物资交流会。1958年关闭集市贸易,庙会亦随之取消。建市后庙会物资交流活动逐渐恢复。80年代为整顿市容,市委、市政府将集会场所调整,农历三月初三的会址改在阜临路侧西关一带(颍西镇),三月二十八会址迁至文峰塔附近。四月初八和四月十九会址改在奎星路南,行署新址东西边。此外,人民体育场也开始被临时选用为贸易场地。
五、毗邻地区市场
进入80年代,阜阳市工业发展迅速,至1985年已经形成10个门类278家,占全地区工业企业总数的1/3,产品有部优1个、省优5个。阜阳交通已形成以公路为主,水、陆、空俱全的立体交通网。阜阳市除有部分工业品出口外,还在深圳、广州等地设有专门销售点。豫东10几个县历来是阜阳市工业品的主要市场。70年代以前,其工业品多从阜阳市批发调拨,80年代该地区和六安地区的部分县仍以阜阳市为主要工业品采购点。其中尤以针纺织品、五金交电、中西药材、食品为重。
阜阳是东南沿海经济向西北幅射的桥头堡,是淮北西部和豫东的物资集散地。不仅是工业品、工业生产资料的集散地,本地区及邻近地区农副产品也多在此聚汇、交流、转运。邻近较突出的专业市场有:亳州市中药材市场,这是全国4大中药材市场之一;界首、漯河的大牲畜市场,这两个市场也名列全国4大牲畜市场之中:其中界首骡马市场,据连续27年统计,共上市牲畜达748万多头;此外还有界首的马铃薯市场,颍上南照米市,界首光武小百货批发市场,太和皮条孙尼龙绳专业市场;临泉庙岔皮张市场,利辛阚疃服装市场,亳州魏武蔬菜批发市场,豫东的桐木、烤烟市场,霍邱县的皖西白鹅、红麻和粮食市场,淮南、淮北和河南省的煤炭市场,金寨的茶叶、山货市场等等,皆与阜阳市有着密切的联系。
六、渠道网点
1、渠道
70年代以前,阜阳市及驻市各工业品供应站的省外或省内调入商品主要由公路汽车运输,或通过泉河、颍河水运。1973年濉(溪)阜(阳)铁路通车,部分商品改由铁路运输。建市后,工业生产加快,省外调入商品铁路运输比重加大,市属各专业公司开始自备运输车辆,并于80年代后期,设专门储运机构,市国营商业系统有汽货车18辆,供销合作社有各类汽货车两辆,此外,地属及阜阳市属商业经营机构也有专门运输车队。运输方式一是购方自运,二是销方送货。从1953年至1985年2月,国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对粮食的购、销、调运进行有计划的统一管理。阜阳市所需粮油,均由行署粮食局根据市粮食局编造的需求计划,平衡本地区各县粮油产、销余缺后统一下达调入计划。
阜阳市全年需粮油5000多万公斤,大部分由邻县调入,其中以临泉、阜南、太和、界首和阜阳县为最多。大米、玉米等少数品种,则由省粮食局及中央粮食部下达调运计划,从外地区、外省调入,从1976年至1984年,累计调入粮食39518万公斤,油料(脂)1156.59万公斤,调入的粮油品种达20余种,调出各种成品粮6741万公斤、油料(脂)50.46万公斤,调出的是为阜阳县及临近县供应的面粉及副产品。
在运输过程中,为了减少二次搬倒,做到合理摆布,平衡库存结合加工和供应,尽量直拨到厂、店、对工商行业用粮,由于数字较大,一般由用粮单位从粮店开票,直接就厂或就仓发货,以减少运费的开支。
对外地区、外省调来的少量品种粮,一般都有阜阳地区粮食局转运站,由火车或汽车接收后中转到市。
建市初,市区商品仓储主要是地区各采购供应站及专业公司的通用仓库,市属商业机构只有少数几家设有仓库,且简陋不堪,缺乏安全设施。1977年6月12日,市水产公司仓库因油布自燃起火,烧毁房屋5间,海带5000公斤及部分电动机、木料等商品,损失达3万多元。1978年后加快仓库建设,是年兴建生资土产、物资回收、棉麻3个仓库,共占地11000平方米。1982年5月,经市计划委员会批准,市财政投资2万元筹建水果仓库。不久,建成万吨级冷库1座,基本适应本市收购、储存、中转需要。至1985年,市属国营商业系统有仓库245间,共18655平方米;物资局系统有仓库1310平方米,露天货场34350平方米。
阜阳市粮油储存主要以城镇供应为主,现只有一个作为中转粮油的直属粮库,全市现有的粮油仓库总仓容3710万公斤,其中油厂、面粉厂、饲料厂占用仓容1935万公斤,直属粮库现有仓容3775万公斤由于包装器材的占用,实际用于储粮的仓容只有1500万公斤。全市利用率为50%,直属粮库利用率为65%。
为了做好安全储粮,科学保粮的工作,在虫害防治上采取了以清洁卫生防治为主,结合物理及化学防治的方法,并根据冬季干冷气候适时开展降温、降湿的双降工作,造成粮食害虫不宜生长繁殖的环境,从而确保了储粮的安全。阜阳市的储粮工作经上级业务部门复查鉴定,目前,已实现“四无”(即无鼠、无雀、无虫、无霉变)粮仓达95%,建市以来从未发生任何重大储粮事故。
2、网点
建市初,市区供销合作系统有网点16个,市国营商业系统有网点65个,此外尚有阜阳地区直属商业机构及阜阳县国营和供销合作商业系统所设网点。1978年后,阜阳市经济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市区人口密度也由建市时的每平方公里9000余人,增至1985年的每平方公里1.3万余人,航空、水运、铁路、公路交通畅达,至1985年市区有供销社系统商业网点137个,国营商业网点262个,个体商户2009家,包括地直、阜阳县直、工厂自设及外地客商所设网点总计2637个,主要分布在人民路、颍州路和老城区。全市每万人拥有批发零售网点94个,每平方公里网点密度为134。阜阳市有1个粮油管理所和16个粮店担负全市粮油供销任务。少则供应7000多人口,多则供应1万多人口的粮油,平均每店供应万人所需粮油。
粮油供应点分布:第一粮店在人民东路三里湾,第二粮店在河滨中路。第三粮店在解放南路,第四粮店在文德街,第五粮店在民主西路,第六粮店在胜利北路,第七粮店在解放北路,第八粮店在西顺河街,第九粮店在颍河东路,第十粮店在人民西路,第十一粮店在亳州路,第十二粮店在文峰路,第十三粮店在向阳路,第十四粮店在西关三叉路口,第十五粮店在清河路,第十六粮店在长青路,阜阳市粮油管理站在颍河东路。
阜阳市商业零售机构数

阜阳市商业零售人员数
下一篇:第三节 购销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