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机构
1951年4月,中共阜阳地委内设统一战线工作部(简称统战部)。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统战工作因受批判、冲击而中断。1968年7月,阜阳地区革委会成立后,政工组内设群众团体工作小组,负责统一战线方面的工作。1973年4月,设立统战小组。1976年3月,恢复中共阜阳地委统战部。内设办公室、统战科,下属有地委对台办公室,行署民族宗教事务处。
二、主要工作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始终运用了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取得了各项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1、土地革命时期的统战工作
民国16年(1927年),中共阜阳临时县委与国民党合作,参与组建国民党阜阳县临时党部,建立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同年秋,国民党实行“清党”,破坏国共合作。共产党转入秘密斗争。民国17年(1928年),中共皖北特委在驻阜阳、太和的国民革命军中开展兵运,准备革命暴动。
2、抗日战争时期的统战工作
抗日战争开始后,新四军游击队,认真执行统一战线,坚持国共合作,创建了豫皖苏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当时采取统一战线的形式是:
①利用各种关系(同学、老乡、亲戚等),派人打入国民党军政内部,取得合法身份,开展统战工作,促使国民党军队与新四军合作抗日。
②参加国民党建立的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以下简称动委会)和工作团,掀起民众抗日救国热潮。民国27年(1938年),属国民党五战区的中共阜阳组织团结了愿意抗日的国民党阜阳督察专员郭造勋在阜阳及专区各县先后建立“动委会”和工作团,并发动群众成立“农民”、“工人”、“青年”、“妇女”等抗敌协会。各县动委会主任一般是国民党的县长兼任,工作团团长都是共产党员。阜阳专区成立动员指导处,领导全区、各县的“动委会”和工作团。为便于公开活动,中共皖北特委决定朱鸿翔任动员指导处干事,党内任中共阜阳县委书记,其他各县工作团内大都有中共组织(小组或支部)。他们公开分组深入农村、城镇街头贴标语、办墙报、讲演、唱歌、演文明戏、办报(亳县办有《动员导报》、蒙城办有《前锋报》、阜阳办有《淮上青年》、《淮涛》、《淮流》、太和办有《新群众报》、涡阳办有《动员三日刊》等)等方式向民众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同时举办保甲长训练班,培训一批基层骨干,结业后经县长任命为区、乡、保干部,掌握部分区、乡、保政权;并秘密发展中共党员,为豫皖苏抗日根据地输送了大批优秀干部。
③建立新四军联络处、办事处,公开以新四军代表的身份与国民党军、政当局打交道。民国28年(1939年)初,新四军游击队在亳县城里建立联络站,后在涡阳城里建立新四军联络站。在亳县和余亚农率领的皖北人民抗日自卫军联络,涡阳联络站长任泊生与阜阳专员郭造勋和各县县长打交道,帮助为新四军筹粮、筹服装,并以新四军司令员彭雪枫的名义到沈丘与国军骑二军军长何柱国打交道,与何订立互不交锋的协定。
④对地方武装和对地方名绅、知识分子争取教育、团结工作。如:鲁雨亭所部的地方武装,坚持抗日,经统战工作,鲁率所部近千人加入新四军,被编为游击支队第一总队,后鲁雨亭加入中国共产党。又如:涡阳城开明绅士田丰老先生,经统战教育后,日寇陷涡阳城,传他出任伪县长,他连夜跑到新兴集,投奔新四军。阜阳抗战中学教导主任任崇高,经特委书记周季方做工作后也到根据地参加革命。
⑤对各种会门的争取、改造和对日伪军的分化瓦解、争取工作。如:亳县红枪会头目经统战工作后被游击支队收任为参谋;又如:彭雪枫派支队司令部敌工部长刘贯一到驻郸县集的伪军王崎雨部开展统战工作。后支队机关、后勤和卫生人员都住在王防区里,新四军东撤,又得到王的掩护,安全越过津浦路。
3、建国后的统战工作
建国初期,中共阜阳地委和各县委统战部,团结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广大知识分子、工商业者、民族宗教界爱国人士积极参加土改、镇反、抗美援朝、思想改造和“三反”、“五反”运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1953年,根据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进行“一化三改造”的过程中,全区各级党组织通过统一战线动员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参加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对农业、手工业通过合作化道路进行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进行了改造,到1956年底,全区852个大型工商业全面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29109个中小型商业和12451个手工业全部实现合作化,从而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根据他们对国家贡献大小和本人专长,分别进行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全区安排担任正、副厂长、经理职务的41人,担任科股长、门市部主任的近200人。阜阳、界首、亳县3县政协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人员担任政协副主席、常委、委员和人大代表,从而调动了他们为国家建设服务的积极性。
