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邮路
清光绪二十七年(1897年),颍州府邮局开辟阜阳——颍上、阜阳——正阳关、阜阳——寿县、阜阳——太和、阜阳——亳州、阜阳——周家口等6条邮路。民国建立后,废府存县,阜阳县邮局除保存上述邮路外,增辟阜阳——固始、阜阳——蒙城、阜阳——涡阳、阜阳——界沟(今界首)等邮路。建国后,全地区普遍通邮,1952年5月委托汽车管理单位,开辟阜阳——亳县、阜阳——临泉、阜阳——界首、阜阳——太和、阜阳——正阳关、阜阳——蒙城、阜阳——颍上、阜阳——蚌埠、阜阳——阜南、阜阳——涡阳等汽车邮路。1975年,增辟阜阳——徐州火车邮路。至1985年,地区邮电局共有各种邮路20条,总长792公里,日邮路行程1589公里。
省际邮路:阜阳至徐州的火车邮路,1975年9月1日开通,全长223公里。租用403次、404次火车邮箱一节,每日往返1班,沿途设插花、永兴、东城、西潘楼、江集、双庙、涡阳、龙山、青疃、临涣、百善、青龙山、濉溪、淮北、岱河、萧县、段园、徐州共18个交换点。
省内自办汽车邮路3条,即:阜阳——阜南汽车邮路,1977年5月20日开通,全长46公里,每日往返1班,沿途设三塔,小田集两个交换点;阜阳——颍上汽车邮路,1977年4月1日开通,全长59公里,每日往返1班,沿途设三十里铺、六十里铺、东十八里铺3个交换点;阜阳——界首汽车邮路,1974年8月1日开通,全长77公里,每日往返1班,沿途设宁老庄、闻集、太和、税镇4个交换点。
省内委办汽车邮路2条,即:阜阳——亳县汽车邮路,1952年5月开通,全长125公里,每日往返1班,沿途设双浮、倪丘、淝河口、十字河4个交换点;阜阳——张村汽车邮路,1954年3月开通,全长54公里,每日往返1班,沿途设伍明、王人、汝集3个交换点。
农村委办汽车邮路两条,即:阜阳——乌江汽车邮路,全长44公里,每日往返1班,沿途设正午、枣庄、老庙3个交换点;阜阳——口孜汽车邮路,全长25公里,每日往返1班,中余设袁寨交换点。
农村自行车邮路5条,即:阜阳——王店自行车邮路,全长9公里,每日往返1班;宁老庄——行流自行车邮路,全长5公里,每日往返1班;伍明——苏集自行车邮路,全长6公里,每日往返1班;马寨——驿堂店邮路,全长4公里,每日往返1班;闻集——苏屯自行车邮路,全长12公里,每日往返1班。
市内摩托车邮路5条,即:邮电局——火车站摩托车邮路,全长7公里,每日往返4班;邮电局——汽车站摩托车邮路,全长1公里,每日往返4班;邮电局——邮车站摩托车邮路,全长2公里,每日往返4班;邮电局——西郊支局摩托车邮路,全长3公里,每日往返1班;邮电局——各信箱邮路,全长15公里,每日开箱取件两次。
二、邮件
清末,邮政开办信函(包括明信片)、新闻纸、贸易契、印刷品、盲人读物、货样等邮递业务。民国时期,除保留上述业务外,增办商业传单、平快信函、保险信函、航空邮挂及军邮业务。
建国后,先后开办平挂信函、保价信函、明信片、特种挂号信函、包裹邮寄(含保价包裹、普通汇款、航空汇款、电报汇款、特种汇款、高额汇款、定额汇款、机要邮件,报刊发行、印刷品邮寄等业务)。
信函邮寄:据1939年5月《安徽省邮政统计日报资料》载:当月阜阳邮局寄邮信函14442件,新闻纸1516件、明信片547件、印刷品588件、航空信函69件。阜阳解放后的1949年4月,寄发单挂信函2.432万件、全年寄发信函24.08万件,1957年,全年寄发各类信函105.13万件;1986年,全年寄发信函347.14万件。
