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城乡居民收入
1.农民家庭收入。明清时期,境内十年九涝,农业广种薄收,农民生活常常是半年糠菜半年粮。每遇灾年,大部分农民都得离乡背井,四处逃荒要饭。民国年间,加之战乱频繁,百业凋敝,百姓仍然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贫困生活。
建国后,城乡人民生活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得到逐步改善,1949年,全县农业人口平均年收入29元,户均收入125元。1953年以后,农业先后实行合作化,成立初级农业社、高级农业社和农村人民公社。农民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收益集体分配,生产虽有所发展,但由于管理不善和人口增长过快等原因,致使农业人口平均年收入长期徘徊不前。至1978年,全县农业人口人均年收入仅有46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本县农村逐步实行农业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改善了经营管理,提高了农业产量,农民年平均收入得到增加。至1985年,农民人均年收入达322元,较1949年增长了10.1倍,较1978年增长了6倍。
附表2-12灵璧县部分年份农民人均年收入统计表

2.职工工资收入。建国后,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经过工资改革和工资调整,收入不断增加,其增长情况如下表:


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内的职工与全民企事业职工一样,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增加个人所得,他们的工资调整和工资改革与全民系统同步进行。至1985年,人均月工资收入63.45元。
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
1.消费品种
据《灵璧志略》载:建国前,本县农村"民皆茅屋,衣皆疏布,食则麦豆杂粮;虽丰年犹以草木根叶充饥,家有木具杂什器者十不得一,故岁凶则携家远出,毫无顾恋"。建国后,人民群众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结束了"虽丰年犹以草木根叶充饥"的生活,努力发展生产,增加家庭收入,提高了消费水平。50年代初期,城乡人民主要生活日用消费品为食盐、食糖、棉布、棉纱、肥皂、煤油等,以后增加了搪瓷用品、胶鞋、毛线、棉毛衫裤和烟酒等消费品。50年代中后期消费品档次有所提高,呢绒、绸缎、缝纫机、收音机小批量地进入城镇居民家庭。60年代后期,化纤布消费量增大,缝纫机、收音机开始走进农家。70年代,铝制品、塑料制品、收音机、皮鞋、苹果、柑桔消量增加,呢绒、绸缎、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成为农村青年结婚的主要聘礼。80年代,高档耐用消费品如电风扇、洗衣机、黑白电视机、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等深受城乡人民青睐,农村也用上了电扇,看上了电视节目。
1985年,全县34种主要社会消费品的全年消费量如下:食盐1067吨,食糖290203公斤,卷烟3925223条,酒2582913公斤,茶叶16800公斤,棉布2609617米,棉花化纤混纺布1278449米,化纤布923667米,呢绒17743米,绸缎36082米,汗衫背心190832件,棉毛衫裤156153件,卫生衫裤64249件,各种服装199106件,毛线32192公斤,皮鞋26437双,胶鞋269083双,火柴12746件,肥皂6713箱;洗衣粉436517公斤,保温瓶73087个,缝纫机5345架,手表19154只,自行车10920辆,电子管收音机204架,半导体收音机3348架,电视机1524架(其中彩色电视机239架),录音机950架,电风扇11509台,洗衣机471台,电冰箱72台,机制薄纸115697公斤,煤油1379吨,煤炭47450吨。
2.消费额
1949~1985年城乡居民年消费额如下:


3.城镇民宅建造
1983~1985年城镇民宅建造情况如下:

