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宋金顺昌之战
绍兴十年(1140年),刘锜出任东京副留守,率兵3万,及随军眷属由临安(今杭州)出发,沿水路赴东京上任。行至顺昌(今阜阳市),遇金兀术率金兵南侵,遂决计留守顺昌。询问顺昌知府陈规,得悉城内储米万斛,大喜说:“有粮,城就能守。”于是,刘锜召诸将议事,排除一些下属南退的主张,为表示守城抗金的决心,下令把船只凿沉于颍河,又将自家眷属安置寺中,寺外围以柴草,命卫士:如城破就点火焚家,以死报国。
在他的鼓舞下,顺昌军民坚定斗志,誓死与金军决战。刘锜亲督将士修垒筑防,陈规率民众检点粮草,磨剑砺刃。仅经数日备战,刘锜首战挫敌前锋,擒金游骑阿克、顺杀等二人,继而夜袭敌营,金兵大乱,自相残杀,溃退至老婆湾。
金兀术在东京得知金军在顺昌战败,亲率10万大军于6月8日逼近顺昌,陈兵颍河岸,连营十五里。6月9日,金军渡颍河攻顺昌东、西门。时天大热,刘锜事先已于城外水中放毒,金军人马饮水食草者皆中毒,死之甚众,士气随之低落。宋军以逸待劳,于下午数百人出西门,数千人出南门突入金阵,将士用命,殊死砍杀,当日金兵死五千人之多,败退数里。6月10日,金兀术全力攻城,自带三千铁骑号“铁浮屠”、“长胜军”,又称“拐子马”,往来为援,刘锜选死士过百人,分持长矛、巨斧破金“铁浮屠”、杀“长胜军”过半,金兵全军动摇,金兀术大败,仓皇移驻城西,掘壕自守,不敢攻城,改用围困之计。11日夜大雨,平地水深尺余,刘锜率兵攻袭金营,混战至天明,金兵伤之数万,金兀术率众溃逃,刘锜追击至颍河而罢,取得顺昌大捷。
顺昌大捷是南宋对金的第一次大胜。颍民为纪念此次抗金胜利,立刘锜庙以祀祭之,“寺门之薪”亦传为佳话。现还保存刘锜公园、刘锜庙。
二、红巾军起义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朝廷强征15万民夫与军士2万人修治黄河,官吏克扣钱粮、肆意虐待河工,引起众怒,促使固有矛盾激化。同年五月栾城人韩山童、颍州人刘福通等在河北永年县聚会,杀白马、黑牛,誓告天地,准备起义。不料消息走漏,遂遭官军围捕,韩山童被捕遇难,起义失败,福通逃回颍州。福通在颍州率众起义,迅克颍州城,点燃了元末农民起义的烽火。
刘福通自幼性情豪爽,聪明过人,素怀大志,正直仗义。时值元末残暴统治,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福通激于国仇家恨,遂决心反元。在组织上建立了白莲教,由于他抓住了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迎合民心,率红巾军(因起义者系红巾为号)首破颍州,杀知府张克让,又开仓放粮,出榜安民,合城欢呼。
正十一年(1351年)九月,福通率军10万与元军战于亳州,杀元军指挥秃鲁,相继攻战汝宁府、光州、息州,义军胜利,队伍扩充至20万众。至正十二年(1352年),元丞相脱脱,屡次进兵均失利,特派其弟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与卫王宽彻哥用兵30万又来镇压,刘福通严阵以待。也先帖木儿屯兵沙河,数旬不敢进,而后逃走,宽彻哥屯兵亳州,为刘福通所虏。至正十三年(1353年),福通在亳州与元诸王八秃会战,杀八秃,败元军,其后引军向南,攻战安丰,进围庐州(合肥)。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福通迎韩山童之子韩林儿到亳州,称“小明王”,建立政权,以亳州为都城,号称大宋,福通与罗文素同为平章。因太和与亳州相毗邻,太和为其根据地,但贡献巨大,损失惨重,人民“死之殆尽”,当时幸存者不过二百户。同年十二月,由于战略失误,义军主力北上,亳州遭元军围困,福通保小明王血战突围,南奔安丰,这是红巾军起义以来遭到的第一次大挫折。
刘福通退驻安丰不久,即率军北上反击,连破元军,声威复振。至正十七年(1357年)六月,福通亲率主力攻陷汴梁,另遣三路大军出征北伐,此乃刘福通红巾军发展的盛时。至正十九年(1359年)元王朝派重兵围攻汴梁,福通孤军无援,拥韩林儿败走安丰。接着,北伐三路大军也相继失利。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张士城将吕珍攻安丰。三月,朱元璋救安丰,大败吕珍兵,刘福通与韩林儿溃围而出,被朱元璋接往滁州,居宗阳宫。两年后,朱元璋遣左丞廖永忠用船将福通、韩林儿溺死于瓜步。
