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前,阜阳地区人民群众杂食野菜不够充饥,衣服被褥难以遮体,茅草土房不能挡风雨,出门全靠步行,搬运则肩挑手提,生活极度困苦。逃荒在外、流离失所者年年皆有,少则数万人,多则数十万。有的饿死、冻死、病死异乡,尸陈荒野。
建国后,全区人民安居乐业,生活逐渐好转。但是,直到1978年,在“左”的错误指导下,经济建设屡受挫折,政治运动连绵不断,在物质上,精神上严重局限了人民生活的改善。广大农村农民在长时间里主食红芋面,衣色灰黑蓝,住的土草房,运行拉架车。谁家有辆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算是罕见的珍物。全区人民尚未从根本上摆脱贫穷。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7年,人民生活大变。无论是在物质方面还是在文化方面,也无论是在消费品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城乡人民生活都得到显著改善。其改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数量之多,质量之优,实为前所未有。阜阳人民的生活正在从温饱向小康型转化。
一、收入
1949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5元;197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2元。28年增加47元,年均增加不足1.7元。到198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至271元。改革开放8年增加179元,年均增加22.3元,是改革开放前年均增加数的13倍多。
1980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为297元;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增至412元。5年增加115元,年均增加23元,是改革开放前年均增速的3.4倍多。
在城镇居民中,尤以职工的收入增加最快。1952年,全区职工每人平均工资357.9元,1978年增至538.5元,26年增加180.6元,每人平均增加8.2元。到1985年,职工人均工资猛增至1085元,改革开放7年增加工资546.5元,年均增加78元多。改革开放7年增资数是改革开放前22年增资数的5.3倍多,年均增资速度是改革开放前的9倍多。
1949—1985年城乡人均收入情况统计表

二、食品消费
1956年,全区农民家庭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为:原粮199公斤,细粮31公斤,蔬菜84公斤,食油0.6公斤,植物油0.59公斤,猪牛羊肉1.04公斤,鲜蛋0.4公斤,鱼虾0.21公斤,食糖0.16公斤,香烟3盒,酒0.03公斤。1978年,农民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为:原粮222公斤,细粮107公斤,蔬菜53公斤,食油1.92公斤,植物油1.38公斤,猪牛羊肉3.91公斤,家禽0.1公斤,鲜蛋0.65公斤,鱼虾0.66公斤,食糖0.95公斤,香烟7盒,酒1.72公斤。1978年比1956年农民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原粮略有增加,细粮增加2倍以上,食油增加将近2倍,肉禽蛋鱼增加2.2倍,食糖增加将近5倍,香烟增加1倍多,酒增加56倍多。
1985年,农民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原粮224公斤,其中细粮195公斤,蔬菜58公斤,食油2.88公斤,植物油2.12公斤,猪羊牛肉6.15公斤,家禽1.04公斤,鲜蛋1.14公斤,鱼虾0.59公斤,食糖1.22公斤,香烟27盒,酒2.19公斤。除蔬菜和鱼虾外,比1978年不仅全面显著增加,而且在年均增加速度上改革开放7年超过改革开放以前22年数倍乃至十数倍。
部分年份农民家庭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统计表

从食品消费支出上看,1956年至1978年,22年增加10.6元,年均增加不足5角;而1978年至1985年,即改革开放7年增加92.96元,年均增加13.28元,是改革开放前年均增加数的26.56倍。
从食品消费构成上看,1985年比1956年,主食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而肉禽蛋蔬菜等副食、油糖烟酒等“其他食品”与在外饮食所占比重则成倍、数倍地增加。这证明农民食品消费在质量上有了显著改善,农民不再仅仅是要“吃饱”,而且正在向“吃好”转化。
部分年份农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及其构成一览表

全区城镇居民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在1980年粮食153公斤,鲜菜96公斤,植物油5.08公斤,猪肉11.15公斤,牛羊肉1.61公斤,家禽2.69公斤,鲜蛋3公斤,鱼虾5.48公斤,食糖2.63公斤,香烟14盒,糕点1.21公斤,瓜果3公斤。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主要食品消费较1980年:粮食、肉类、食糖、鱼略有减少;而鲜菜、植物油、家禽、鲜蛋、烟、酒、糕点、瓜果明显增加。其中鲜蛋增加1倍多,瓜果增加10倍多。
1980—1985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统计表

从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上看,1980年人均支出193.74元。至1985年,人均支出达247.88元,比1980年增加54.14元,增幅达30%以上。
从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构成上看,主食比重仅占食品消费总支出的24.99%,副食比重高达55.26%,烟、酒、茶和其他食品比重占19.75%。副食所占比重是主食所占比重的2倍多。根据调查的资料,阜阳地区大多数城镇居民,特别是经济上较为宽裕的职工家庭,在食品消费上注意力和支出重点,已经转向科学膳食、均衡营养。所谓高脂肪、高胆固醇的肉类已不再受欢迎;而富有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清淡食品、饮料则受到青睐。人们不再讲究食品的数量,而是讲究食品的质量。有部分城镇居民已经把药膳摆上日常餐桌,追求以膳食防治疾病和衰老,以达延年益寿或增强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和智力发育。
1980—1985年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及构成一览表