包裹投递: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颍州府邮局曾开办包裹邮寄业务。抗日战争爆发后,交通受阻,此项业务中断。1949年12月,重新开办保价包裹邮寄业务。1982年后,寄发包裹者日渐增多,又增办乙类保价包裹业务。根据历年资料记载:1950年全年寄发包裹0.33万件;1957年全年寄发包裹1.26万件;1980年全年寄发包裹4.08万件;1985年全年寄发包裹2.84万件。下降原因,主要是市场商品丰富,无须托外地购买日常用品。
汇兑储蓄:阜阳货币汇总业务,与开展包裹寄投业务的时间同。民国22年(1933年)增办电报汇款业务,有定额、不定额两种。阜阳解放后,恢复了货币汇兑业务,先后开办普通汇款,代收货价、航空汇款、小额汇票、电报汇兑、特种汇款、高额汇兑等项目。
解放初期,定阜阳邮政局为电报汇款转汇局,负责正阳关、蒙城、涡阳、太和、颍上、临泉、界首、三河尖、凤台、洄溜等地的货币转汇业务。同时负责亳县、界首、太和、涡阳、临泉、颍上、三河尖、霍邱等局的票款协办业务。鼓楼南、鼓楼北、北关外、三塔集、大田集、王老人集、六十里铺、伍明、行流、朱寨、李集、板桥、苗集、洄溜、茨河铺、马店、程集、枣庄、焦陂、董集、新村、龙王堂、苏集等代办所开办小额汇票。1953年实行新制普通汇票。汇票由汇款人挂号寄出,收款人凭汇票到邮局领取。1959年实行新邮政汇兑制度,汇票由邮局传递,汇票最高限额由300元放宽至1000元、5000元。公款邮汇不受限制,但最低限为10000元。最初,汇款100元以下者,汇费0.05元;1953年,同样汇票收汇费0.2元;稿费按1%收汇费;1958年全国统一汇率,每汇1元收汇费0.01元。航空汇款除按规定收取汇费外,加收航空费0.2元。1980年起,电报汇款除缴纳汇费外,每张收电报费0.5元。1950年,全年发出汇票0.33万张,1957年全年发出汇票2.67万张,8年增长7.1倍。1958年全年发出汇票3.22万张,1978年全年发出汇票3.92万张。21年增长0.76万张,年递增1%。1985年上升至10.72万张,7年增长2.73倍。年递增15%。
1950—1985年出口汇票及收入一览表

报刊发行:邮政发行报刊源远流长,汉唐时期的《邸报》就是由邮驿传递。民国时期,阜阳县邮政局发行的有《申报》、《大公报》。为数不多,更多的报刊由报贩推销。1949年,邮局年发行《中原日报》3960份,《晚北日报》8050份。连同其他报纸,年发行13737份,1950年,邮局正式办理全国性的报刊发行业务。
报刊发行,以预订为主,兼顾零售,发行量不大。据统计,自1957年至1977年的20年间,年平均发行10万张左右。1979年至1985年的7年间,年平均发行各种报刊23.51万份,其中报纸461种,杂志1887种,发行量最大的报刊有:《人民日报》、《安徽日报》、《参考消息》、《中国电视报》、《安徽法制报》、《中学生》、《中国少年报》、《文摘周刊》、《文汇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安徽青年报》、《党员生活》、《半月谈》等。
在报刊发行上,还设报亭、专柜开展零售。1959年,设报刊零售员4至5人。1982年,设报亭和报刊专柜10人,由邮局待业知青担任零售员。1985年,报刊零售点、亭增加至23处,零售报刊234种,收发行费35.24万元。现全区有报刊发行点157个、报刊发行员175人,为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良好作用。
1953—1985年报刊发行一览表