刘福通率红巾军首先发难,举起反元义旗,经过十余年征战,歼灭了元王朝主力军队,鼓舞和支援了各地农民义军。刘福通和陈胜一样,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代英雄。
三、李自成破颍州
明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初,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13家72营会于荥阳。会后分兵东进,拟取凤阳。不数日,便长驱八百里,逼近颍州。
其时颍州兵力空虚,仅有蓟镇边军及颍川卫军467名,营兵200名,加上驻城前、中、后3所(每所120人)所兵,共约千人。因是新春,知州尹春鳌、通判赵士宽按例到凤阳府奉礼拜贺,忽闻颍州报警,急忙驰回。正月十日。尹、赵策骑入城,马未解鞍,李自成军数万人已至城下。
正月十一日,李自成军猛攻北门,并登北门外楼房俯攻城垣。守军死伤甚众,有的将同伴尸体竖起挡箭。尹梦鳌急募民兵,退休乡官张鹤鸣领亲兵家将,与教官周逢泰,把全城举贡士民、州学生员,均派上城头分布守御。入夜,李自成攻势更猛,北门火光触天,守军力不能支。这时,儒生刘廷传、刘廷石兄弟集百余人,准备缒城烧毁北门外楼房,以使李自成军失去攻城的制高点,但尹梦鳌惑疑他们想叛逃而未允。
正月十二日,李自成军首先攻破北门,展开激烈巷战。尹梦鳌与侄尹玉死命抵抗,身带数处刀伤,与其全家7口投黑龙潭死。通判赵士宽、知县刘道远、州学训导丁遇嘉、指挥同知李从师、指挥佥事王廷俊等合城官吏被杀,守军除95名从南门逃出外,全部被歼灭。原兵部尚书云贵五省总督张鹤鸣,被李自成军倒悬于北门外寸磔。
李自成攻下颍州后便挥师直进,不几日便与张献忠合兵破凤阳、焚皇陵,势不可挡。
四、捻军起义
捻军是清末皖北地区的一支农民起义军,起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初,在其著名领袖张乐行等领导下,组成强大的革命队伍,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农民武装斗争。咸丰二年(1852年)冬,各地捻军首领选中雉河集为树旗举事地点。清咸丰三年(1853年)后,各地捻首组合成军,并以雉河集(现涡阳县城)为中心,扩展地盘,壮大军队。咸丰六年(1856年)农历正月,捻军在雉河集会盟,标志着捻军趋于成熟。
之后,捻军转战雉河集,南进皖西,与长江以北的太平军并肩作战。至同治七年(1868年)捻军被镇压,这支起义军先后转战皖、豫、鲁、苏、秦、晋、鄂、直隶等八个省,攻克近百个府、州、县城,占领过广大的农村和集镇,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外国反动势力,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捻军首领张乐行,号称“大汉明命王”,太平天国封“渥王”。乐行为人正道,慷慨好义,敢做敢为。咸丰五年(1855年)八月,各路捻首再次于雉河集会盟,正式起义,建立“大汉”,推张乐行为“大汉盟主”,称“大汉明命王”,建都尹家沟(在涡阳城西6公里),雉河集为陪都。捻军实行黄、红、白、黑、蓝五旗军制,乐行自领黄旗,统帅各旗将士。命侯士伟、龚德树、苏天福、韩奇峰各为红、白、黑、蓝旗总旗主。
咸丰六年(1856年)初,捻军屯兵雉河集,挖壕立栅,筑造土城,在涡河口设大炮,清政府命河南巡抚英桂督江南,率皖、豫各清军进行雉河集争夺战。十月,捻军韩太联合龚德树攻太和,先破茨河东西团练,到旧县被练总刘仲华击退。龚德树复集大军攻旧县集,遂占旧县、攻太和,清驻临淮左邻都史袁甲三派总兵崇安率兵解围,龚德树引军东去。
咸丰七年(1857年)初,捻军首领张乐行、龚德树率军攻克界首。次后,乐行继续率军南征、攻克临泉滑集、南堰、方集等地,斩除清将阿克栋、阿骁骑、梅关喜和方集千总司泉等人,向南开拓。三月,捻军主力与太平天国李秀成部会师霍邱,两军开始联合作战。太平天国封张乐行为征北主将,授银质钮印。乐行率部与太平军呼应配合,捻军屡屡给清军重创。至秋,捻军各旗聚于六安。蓝旗部众留恋故土,对与太平军联合作战提出异议,与乐行等争执不下,乐行疑蓝旗主刘永敬等有异志,与白旗总旗主龚德树合谋,于同年冬杀了刘永敬。蓝旗将领刘天福、刘天祥等怀愤率部北归。此次内讧给捻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咸丰八年(1858年)五月,捻军与清军在六安大战,捻军失利,乐行等杀出重围,率部沿淠河北上,占领淮河上游重地怀远。是年,乐行率捻军在三河与清军精锐部队湘军展开大战,在太平军的支援配合下,取得了三河大捷,击毙湘军李续宾(浙江布政使司)、曾国华等文武官员400余人,歼灭清军6000多人。十一月,捻军由三河东归,与侯枢臣战于枣林,复战于蔡庙、淝河口。