三、家庭经济调查
1.典型调查
1955年,县政府组织家庭经济调查队,前往固镇区城西庄开展家庭经济调查。该庄位于津浦铁路线和浍河以南,距县城40公里,距固镇1公里。调查队根据劳力情况和经济基础,选择5户贫农,4户新下中农,5户新上中农,3户老上中农,1户地主,计18户为调查点。调查点计有83人,50名劳力。当年集体收入1587.80元,家庭经营收入5623.15元,合计总收人为7210.95元,人均年收入6.87元,户均年收入424.17元,集体收入占总收人的22%。其消费情况是:全年用粮41566斤,人均年用粮500斤;用盐1271斤,人均年用盐15.3斤;用棉布2003尺,人均年用布24.1尺。1956年,调查点计有18户,90人,56个劳动力。当年夏季遭受连阴雨,小麦出芽,年终集体收入4088.84元,家庭经营收入1525.72元,总收入为5614.56元,人均62.38元,户均年收入311.92元。集体收入占总收入的72.8%。当年消费情况是:全年用粮28279斤,人均用粮314.2斤;用盐1094斤,人均年消耗12.1斤;用棉布1041尺,人均年用棉布11.57尺。1957年,调查点计有18户,96人,52个劳动力,当年夏季多雨,秋季干旱,春秋作物相继减产,年终集体收入4738.59元,家庭经营收入1678.06元,总收入6416.65元,人均年收入66.84元,户均年收入356.48元,集体收入占总收入的73.85%。当年消费情况是:全年用粮3075斤,人均用粮320.4斤;用盐1168斤,人均用盐12.2斤;用棉布1157尺,人均用布12.1尺;购胶鞋8双,户均0.4双。1958年10月1日,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调查点18户,年长住人口为84人,劳动力45人。年终集体收入3518.35元;家庭经营收入1600.95元,总收入为5119.3元,人均年收入为60.94元,户均年收入284.4元,集体收入占总收入的69.73%。当年消费情况是:全年用粮19198斤,人均用粮228.5斤;用盐1142斤,人均用盐13.6斤;用棉布接近上年;新购胶鞋9双,户均0.5双。此后,家庭经济典型调查工作中断。
2.抽样调查
1984年10月,农村经济调查始设抽样调查点,县政府成立农村家庭调查队(简称农调队),负责调查工作。
调查点的选择,摒弃了以往的典型调查方法,采用对称等距抽样方法,依据1979~1981年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布点。按照上述方法选出的调查点分布在全县东西南北中9个区、10个乡、20个生产队(村民小组):黄湾区向阳乡前刘和陆集两生产队;娄庄区葛店乡永定(东)和高刘(西)两生产队;城关区虞姬乡后桥和小夏(中)两生产队;凤河乡阎三队和小潘(东)两生产队;杨疃区邱庙乡白庙和山李两生产队;尹集区圩疃乡张渡口和盛汪两生产队;冯庙区冯北乡小吴和张周两生产队;高楼区高楼镇高楼8队和王楼两生产队;尤集区尤集镇张楼和林圩两生产队;九顶区朝阳乡京渠口和冠山4队两生产队。
1984年,百户调查点每队调查5户居民,共计100户,因而又称为百户抽样调查点。常住人口577人,整半劳动力338人。全年总收入246907元,纯收入162504元,人均年收入281.64元,户均年收入1625.04元。百户中,有10户人均收入为100~150元,有15户为151~200元,有35户为201~300元,有28户为301~400元,有5户为401~500元,有7户为50l元以上。百户家庭经济所得比重较大,占总收入的91.45%。尤集镇张楼乡第6生产队张贤明,人均年收入672.4元,为百户之首。他坚持科学种田,农副并举,一年收获的粮食足够吃三年。当年喂养两头肥猪,一头仔牛,收入达1400余元。百户中,人均收入最少的为101元。
百户总支出为232623元。其中:家庭经营费用支出63722元,缴纳税款4447元,上交集体承包任务款10206元,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6823元,生活费用支出130215元,其他非借贷性支出17210元。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5654元,年末粮食结存269581斤。人均存粮467斤。年末持有现金20729元,在银行和信用社存款2350元。
当年各点只进行了一次回忆登记调查,然后将各种数字汇总起来,作为以后调查的基础数。
1985年,调查点同上年。调查时采用逐日登记,月终小结,年终汇总的方法进行统计。百户中,常住人口585人,整(半)劳动力有373人,学龄前儿童44人,7~11周岁人口52人,在外从事其他劳动人数4人。百户承包耕地1541亩,自留地93亩,承包山地10.5亩,自留山地4.9亩,经营水面5亩,年末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达109637元(拥有小型手扶施拉机1.9台,胶轮大车13.5台,胶轮手推车25.5台,役畜107头,商品畜20头)。百户一年内新造房屋58间,792平方米(其中砖木结构面积为484平方米),年末使用房屋间数635间、10132平方米(人均使用17.32平方米),价值84700元。
百户全年生产粮食933744斤,棉花5207斤,油料21686斤,麻类37264斤,烟叶8080斤,蔬菜151711斤,瓜果67240斤。年出售肥猪59头,12282斤,菜羊91头,1077斤;家禽596只;兔17只;禽蛋1931斤,蜂蜜500斤,兔毛1.4斤,鱼虾592斤。年末畜禽存栏数:仔猪152头,羊100头,大牲畜71头,兔36只,家禽1025只;蜜蜂32箱,人均生产粮食1596斤。年内粮食支出828777斤。年末粮食结存384898斤。
百户全年纯收入为233274元,人均纯收入398.8元。户均纯收入2332.74元。其中有1户人均纯收入为100~150元,有26户为151~300元,有24户为301~400元,有30户为401~500元,有10户为501~600元,有8户为601~800元,有1户为801~1000元。
百户全年总支出为266097元,年末存现金43985元,存款余额为4493元。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