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商业企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的经济政策,在流通领域,由“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商业管理体制,改变为开放式、多渠道、少环节的流通体制,允许农民经商办企业,参与发展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1980年,全区乡镇企业已办起商业门市部479个,货栈70多个,其中太和县兴办商业网点88个,旧县镇农机厂率先实行产销一条龙,在上海设立代销门市部,2个月中销售圆盘印刷机67台,扩大了销售,推动了生产。蒙城县1年中兴办商店和农药门市部209个。阜阳县袁寨贸易货栈开办10个月,经销化肥1500吨,自行车300多辆、缝纫机300多台,以及桐油、机油、毛竹、元竹、水泥等,获利3.5万余元。1984年,地区和11个县、市乡镇企业局先后成立供销公司或供销经理部,大部分区、乡企业办公室成立供销网点,为乡镇企业采购、代销生产、生活用品,采取以销订货、方便群众的方针,形成集体、个体、产销企业主管部门共同兴商,以商活农的新局面。1985年,全区商业网点已达646个,其中乡镇办467个,村办179个,从业人员5225人,销售总额达4803万元。乡镇商业开始由分散经营、单一品种向多种经营、工贸联合发展。太和县供销公司,是一家合资经营的股份有限公司,占地15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该公司拥有冷冻厂、罐头厂、酒厂和销售门市部,主要经营针织、百货、五金交电、日杂,并兼营汽车运输、农副产品购销,1985年商业销售额500多万元,曾多次受到地委、行署表彰。太和县贸易货栈,集商贸、服务、运输于一体,经济效益亦十分显著。太和县皮条孙撕膜绳专业市场的形成,推动了皮条孙镇的兴建,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缝纫业、食品业、医疗卫生、广播、电视、文化、图书等应运而生,新修公路14公里,建涵洞19个,使一个穷乡僻壤、古老落后的小村庄发展成为一个繁荣兴旺、四通八达的自然镇。该镇撕膜绳产品近百种,从事生产加工人数1.2万多人,带动周围200多个自然村,有6000多个专业户,有8000多名推销员,把产品推向全国各地,集市贸易成交撕膜绳每年达6000多万元。全区现有商业企业4万多个,从业人员达97841人,年销售额8.5亿元左右,约占乡镇企业第三产业总产值的48%。1986年,全区开展第三产业优质服务评比,有77家商业企业被评为全省乡镇企业系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二、饮食业
1979年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富余的农业劳动力,按照自身特长,各寻经营门路,走向市场经济。许多农民进入集镇、城市、交通要道、旅游点开饭店、酒店、餐馆、小吃部。本钱小、人手少的,或摆摊设点,或流动叫卖,诸如烧饼、油条、烙饼、汤锅、砂锅、火锅、包子、糯米卷、水煎包、豆腐脑、芝麻糊、粉鸡、拉面、油茶、汤、辣汤、大馍、羊肉串、面鱼子以及面条、稀饭、饺子、馄饨、酒米酵、麦仁酵等等风味小吃,充满地方特色,价格低廉,方便食客,十分适应固定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市场需要,深受广大食客的欢迎。有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饮食,采取亲传亲、邻传邻的办法,投亲靠友,走出家乡,到大中城市、建设工地、火车站、港口设摊叫卖。利辛县王市、马店的烧饼炉有数百户扩散到全国30多个城市;利辛县孙集镇纪小庙的米酵子,是数辈人的祖传手艺,有近百副担子在10余县、市城里叫卖。全区现有饮食业10136个,从业人员25511人,年销售收入21376万元,占乡镇企业第三产业的12%。随着整个社会经济实力增强,饮食行业也不断壮大自己,一是由过去的单一经营,走向综合经营;二是中小型饮食业,朝着名、特、优方向发展;三是个体饮食户朝着联户方向发展。阜阳县中原旅社,是一个综合性服务企业,设有旅馆部、餐饮部、商店、浴池、俱乐部、录相厅、停车场等设施,并为顾客代租汽车、代购火车票、飞机票、代办长途电话、出租各类生活用品等,实行一条龙、全方位服务。该企业不断改善服务设施,增加服务项目,固定资产已达百万元,年收入40多万元,创利润3万多元,1986年被评为安徽省乡镇企业系统优质服务单位,被阜阳县评为优质服务先进集体、文明卫生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长话先进代办点等光荣称号。界首县昌盛宾馆,设有高、中、低档房间45套,内设豪华餐厅,拥有200平方米地下舞厅,集娱乐、餐饮、茶座于一体,顾客云集,应接不暇。
三、服务业
1984年初,全区乡、村办服务企业245家,其中乡镇办158家,村办87家;从业人员2083人。1984年中央1号文件下达后,乡村服务业迅速发展,出现集体办、联户办、个体办的新局面,旅馆、浴池、理发、照相、洗染、修理业等应运而生,全区已有各类服务业12440个,其中乡镇办36个、村办62个、合作联户453个,个体11889个;从业人员30982人,年收入可达1.27亿元,占乡镇企业第三产业的7.1%。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