咸丰九年四月,捻军刘荀部破淝河口,七月十一日,捻军夜袭亳州,将要登城,被亳州知州博铭督军击退,天明朱连太和都司左德英联合对捻军发动进攻,捻军伤亡甚重。九月,捻军姜竣合、孙葵心、刘春福等拥军万余渡淝河,刘荀率军渡茨河,合围太和城,侯枢臣及大同官军死守,闭门不战,捻军攻占不克,又引军西去。
咸丰十一年(1861年)四月,捻军进入沈丘集(今临泉城)、鲖阳城(今临泉鲖城镇),鲖阳城连登榜、刘昌万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加入捻军,受命镇守鲖阳城。后因鲖阳城地主郑龙勾结清军,里应外合,围攻捻军,连登榜中箭被俘,刘昌万战死。八月,太平军江北军事要地安庆失守,陈玉成决定北上,张乐行率捻军积极配合太平军行动,由定远分兵三路经马丁集、姚家湾渡淮河,于十一月占领颍上。
同治元年(1862年)一月,乐行率捻军围颍州,困安徽布政使贾臻于城内。由于清军重兵增援,加之苗沛霖叛变降清,四月初,围攻颍州达3个月之久的捻军和太平军被迫从颍州撤退。四月,张乐行率军来太和,援邢寨捻军。十二月,捻军大部来太和,清按察史黄元吉率军死守,闭门不战,至次年元月,捻军又挥军东去。经太和,遭团练截击,毙练总朱松年等。
同治二年(1863年)二月初二,乐行集结3000捻军,在张村铺与清军决战时,全军覆没,乐行仅率十余骑突出重围,至原捻军首领李家英处投宿,不料李家英已叛变投敌,他一面假惺惺以酒款待,一面急派人向宿州知府告密。四日晨,英翰领队赶到,乐行被捕,送至义门僧格林沁军营。二月二十八日,张乐行与子张喜、义子婉儿三人在义门周营遇难。张乐行作为一代农民义军的领袖,举义八载,转战两淮,重创清军,震撼清廷。
同治二年(1863年)五月,张乐行族侄张宗禹闻张乐行殉难,僧格林沁北上,遂由豫西东下,重占雉河集,逮捕叛徒杨瑞英、王怀义,诛于雉河集西孙楼。宗禹团结各部,继承乐行事业,成为捻军领袖。是年秋,闻僧格林沁南下,捻军入河南,联合西太平军共同抵抗清军。
同治四年(1865年)春,捻军采用“打圈战术”诱僧格林沁军。至四月三十日,捻军密集于曹州高楼寨柳林中,从北、西、东三面埋伏,用小部哨兵向解元集进击,诱敌追赶。清军中伏,展开激战,僧格林沁败退高楼寨。次日,全歼清军马队一万余人,杀僧格林沁及内阁学士全顺。五月,捻军入涡阳县境。十七日攻占龙山,抵雉河集北台子寺,败英翰所率清兵,围清军与雉河集40余天,未能攻下。而后转战河南,击败河南巡抚李鹤年的屯壕防军,转入山东水套区。十月,捻军分二支,一支由赖文光(遵王)、任化帮(鲁王)等带领,在中原地区坚持抗清,为东捻军;一支由张宗禹(梁王)、张禹爵(幼渥王)率领,“前进陕、甘往返回众,以为犄角之势”,为西捻军。
同治七年(1868年),东捻军失败,赖文光在杨州就义。西捻军在张宗禹率领下,先后走定州、直迫北京;四月十二日,于河南滑县大败淮系清军杨鼎勋部;十七日东逼天津塘沽,遭外国洋枪队攻击,折回南下;五月,与清军刘松山、陈国瑞战于滨州白桥,失利,再战于海丰,复失利,遂走吴桥、遇埋伏,再失利,幼渥王张禹爵等战死。六月十八日,捻军遭豫军张曜、宋庆合各路清军环攻于济阳东北黄河与徒骇河间,伤亡惨重;八月十八日,捻军全军覆没,张宗禹率18骑冲出重围,后不知去向。
五、辛亥光复颍州
清宣统三年九月二十七日(1911年11月17日),同盟会员程稚周响应武昌起义,在颍州农学堂召开“安仁会”(同盟会在颍州的下属组织)会员大会,宣布颍州独立,并建立淮北国民军。清颍州知府长绍、阜阳县知事胡汝霖闻风潜逃。在此前10余日寿州已光复,随即成立以王庆云为总司令的淮上革命军,并派副司令张汇滔率军北伐,进抵颍上。程稚周亲往劳军。十月四日(1911年11月24日)淮上军入颍州。程随即督淮北军光复太和、涡阳。
这时,清河南布政使倪嗣冲奉袁世凯命,率清失入皖。行至太和境内,接清内阁南北议和电报,同时又接袁世凯密电,令继续进军。于是倪嗣冲率清军步兵两营、炮兵一队、马队两棚南下。十月二十日陷太和后星夜来攻颍州。张汇滔指挥淮上军固守,倪嗣冲围攻3日夜不得逞。二十三日周家凯率地主武装助倪攻城,倪又派吴兆璜策动被张汇滔收编的清军巡防营管带朱启勋作内应,十月二十五日攻陷颍州。张汇滔缒城出走。