三、衣着消费
阜阳地区广大农民家庭在1956年,人均衣着消费品只有1.86米的棉布,穿鞋自做。到1978年,农民人均主要衣着消费品已从单一的棉布变化为以棉布为主,兼有化纤布、呢绒、绸缎、毛线及毛线织品、胶鞋、球鞋等。是年人均消费量:棉布4.91米,化纤布0.17米,呢绒0.04米,绸缎0.04米,毛线及毛线织品0.04公斤,胶鞋、球鞋0.08双。从1956年至1978年,26年在衣着品种上增加不少,但其数量甚微。除棉布增加不足2倍之外,其他衣着品种穿者很少。
到1985年,全区农民人均主要衣着消费量大变:棉布2.43米,化纤布2.68米,呢绒0.12米,绸缎0.1米,毛线及毛线织品0.03公斤,胶鞋、球鞋0.37双,皮鞋0.03双。比之1978年,棉布消费明显下降;化纤猛增14倍多,成为广大农民的时髦衣料;呢绒增加2倍,绸缎增加1倍多,胶鞋、球鞋增加2倍多,而且少数农民已穿上了皮鞋。
部分年份农民家庭人均主要衣着消费量统计表

1980年全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主要衣着消费量:棉布4.11米,化纤布0.75米,布制服装0.5件,化纤服装0.79件,针织衣裤0.46件,胶鞋、塑料鞋0.5双,皮鞋0.21双。到1985年,城镇家庭人均主要衣着消费量为:棉布2.93米,化纤布1.07米,呢绒0.66米,绸缎0.13米,布制服装0.3件,化纤服装0.79件,呢绒服装0.06件,绸缎服装0.05件,针织衣裤0.33件,胶鞋、塑料鞋0.52双,皮鞋0.26双。
在城镇居民的衣着消费上,1985年与1980年相比,有两大显著变化:其一,购成衣的多了;其二,穿呢绒、绸缎的多了。这足以证明,城镇居民在衣着消费质量上不断提高档次,在花色品种上不断在追求丰富多彩,在衣着样式上越来越讲究时尚新颖和舒适潇洒。
1980—1985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主要衣着消费量统计表

四、住房消费
根据抽样调查资料,阜阳地区农民家庭住房,1978年,人均住房面积7.9平方米;到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为9.94平方米。农民住房不仅人均面积增加,而且住房质量发生根本这化。大多数农民世代居住的土草房改换成砖瓦房,房体坚固,室内通风采光。有少数农民已住上别墅式楼房。例如颍上县小张庄,人均住房面积达22平方米以上,而且是建筑别具风格的两层配套小楼。农民住房消费支出,1956年人均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0.37%,1978年占3.79%,1985年占14.81%。1978年以后7年增速超过以前22年增速的好多倍。由此可见农民住房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之快。
部分年份农民家庭规模和住房情况统计表

根据抽样调查资料,阜阳地区城镇居民住房,在1980年人均住房面积为6.76平方米;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增至10.53平方米。在住房质量上,全区城镇,特别是阜阳市和各县县城,原来的旧平房大都进行改造翻新,有相当多的居民已搬居配套设施齐全的高层新楼。
1980—1985年城镇居民家庭规模的住房情况统计表

五、耐用日用品消费
1978年,阜阳地区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日用品拥有量:自行车18辆,缝纫机6架,钟表2只,手表1只,收音机8台,其他家用电器根本没有。到1985年,农民百户拥有量:自行车67辆,缝纫机43架,钟表71只,手表64只,收音机62台,录音机1台,电视机0.71台,电风扇2台。1985年比1978年,自行车增加2倍多,缝纫机增加6倍多,钟表增加34倍多,手表增加63倍,收音机增加将近7倍,录音机、电视机、电风扇等家用电器也开始进入少数农民家庭。
1978—1985年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统计表

全区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耐用日用品拥有量:1980年,自行车35辆,缝纫机70架,收音机75台,电风扇15台,尚无录音机、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1985年,自行车152辆,缝纫机75架,照相机3架,收音机77台,录音机37台,黑白电视机67台,彩色电视机17台,洗衣机55台,电风扇135台。仅仅5年时间,自行车、电风扇已增加到每户不只1辆(台),照相机、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等高档耐用消费品不仅进入了城镇居民家庭,而且增加的势头非常迅猛。还有沙发、床及床上用品、以及其他家具,也是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更新、优化。
1980—1985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统计表

六、消费构成
全区农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构成从1956年至1985年,总的发展趋势是:物质生活消费品支出所占比重下降,文化生活消费支出所占比重增加;在物质生活消费品支出中,食品、燃料消费支出所占比重下降,衣着、住房和日用品等消费支出所占比重增加。这表明,广大农民消费结构日益合理,家庭生活日益健全、丰富。
1956—1985年农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构成

全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构成,1985年比1980年,所占比重下降的消费项目有食品、衣着、燃料;所占比重增加的消费基本上有日用品、文化娱乐用品、房屋及建材、非商品支出。在所占比重增加的消费项目中,以文化娱乐用品所占比重增加最为显著,增加2倍多。这表明城镇居民家庭生活越来越讲究、重视文化精神生活,自然这是以物质生活充实、改善为基础的。同时这也表明,城镇居民家庭生活已开始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已有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特别是青年人,向往、参与公共场所活动和社交活动。家庭生活的现代化与社会化在同步迈进。
1980—1985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构成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