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本县从元代至民国年间相继建有儒学、书院、私塾、学堂和学校。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原因,当时受教育者多为城乡家庭经济较富裕的子女,入学人数很少,教育事业发展缓慢。民国34年(1945),全县只有1所县立初中,11所高小,63所初小,在校学生数占适龄儿童的20.8%。
建国后,县人民政府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学校为工农子弟敞开大门,普及小学教育,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开展成人扫盲活动。县政府每年将财政收入的30~40%用于教育投资。同时还发动群众集资办学,实行公办民助,推动了本县教育事业的发展。至1985年,全县有20所幼儿园,入园幼儿为2456人;596所小学,在校学生126806人,较1949年增长12.4倍,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4.2%;83所初中,11所高中,累计在校学生35272人,较1949年增长146倍;中小学专任教师6409人,较1949年增长19倍。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