倪嗣冲入城后,清军挨家搜捕,见无辫或带寿凤口音者即视同淮上军,将所俘500余人,屠杀于五门楼前。
六、阜阳“四·九”武装起义
1928年4月9日,在皖北古城阜阳,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领导这次起义的有驻阜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高桂滋部)教导团,驻太和的第十军(杨虎城部)军校以及中共阜阳地方党组织领导的农民赤卫队。这次起义,建立了安徽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在黄淮平原上第一次成立了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在阜阳地区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阜阳传播,1925年春,阜阳开始有党的活动,第二年春,阜阳县就有行流、插花、城关3个党小组,有党员30多人。1927年秋阜阳县委(临)成立,并成立了行流、插花、城关3个支部。四·一二反革命事件后,阜阳的中共组织被迫转入地下。1927年秋,杨虎城、高桂滋、肖之楚、王金韬部先后移驻阜阳、太和一带,这几支部队都有共产党组织。魏野畴、南汉宸、王世英、欧阳惕、胡伦等,均先后任过这几支部队党的领导人。
同时,中共阜阳支部,也根据魏野畴的指示,先后派周传业、周传鼎、李端甫、乔锦卿、刘宠光等党员深入农村、码头发展党员,建立工会和农民协会。阜阳周围行流集等乡发展农协会员6万多人,并从中选拔5000多人成立了农民赤卫队。
1928年初,蒋介石令十军“清党”,杨虎城“礼送”魏野畴、南汉宸等党员出境,自己也被迫离军赴日考察。
魏野畴离开十军后,遂于2月9日在太和主持召开紧急扩大会议,确定“皖北土地革命大暴动”的任务,并建立了中共皖北临时特委,由魏野畴任书记,下辖豫、皖边区10多个县委。会后,派大批党员去各地,全力准备武装起义。3月28日,魏野畴在阜阳城又主持召开了中共皖北特委扩大会议,正式建立皖北特委,由魏野畴任书记。会议决定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在阜阳举行皖北工农兵武装起义,成立工农红军和苏维埃政府,并详细讨论了起义方案。
4月5日,特委在阜阳城贡院街由马绍甫召开了阜阳各区负责人及高部内共产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会上各区汇报了起义的准备工作及群众的发动情况。
4月7日,正当起义准备加紧进行之际,十军代理书记宋树勋叛变告密。于是,魏野畴在阜阳西湖“会老堂”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起义时间提前在4月9日,并成立了皖北革命军军事委员会,魏野畴为总指挥,果断决定,以十九军教导团为骨干,农民赤卫队为基础。同时,教导团还成立了以胡怀西、申明甫为首的两个敢死队,约定以留守司令部烧厨房的火光为信号,特委并指示行流集赤卫队立即武装起来,编组5个赤卫大队约3000名队员,切断了阜阳至太和的电话线,解除了行流的地方武装。会后,派人通知插花庙、北苗集,回溜集等处的农协立即武装待命。
4月8日,魏野畴指示刘贯一立即赴界首,协助王铸九发动肖之楚的兵变,以响应阜阳暴动。晚,魏野畴在阜阳六中召集高部教导团党员干部会议,布置行动计划,与杜聿德等约定以文峰塔为集合点。
4月9日凌晨,起义爆发,两支敢死队攻击了留守司令部,捣毁了县政府,缴了武器库,打开了城门,因夜下大雨,点火信号未能发出,城外集中的近万名农协会员和赤卫队员未能及时赶到支援,城内起义者被迫分两路转移出城。一路由魏野畴率领200多人奔阜阳城西南老集,另一路由杜聿德率领300多人向阜阳城西北王官集进发。
9日上午,杜聿德率起义部队到王官集,与赤卫队会师后,召开了20000多人的工农兵起义誓师大会,宣布“皖北苏维埃和皖北工农红军”成立。大会选举李端甫、李烈飞为苏维埃政府正、副主席,昌绍先、杜聿德为工农红军正、副指挥。中午,魏野畴率起义部队到老集,被国民党十二军1个营和反动红学武装包围,魏野畴不幸被捕遇害,时年31岁。
