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耕作机具
犁建国前,沿用畜力木柄铁辕单铧犁,其结构简单,价廉,碎土性能好,但耕作阻力大、笨重,至今,仍有少数农户使用。1954年,引进畜力双轮双铧犁,功效高于木柄铁辕单铧犁,但需强畜力牵引,1970年后,多不使用,普遍改用畜力单铧11—118B型全钢步犁。
1956年,引进与拖拉机配套使用的悬挂双铧犁。当时,全县计有拖拉机31混合台,机引犁31部,机耕地面积70000亩、占当年耕地面积5.38%。以后又引进悬挂5铧犁。1965年,有拖拉机59混合台,手扶拖拉机3混合台,机引犁42部,机耕地面积165843亩,占当年耕地面积16.57%。至1976年,全县计有拖拉机262混合台,手扶拖拉机270台,机引犁189部,机耕地面积446172亩,占当年耕地面积46.06%。农村实行联立承包责任制后,土地分块零碎,不便使用大中型机引犁,普遍使用小四轮拖拉机及手扶拖拉机牵引的单铧犁和双铧犁。至1985年,全县有大中型拖拉机283台,小型拖拉机4082台,机引犁10部,机耕地面积266394亩,占当年耕地面积27.81%。
耙历史上一直沿有畜力木床铁齿耙,其制作简便,平地碎土性能好,至今仍沿用。1958年,本县引进机引园盘耙,至1985年,全县计有机引耙78盘。
二、播种机具
点播使用镢头、锄等传统工具,20世纪70年代初,本县曾推广自制棉花定穴播种手推车。
建国前,条播沿用的畜力木制耧(又称耩子),一直使用至今。20世纪50年代初,有行距为1.2市尺的二八耧和行距为0.9市尺的大三耧,50年代中期,又有行距为0.6市尺的小三耧。1957始用马拉播种机。1971年,始用机引播种机,是年,有机引播种机4部。1976年,有机引播种机17部,机播面积9730亩,占当年耕地面积1%。1985年,有机引播种机25部,机播面积5450亩,占当年耕地面积0.59%。
三、植保机具
建国前,农作物的虫害防治,全靠人工捕捉。1953年,始用人力喷雾器防治农作物的虫害与病害。1954年,始用人力喷粉器。是年,共有人力喷雾器械829部,人力喷粉器23部。至1965年,人力喷雾器增加到5759部,人力喷粉器增加到161部。20世纪70年代初,始用机动喷雾器和机动喷粉器,1978年增到149部。1985年,全县共有机动喷雾器和机动喷粉器271部,人力喷雾器和喷粉器69185部。
四、排灌机具
1951年前,仅用辘轳、吊杆汲水,或人力肩挑手提水桶灌溉小面积菜园。其后,打砖井,使用马拉铁管链条水车(又称解放水车)灌溉农田,1953年有效灌溉面积2000亩。1956年,试种水稻,引进木制龙骨水车,是年有效灌溉面积14000亩。1958年后,打机井,采用柴油机同链条水泵和轴流水泵配套灌溉。1965年,全县用于排灌的柴油机124台,汽油机20台,锅驼机3台,水泵87台、水车1114个,有效灌溉面积45000亩,占当年耕地面积4.50%。1971年后,使用电力排灌。1976年,全县用于排灌的柴油机4021台,电动机3119台,水泵4992台,有效灌溉面积209564亩(机灌135510亩,电灌74054亩),占当年耕地面积21.63%。70年代末期,徐庙、毛园、土山等生产大队先后使用喷灌机灌溉。1985年,全县用于排灌的柴油机2900台,电动机2005台,喷灌机1144套,水泵3328台,有效灌溉面积298500亩(机灌面积201200亩、电灌面积97300亩),占当年耕地面积31.16%。
五、收获机具
传统的收割工具,小麦、大豆、水稻等作物用镰刀,玉米、高梁等粗杆作物用镢头。1960年,国营农场用马拉联合收割机。1973年后,始用机动收割机。1976年,全县仅有马拉联合收割机1台,机动收割机1台。1980年后,生产队逐渐使用与小型拖拉机配套的小型小麦收割机,1985年,机收小麦面积7804亩。
传统的脱粒工具是以畜力拉石磙(打场),用木掀趁自然风去糠。1960年,国营农场始用机动脱粒机。1976年,全县计有机动脱粒机787台。1980年,用小型拖拉机牵引石磙打场较普遍。1985年,全县共有机动脱粒机1190台。
六、运输机具
人畜运输工具建国前,富有人家使用畜力铁木四轮大车(俗称太平车),贫困人家使用手推木制独轮车或肩挑。1950年,始用人力胶轮平板车(俗称地板车)。1952年,始用畜力胶轮大车(又称马车)。1958年,始用胶轮手推车,60年代逐渐淘汰。1965年,全县计有畜力胶轮大车495辆,畜力铁木四轮大车4465辆,人力胶轮平板车7937辆,手推胶轮车349辆。70年代,畜力铁木四轮大车和胶轮大车及手推胶轮车逐渐淘汰,普遍使用人力胶轮平板车。1985年,全县计有畜力胶轮大车62辆,人力胶轮平板车99606辆。
机动运输机械1956年,始用拖拉机,是年计有农用拖拉机31混合台。1962年,始用载重汽车。1965年,全县计有拖拉机59台,载重汽车5辆。1966年,始用小型拖拉机。1976年,全县计有大中型拖拉机262混合台,小型拖拉机270台,载重汽车30辆。至1985年,大中型拖拉机283辆,小型拖拉机4082辆,载重汽车341辆。
七、农副产品加工机具
粮食加工机具1957年以前,城乡都以畜力或人力推动石磨加工面粉,用石臼杵米。1958年县粮食局建粮油加工厂,始用柴油机带动磨面机加工面粉,用碾米机碾米。其后,机动磨面机和碾米机在生产队逐渐推广使用。1966年,全县计有粮食加工机械50部。1971年后,农村始用电动机带动磨面机和碾米机加工粮食,石磨逐渐淘汰。1976年,全县计有机动磨面机3159部,碾米机681部。至1985年,磨面机2086部,碾米机112部。
油料加工机具1957年以前,城乡皆用石磨、木榨等传统工具。1958年,粮食局油料加工厂始用柴油机带动机动榨油机。其后,机动榨油机在农村生产队逐渐推广使用。1966年,全县有油料加工机械176部。1971年后,使用电动机与机动榨油机配套加工油料。1976年,全县有榨油机523部,1985年,有榨油机394部。
饲料加工机具切碎青草及农作物秸杆,至今仍使用传统工具铡刀。20世纪60年代中期,渐有用机动粉碎机将农作物叶、茎、藤粉碎,喂养家畜家禽。1966年,全县有饲料粉碎机6部,1976年发展到283部,1985年达462部。
精饲料的加工,建国前,用人力或畜力推动石磨加工,建国后,随农村使用机动磨面机逐渐改用动力机械加工。
轧花机具20世纪50年代及其以前,城乡居民用人力铁制轧花机轧花,用人力弓或畜力弹花机弹花。1960年后,多用柴油机带动皮辕式、锯齿式轧花机。1966年全县有棉花加工机械905部。1970年后,逐渐使用电力加工棉花。1976年,全县有轧花机1257部,1985年有693部。
1951年,建立砀山县轧花厂,使用机动皮辊机轧花。1956年后,更新设备,使用机动清花机,剥绒机及锯齿轧花机。
下一篇:第八节 农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