机要信函:解放初期,党、政、军机要信函的传递,仍采用老解放区的办法,由负责“交通”的人传递。民国37年(1948年),阜阳市成立交通局,设2个交通班,党、政机关的文件,由交通班传递。1953年,中共阜阳地委设交通局,地委、行署的文件由地委交通局传递。1957年,中共阜阳地委交通局合并于阜阳地区邮电局,成立阜阳地区邮电局机要通信股,股下设业务组、交通班,负责全区县级以上党、政机关的机要文件传递。不久,全区县级以下党政机关的机要文件均交邮电局机要通信股传递。机要通讯股设机要邮路7条,委办汽车传送。火车邮路开辟后,将机要邮路减为两条,邮路总长140公里。市内机要文件日传两次,由自行车、摩托车投递。
1957—1985年机要通信情况一览表

三、投递
民国初期,信件、包裹,雇工运送。民国29年(1940年),邮政局设1名信差、7名邮差。近处信函由信差徒步投递,远处邮件由邮差背运,酷夏不停,严冬不懈,薪金低下,苦不堪言。解放后,城市设投递员3人,区乡设投递员15人,负责各条邮路的投递工作。1952年,配给乡村投递员每人自行车1辆,减少了徒步之苦。1954年后,国家经济形势好转,投递量逐日逐月增加。邮递员人数随着投递量的增加而增加,远程邮件运送用汽车,近程邮件运送用摩托,减轻了邮递员的劳动强度。1980年,设大户段,大宗邮件用三轮摩托、汽车投送。至1985年,市内37个道段(其中大户段2个),设投递员60人,配自行车60辆,另配三轮摩托2辆;农村26个支局(所),投递线路92条,设投递员69人,并雇用乡邮递员43人,配给自行车60辆。投递频次:城市日投2次,郊区日投1次,偏远地区投递每周不得少于3次。
从1983年以后,在全市163幢楼房513个单元设立341个信报箱,极大方便了群众。对此,省邮电局召开现场会,在全省予以推广。
四、集邮
民国13年(1924年),位于阜阳城的省立三师、省立六中(全称:安徽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安徽省立第六中学)的一些师生受上海神州邮票研究会的影响,即到处搜集邮票,开展集邮活动。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学生随校内迁。抗日战争胜利后,成达中学、安徽中学的个别学生又燃起集邮念头。阜阳解放时,参加集邮活动者约40人。
解放后,学生中开展了集邮活动,“文化大革命”袭来,视集邮为异端,一些珍贵邮票被查抄。1979年以后,参加集邮者越来越多,邮电局为满足集邮爱好者的愿望,设专柜出售各种纪念邮票。1982年元月,广大集邮爱好者自发成立“阜阳市集邮协会”,并在市少年宫举办“阜阳市首届邮票展览会”。地区邮电局将邮票专柜改为集邮门市部,配备专业营业员,除出售邮票外,还出售集邮册、邮折以及服务于集邮的书籍和用品,邮票销售额:1981年为0.37万元,1982年为0.61万元,1983年为1.50万元,1984年为2.68万元,1985年为9.16万元。随着邮票销售额的不断上升。1985年地区邮电局将集邮门市部上升为“阜阳地区邮票公司”,实行新邮票预订制度。当年,预订新邮票者为1769户。
五、邮运
阜阳地区邮电局邮政的业务量不断加大,1980年后,每日接发火车、汽车25个车次运进的进口邮件,每日火车、汽车18个车次运出的出口邮件,总件数在2400袋(捆)左右。1985年,全年转运、接发邮件6792万袋(捆),其中,属于铁路邮运5211万袋(捆),属于自办汽车邮运1389万袋(捆),属于委办汽车邮运192万袋(捆)。火车邮运,每个车次派押运员3人;自办汽车邮运,每个车次派押运员2人;委办汽车邮运,每个车次派押运员1人。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电信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