4月11日,皖北工农红军正准备西进,不料,国民革命军十九军留守司令王守信集骑兵和地方民团数千人三面包剿而来,红军打退敌军多次进攻,终因弹尽无援,众寡悬殊,向北撤退。李端甫等率部分战士突围,昌绍先等80多名官兵在掩护中牺牲,杜聿德等20多名官兵被俘后英勇就义。亳县县委秘书长张励五,中共阜阳县委书记乔锦卿也被捕牺牲。
至此,阜阳、太和、亳州等皖北十余县,一片白色恐怖,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阜阳“四九起义”是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的一次较大的革命行动,它鼓舞了人民群众,削弱了国民党反动派在皖北的部份基础。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它撒下了革命的火种,迎来了革命的最后胜利。毛主席在谈到“阜阳四九起义”时说:这次暴动虽然失败了,但它点燃了皖北的革命烈火,胜利真是来之不易,中国革命牺牲了多少好同志啊。
七、蒙城抗日守卫战
1938年5月初,日本华中派遣日军第九和第十三师团从蚌埠沿淝、涡河西犯,妄图强占蒙城、涡阳、永城,迂回包围徐州。5月6日,国军四十八军一七三师副师长周元率一O三三团2000多官兵抵达蒙城县城,设防抗击日军。5月7日上午,日军出动18架飞机轮番轰炸蒙城中大街,烧毁房屋1400余间。下午,日军3000余人逼近县城,与守军周元一O三三团激烈交战。至黄昏时,周元为接应救援两翼,率部杀出南门,重创日军。
5月8日,城外守军全部撤入城内,固守待援,由于担任侧击日军的其他国民党军行动受阻,未能接近县城,原定夹击日军的计划没有实现,同时日军又增援2000余人,遂包围了蒙城县城。
5月9日上午,日军以飞机3架,大炮30门为掩护发起总攻,多次冲进城内,均被击退。日军又调装甲车、坦克30余辆冲入城内,周元组织敢死队迎击,展开激烈的巷战,击毙和打伤日军1000多人。同时,守城官兵也伤之过半。
下午,周元集结300余人转战到水门街(今蒙城漆园街)北首,掩护凌云上团长等100余人突围,周元与贾、李二营长仍继续率部奋力拼杀,终因寡不敌众,为国捐躯。
日军继尔搜捕守城官兵,用铁丝穿手心押到文王庙塘边,全部用机枪打死,又大肆杀戮百姓,共计屠杀我军民3000余人,周元所率的2000多名官兵全部牺牲,同时,日军也损失惨重,蒙城失陷。
八、新四军游击支队抗日斗争
1938年9月,正值日寇西犯,中原危急之秋,彭雪枫受中共中央周恩来、叶剑英指示,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誓师东征,挺进敌后,抗日救国。彭支队进驻涡阳以北的新兴集,转战于豫、皖、苏边区广大地域。当时,涡阳、蒙城、亳县3县涡河以北地区,是豫、皖、苏边区根据地的重心之地,支队司令部就设于新兴集。彭雪枫支队不断派人来阜阳各地,促成了本地党组织迅速发展,各种抗日救国群众团体纷纷建立。涡、蒙、亳3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组建了抗日地方武装。彭支队在涡北创办了抗大四分校、拂晓报、拂晓剧团,为本区培养了大批革命人才,在此一年多时间内,经过大小上百次艰苦卓绝的战斗,创建了豫皖苏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由不足千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迅速壮大成近2万人的强大兵团。
1938年初秋,日军迫逼武汉,经常在淮河里出动汽艇向上游运送军用物资。一天,驻王化集的鄂豫皖边区抗日游击第三纵队获悉,翌晨将有敌艇去信阳,司令员黄瑞华当即部署一、二、三支队及卫士大队、红枪队、爆破队携带82迫击炮、重机枪等,于次日凌晨到达淮河北沿曹集,罗参谋长察看地形后,命各部部署就绪,即传来哒哒的马哒声。
敌艇黑夜行驶,前面有5艘开路,后21艘沿淮河北岸随行,一进伏击圈,两岸密集的炮火向敌艇压来,激战约一小时,所有汽艇全部击沉、击毁,敌官兵除中条九一上尉及5名士兵被生俘外,其余均被歼灭。
1940年3月31日,驻砀山日寇100余人乘7辆汽车开往永城慰问日军,我军得知此消息,准备在永砀公路伏击,当到达伏击地点时,敌人的汽车已经开过去了。于是又派侦察员去永城探听消息,了解到日寇将于下午乘车返回砀山,新四军第六支队即派了二、三十人挖断公路,部队就地隐蔽,准备伏击。下午,敌人汽车远远开来,到了缺口处停下,伏击部队即开枪射击,战斗半个小时,日军死伤几十人,敌人发出求救信号,此时部队子弹已打完,未能攻上,就主动撤离阵地。