4、落实政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阜阳地委及各县市委及时成立落实统战政策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地、县直大的单位同时设立相应的办公室共253个,抽调1738人办案,其中专职人员480人,兼职人员556人,临时抽调的702人。先后为在“反右”和“文化大革命”等历次政治运动中被错批错斗的统战对象14392名落实了政策,平了反,解决各类问题16741件。其中:
①改正右派:全区在1957年至1959年,共划右派6180人,四种人2524人(中右、疑似右派、右倾、反社会主义分子)。除1962年至1964年甄别平反3675人外,其余的5029人,此次全部给予平反和改正。因右派问题株连的5585人,7668件,平反后,安排工作的4014件,恢复身份的271件,补发扣发工资26件,收回城镇户粮关系1494户,4707人,修改政治结论1384件,给予生活安置的351件,其他方面128件。
②起义投诚人员:1985年审定2388名起义投诚人员身份,颁发了证书。全区起义投诚人员受各种错误处理的1095人,各类问题830件,全部得以落实解决,其中:退还被占私房6件,归还查抄财物39件,补发扣发工资8件,恢复城镇户粮关系70户225人,安置工作179件,恢复身份135件,给予生活定补或安置的275件,其他问题118件。
③工商业者:全区落实政策的原工商者工商界人士944人,1012件中,退还被占房产5件,归还查抄财物18件,补发扣发工资34件,恢复城镇户粮关系33户107人,安置工作246件,恢复干部身份66件,给予生活安置16件,其他594件。
④民主党派成员18人和其他统战对象5718人,5741件,落实了政策。
⑤全区落实政策的宗教界人士63人,112件中,退还被占房产43件,归还查抄财物12件,补发扣发工资3件,恢复城镇户粮关系12户,28人,安置工作5件,恢复身份4件,其他方面5件。
⑥阜阳等城镇部分少数民族,移居青海又返还原籍问题,经报请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收回126户,639人。
⑦全区被落实政策人员中,安排任县、市人大代表的88人,任县、市政协委员的347人,并有74人被提拔到领导工作岗位,其中:县处级13人,科局级61人。
经过审定落实,至1985年底,全区统战对象有:黄埔军校同学会会员228人;起义投诚人员2388人,其中:起义2271人,投诚117人;非党知识分子844人,其中:高级兽医及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126人,工程师63人,农艺、畜牧师49人,经济、会计、统计师42人,讲师和中教5级小教3级以上教师559人;宗教界上层人士104人,其中:天主教神父2人,修女7人,基督教长老5人,传道士6人;佛教和尚17人,尼姑35人,伊斯兰教阿訇30人,道教传道士2人;省文史馆员和知名人士10人;原工商业者169人;少数民族计21个民族76756人;基督教信教徒162391人。
三、对台工作
1975年以前,对台工作对外不公开,中共阜阳地委仅配1名对台工作专职干部,在地委宣传部内办公。1980年,地、县市成立对台办公室,属地、县市委统战部管理。1981年2月,地、县(市)委分别成立对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做好发展阜阳与台湾的各项交流活动,做好台胞的接待、安置工作。
1、首先对去台人员进行全面普查,至1982年统计,全区有去台人员954人,其中:上层人士55人。全区有台属1149户,7944人(居住农村的6864人,城市的1080人)。台属与去台人员通信通汇的有633户。
2、为台胞台属被历次运动中错批错处的案件复查平反,落实了政策。全区平反的34人、370件中,有退还被占房产25件,归还查抄财物35件,补发扣发工资8件,恢复城镇户口26户196人,安置工作137件,恢复身份46件,修改政治结论56件,给予生活安置21件,其他方面16件,全部落实了政策。如:阜阳市落实台属政策110多件,帮助56名台胞台属子女参军入伍、升学、户口农转非,并安排52名台属子女到有关企业就业。全区有30名台胞台属分别当选为省、县、市人民代表,或政协委员、常委。仅阜阳市就有8名台胞台属当选为市人大代表,2人当选为省政协委员,20多人当选为市政协委员。全区还有不少台属获得劳动模范、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和先进生产者、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3、接待回来探亲的去台人员
1982年9月,去台人员张怀善夫妇,回临泉老家探亲,受到临泉县委统战部的热情接待。
1982年10月,去台人员王连珠回涡阳老家探亲,受到涡阳县统战部的热情接待。
1983年7月,驾机起义归来的原台湾国民党陆军航空队少校分队长,现任解放军某航空学校副校长李大维回阜南老家探亲,受阜南县和阜阳地、县、市党政领导人热情接待。
4、安排去台人员回来定居
阜阳地区原有台湾籍同胞8户31人。1977年,原籍阜阳县袁寨去台人员武辛田,回来定居后被安排在袁寨供销社工作;1981年去台人员李立回来定居,被安排在阜阳县行流供销社工作,后被选为县政协常委;1982年去台人员严良济(阜南人),回来被安排在阜阳肉联厂工作。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