4月1日清晨,10多辆日军汽车从砀山出动,向窑山集扫荡,企图三面围歼新四军一总队。
面对敌人大兵压境,特务连和教导队勇猛战斗,打退了敌人的3次冲锋,敌人的火力很强,部队无法坚持下去,有部分官兵伤亡,于是部队撤退到李黑楼。
敌人的攻势越来越猛,李黑楼也难以坚守,战斗从清晨打到下午,敌我双方都牺牲了百余人,终因敌众我寡,一总队失利。
1940年5月中旬,日军获悉六支队在涡阳新兴集将举行纪念“五卅”15周年大会。是月底,日伪南路500余人,北路300余人,东路100余人,西路数百人,四面包抄而来,6月1日,部队入会场不久,即遭到日伪军炮击。彭雪枫即命一总队,特务团一营,扼守集西南及守卫集南门外,特务团团长程志远、政委蔡勇率一部承担集东南防御,余部撤至永城县境。在集南,日军多次猛扑支队阵地,均被压回,之后,日军炮击桥口,桥口陷,至集南门外,特务团一营击退日军5次冲锋,程志远率四连一部,歼日军一临时指挥所,不久即遭攻击,退入孙楼坚守。下午,日军援军至,加强攻势,至5时,六支队先后撤出阵地,放弃新兴集。在集北5公里的梅庙,萧县总队阻击日伪军,长达4个小时,日伪军缩回永城。在集东丹城,六支队“天祥”部击溃日军进攻。西线日伪获知进攻失败,退回亳县。是役,击毙日伪军200多人,击毁汽车2辆。
1940年9月,八路军四纵五旅进驻蒙城板桥后,板桥集成为中共豫皖苏区党委(驻永城)通往中共淮北地委(怀远龙亢)的中间枢纽。11月17日,宿县日军二十一师团、蚌埠日军独立十三旅团各部计500多人和南坪集伪十五师1000多人,从南坪进犯桥板,被五旅打退,日伪军伤之400余人。下午,日伪军从西、北两侧向西北迂回,企图切断五旅后路,五旅从集西抗日沟撤到高刘庄。当日晚,八路军四纵队特务团前来增援,配合五旅向日伪发起强攻。次日凌晨,日伪军3000余人在南坪集结,分两路向南进犯,四纵特务团向东转移,五旅向西北转移。上午,特务团在石山子击落日机一架,又在王集与东路日伪军激战,击毁日军汽车和坦克10多辆,特务团伤亡80多人。五旅于唐集南与西路日伪军激战,击毁日军汽车3辆,五旅伤亡30多人,19日,日伪军向宿县撤退。
新四军四师在开辟扩大和巩固豫皖苏边区民主抗日根据地艰苦斗争中,先后同敌伪顽进行大小百余次浴血战斗。毙伤敌人12489名,俘虏敌人7959人,沉重打击了日伪顽。3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四师英雄健儿为保卫豫皖苏边区人民的生命财产,为巩固豫皖苏边区根据地,为了豫皖苏边区人民的抗战事业,前赴后继,英勇战斗,流血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革命业绩永远铭记在豫皖苏边区人民的心中,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进。
九、阜阳保卫战
民国33年春(1944年4月底至5月初),日军在太平洋战事失利,妄图在中国大陆上打通陆路交通,使中国大陆上的日军和孤立在南洋的日军联系起来,依靠中国大陆作垂死挣扎。为打通平汉线,日军从郑州沿平汉线向南,发动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为牵制国民党第31集团军总司令兼苏、鲁、豫、皖边区总指挥汤恩伯所部40万兵力对徐州、郑州的增援,同时发动了对阜阳的进攻。
日军十三师团一个联队,汪伪军三个团,配备有炮兵、骑兵、空军,在田家庵、寿县一带集结,于农历四月初经正阳关沿沙河向颍上、阜阳进犯。
驻守阜阳的国民党第九十二军军长兼阜阳警备司令廖运泽,立即部署兵力英勇反击。派九十二军特务团迅即开往颍上抵抗。派李鸿慈率暂十四师以三十里铺为界,深沟坚垒,确保阜阳。城内居民疏散,街口巷尾构筑工事,准备和敌人巷战。三里湾渡口布一个加强营,阻敌强渡。河东布雷至三十里铺附近。派廖运升率第十七师调沙河东,保十四师左翼安全并相机袭击敌后勤部队与水上船只。派马彪(鸿达)率骑八师进驻阜阳城西南,控制由三十里铺至颍上西南地区,保持机动。派徐长熙率骑三师控制太和及附近,警戒涡阳、蒙城方面之敌,掩护全军后方安全。派洪显成率暂十三师驻阜阳西南张寨,为军豫备队。
战斗打响后,日伪军约1万多人,在空军掩护下向颍上猛攻,我军特务团且战且退、透敌深入。敌人误认为我军败退,长驱直入,进至颍上十八里铺;侧翼暴露。马鸿达师长即率骑八师向敌迎头痛击。骑八师5000多人,每人一支骑步枪、一把大刀,官兵强悍,作战勇猛,更掌握日本骑兵下马作战的惯例,乘敌下马之际发起冲击,马踏敌群,挥刀猛扑,敌骑队200多人仅20余骑逃生。
次日,日军在3架飞机和炮火掩护下,更大规模向我猛攻。我军退至六十里铺,增援六十里铺阵地右翼的阜阳县3个自卫中队,擅自撤离防地,右翼无人,敌集中优势兵力将骑八师包围,但骑八师亳不畏惧,反复冲杀,且以步枪击落日机一架,(坠毁在中岗村附近),我军骑八师政治部主任壮烈牺牲。廖运泽急令军特务团回师参战,暂十三师一个团紧急驰援,骑8师从左翼突破撤出阵地。敌即乘虚攻到阜阳城东南三十里铺,前锋达十八里铺。
阜阳守军严阵以待,并迅速调集各部军队合围,准备将敌聚歼于阜阳城下。为严肃军纪,将临阵逃脱的阜阳县警察局长谷朝瑞及3个自卫队中队长就地正法。
正当我军云集,打算聚歼敌人之际,进入阜阳十八里铺日伪军,因无兵力补充,并且平汉线会战已结束,又见阜阳防守坚固,便在炮火掩护下后撤。骑八师、军特务团奋勇追击,收复颍上、正阳关。此役,日军十三师团参谋长被我击毙,我骑八师副师长卢广伟也英勇阵亡。我军终于粉碎日军进攻,胜利地保卫了阜阳。
十、解放阜阳
民国36年(1947年)春,刘邓野战军在豫北反攻。为牵制郑州、开封之敌不能北援,豫皖苏军区在陇海、平汉两路交叉的三角地带组织小型战役,以配合野战军作战。
6月24日,豫皖苏军区独立旅和中原独立旅由太和原墙集出发,百里奔袭,当夜进抵阜阳近郊。阜阳城内仅有国民党地方团队1000余人,装备很差,没有战斗能力。25日拂晓,张才千率中原独立旅两个团分攻南门、北门。张太生指挥豫皖苏军区独立旅三十四团攻北门,三十五团攻西门。地方武装阜阳县大队配合战斗。解放军猛烈攻城,敌人稍加抵抗即纵火逃窜。县长汪廷霖率警保大队向袁集逃去。天明时解放军占领阜阳,歼敌150多人,缴获步枪56支。
解放军攻占阜阳后成立城防司令部,豫皖苏参谋长陈明意任城防司令。四城张贴“安民布告”,召开了工商界和知识分子座谈会。阜北县地方政府进行开仓济贫,同时没收阜阳八大家的财产分给群众,深受群众欢迎。
6月27日,解放军撤出阜阳。
民国36年(1947年),人民解放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华东野战军从山东南下,越过陇海线,挺进豫皖苏。华野六纵十七师四十九团,在副师长马长炎带领下,于10月上旬解放亳县、太和后,随即挥军南下,攻打阜阳。在阜阳城北,俘虏了逃向阜阳的太和县长仇天民和总队副胡海天。
10月11日拂晓,十七师四十九团迅速把阜阳包围,城内保警队两个大队约六七百人,闻风逃窜。天亮时解放军从西门进城。
解放军进城后,市民纷纷燃放爆竹、送茶送水,夹道欢迎。阜北县民主县政府县长陈韧找人刻一枚民主县政府大印,县委书记张立治起草安民布告,四城张贴。召开群众大会,欢迎社会贤达志士参加革命。把国民党的钱粮衣物发给老百姓,打开监狱释放关押人员,有十几个国民党自卫队员因与解放军有联系被关押,释放后有30多人参加了阜北县大队。在专员公署后院仓库里缴获步枪40多支及部分子弹、手榴弹。
第三天,国民党开来两团援军。解放军从城西门撤出,沿沙河北去。
民国37年(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2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转出大别山,进到淮河、陇海路之间,3月初于洛阳战役打响后拟乘势举行阜阳战役。同时,国民党被迫由全面防御改为分区防御,在阜阳设第十四绥靖区司令部,任李觉为司令官,刘晓云为参谋长指挥整编七十四师之整编五十八旅(旅长罗幸理)。原七十四师在孟良崮被歼后,蒋介石以原七十四师军官教导团为骨干,又抽调其他兵力重新组建,称为整编七十四师,师部驻蒙城,所辖整编58旅驻阜阳。
整编五十八旅辖一七二团、一七四团及工兵营、辎重营、特务连,卫生队,全旅官兵约9000余人。兵力部署:以城西南模范监狱、西关第一打蛋厂、城西北第二打蛋厂为核心据点,作为阜阳城三个支撑点。一七二团防守一、二打蛋厂,一七四团防模范监狱及城西南阵地。旅工兵营防守城东文昌阁至奎星楼一线阵地。旅特务连防守南门城墙。绥靖区司令部新成立之特务营防守西城墙刘公祠南北一线。
3月2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一纵与十一纵在沈丘、临泉地区会师,进行一周水网地区作战训练。25日奉命东进,围攻阜阳。
3月29日,第十四绥靖区司令官李觉到阜阳上任。同日,解放军扫清外围,进攻阜阳。十一纵九十五团在城北白庙歼敌1个连,九十七团在张三湾歼敌1个营,十一纵独立支队在插花庙西宋楼歼整编七十四师辎重队140余人,缴获7辆汽车及部分弹药装备。此后国民党空军“黄海机群”连续数日向阜阳空投守备物资。
3月30日凌晨,在杨勇、苏振华指挥下,一纵二十旅攻东关,毙敌300多人,二旅攻南关,一旅为第二梯队。十一纵三十一旅、三十二旅、三十三旅攻北关。豫皖苏军区独立旅攻西关。31日,二旅四团攻占文峰塔,歼敌1个加强排,二旅五十九团攻占三里湾歼敌1个营。二旅五十团攻战东关后猛攻东城门,守敌以火焰喷射火烧东关,五十八团团长郄晋武率领战士奋勇猛扑,虽两次攻城受挫,但保住了东关阵地,全团伤亡600余人。黄昏后一旅二团到东关与五十八团换防。
经过数昼夜激战,双方伤亡甚大,解放军大炮多在大别山未带出来,敌人凭借优势美式武器装备固守,阜阳城攻克不下。蒋介石一面派空军连日对解放军攻城部队及后续部队轰炸,扫射,一面调集张轸、邱清泉等兵团共20个旅在纵深策应,企图合击解放军主力,援阜敌军新五军邓军林师及川军第二十一师李文密部已进抵利辛、马店。4月2日,为打破敌人部署,寻歼张轸兵团,刘邓电令一纵、十一纵停攻阜阳,后转至太康、柘城方向牵制敌人。
4月7日,敌整编七十四师入阜阳。七十四师在阜阳盘踞数日后,于7月29日夜奉命撤离,次日阜阳守敌全部逃窜,7月30日解放军入阜阳,阜阳解放。
附:日本侵略军在阜阳地区暴行录
1938年4月25日,9架日军飞机轮番轰炸、扫射阜阳,并投掷烈性燃烧弹,全城一片火海,烟云蔽日,城内多处中弹,大火从城北门烧到南门,延烧两昼夜,炸死炸伤1100多人,炸塌烧毁房屋两万多间,阜阳城街上横七竖八躺着一些肢体不全的尸体,树梢上挂着断肢断腿及妇女们连着头皮的发辫,其景惨不忍睹。
1938年5月间,日寇连续两天,出动飞机12架在颍上城疯狂轰炸。轰炸后,颍上县城象个乱葬岗子一样,被炸毁房屋1000多间,炸死100多人,其中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全家4口人都被炸死。5月至8月,日军盘踞的蒙城县,将牛王铺张寨张景秀绑在大树上零割至死,将双涧100余群众赶到大房子里活活烧死,打死板桥群众40多人,焚烧房子1800多间,奸污板桥集南朱庄青年妇女20多人。5月9日,日军飞机数架,轰炸亳县城,在北门口和青云路投弹数枚,死伤群众40余人。21日上午,日军又出动飞机9架,分批次袭击亳县城南集镇,炸死炸伤75人,烧毁房屋350间,死牲畜600余头,货物损失在当时达百万元以上。
1941年元月6日,日寇飞机27架,轰炸阜阳大田集,投炸弹200多枚,炸死炸伤群众500余人。
据遭日机轰炸的蒙城、涡阳、亳县、颍上、阜阳、凤台6县统计,日机先后轰炸22次,炸毁房屋32000多间,炸死炸伤我人民群众3000人之多。
日军在侵占阜阳地区的县镇时犯下的罪行也是触目惊心的。
1938年6月7日,日本侵略军第二次侵占颍上县城东部的鲁口集,第二天火烧鲁口集附近约30户人家的一个庄子,还将一个看菜园子的余二砍成几截后放在缸里用盐浸,光沫河口的一片苇子地一次被日军杀死的老百姓就有几十人。
同年8月7日早晨,日本侵略军乘汽船沿淮河西进,到颍上南照集时,汽船靠岸后,烧毁房屋1000多间、杀死200余人,集上有100多妇女被强奸,杀吃猪、牛、羊、鸡、鸭2000多只。在中秋那天,淮河北岸的润河集也遭到残害。是日天亮,鬼子就进集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到下午3点左右离去,仅十多个钟头就杀死赶集的农民和集上的百姓300多人,烧毁房屋1000多间,烧毁粮食29万公斤之多,被奸污的妇女达40多人。
1940年2月20日,日本侵略军500余人,乘汽车54辆、坦克10余辆,进犯王老人集。时国民党某连驻防,经激战,终因寡不敌众,死伤30余人,被俘70余人。日本侵略军惨无人道地将被俘国民党士兵用铁丝穿手心,然后拉到百子庙用机枪扫射死。日寇在退走时,还在老百姓家里的面缸、饭锅、水桶及食物上拉尿拉屎,放火烧毁900多间房屋。
1938年5月29日上午7时,日军进犯高炉集,6个村庄被杀死男女老幼53人,100多名妇女被奸污。
据蒙城、涡阳、亳县、颍上、阜南、阜阳、太和、凤台8个县不完全统计,日寇共杀死我无辜百姓4091人,杀伤1000多人,烧毁房屋53850间,奸污妇女达1238人之多。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