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方音
泗县东北黑塔、刘圩、找沟一带,地接苏北,语音与泗城周围差异较大。主要是唇齿音与舌根音不分,芳黄类混,花发会废、方慌换饭等字音混淆,即声母“h、f”混用,韵母“ong、eng”不分。如:feng(风)读成hōng,huì(会)读成fèi,fàn(饭)读成huàn,huā(花)读成fā。原泗城城里人与城外人语音亦稍有差异。主要是平舌音与翘舌音混淆,即平舌音声母的z、c、s与翘舌的声母zh、ch、sh混淆,如吃(chi)饭的吃,多读成吃(ci)饭;泗(sì)读成shì,自(zì)读成zhì。建国后,学校重视普通话教学,方音差异逐渐消除。
二、方言
泗县地处淮北平原,属阜宿语区的边缘。
(一)最具地方特色的方言
表示疑问句或反诘语(有指斥对方的意思),如:
“gāidi(该的)?”即“你干什么的?”
“gāidi?!”即“你干什么?!”
“dīngche(叮车)”即乘车坐车的意思。
“hóu(侯)”同否定词“不”。如:你hóu要去。即你不要去(有音无字)。
“可”、“可也”,或“可的”、“可是的”,这是泗县西北黄圩一带,回答对方问话的陈述句。如甲问:“你吃过饭了吗?”乙答:“可”或“可也”,就是“吃过饭了”的意思。当地人认为这样回答是肯定的,而离开黄圩一带,人们听起来就感到模棱两可了。
bǎn(扳)了,即动词“扔掉”的意思。
kéi(),作动词“吃、打、干”等用。如kéi饭、kéi烟……均作“吃”明;kéi人、kéi扑克、kéi篮球……均作“打”用;kéi吧、开始kéi吧,作动词“干”用。
gàng(杠),两种含意:1.你gàng几个小孩?作“有”用。2.你gàng到哪里去了?作“跑”字用。
huǐ(毁),长辈要打晚辈,有的不说打,而说huǐ。
pǚ(普),这个人太pǚ了,一夜把家业都输光了。
pèn,他pèn在家吃饭,他pèn看书……作“正在”意思。
zhǎn,马上的意思。
因为的“因”,有时说成yuōng(拥)。
“先”,口头语说成qiān(千),如:你qiān去,我随后就到。
(二)称谓
1.对人的称谓
父亲:建国前口头语均称“答答”,建国后乡村逐渐改称“爷爷”,城市均叫“爸爸”,叫“爷爷”的较少。
祖父:均叫“爹爹”,对外祖父过去叫“老爷”,现在叫“外爹”的居多。
女孩:旧泛称闺女。如排行称大闺女、二闺女、三闺女……(对媳妇亦用此称呼),父母、邻里直呼乳名。建国后,年小时仍叫乳名,年长均改叫学名(大名)。
男孩:旧泛称小小子,排行称老大、老二、老三……。父母、邻里直呼乳名(小名),年长或婚后改称学名(大名)。
尖头棒、尖头鬼、尖头:是对心术不正,语言淫秽人的贬称。
生葫头、楞头青、白子子、硬侉子:是对语言、行为粗野,不懂事理,不讲文明人的贬称。
烧包、烧包鬼、烧不熟,煮不烂:对穿戴特殊、刺眼、行为轻佻人的贬称。
不出奇:对行为不正,手脚不干净,爱占小便宜人的贬称。
搜抠、啬吝鬼:对过分小气,该用的钱舍不得用的人的贬称。
受罪料、烂草无稂、软面剂、受气包:均是对性情懦弱,逆来顺受,无反抗斗争精神人的代称。
死眼头:有两种含义,一是对坚持原则,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不随风倒的人的褒称,一是对顽固保守、因循守旧,认不清形势,做事无灵活性的人的贬称。
二百五、半吊子、六叶子:对不通事理人的贬称。
不上道、不上线、搅毛手:对不懂道理、胡搅蛮缠人的贬称。
犟劲头、老倔:对主观、任性、不听别人劝告的人的贬称。
kǒu(口)人:如kǒu丫头、kǒu女人,均指妇女对家人、邻里不讲道理,好骂人,太刻薄的贬称。
老实头:老诚人。
正经人:行为规范,作风正派。
2.事物称谓
大秫秫:玉米。
小秫秫:高粱。
手捏子:手帕。
手幅子:毛巾。
戳纰漏:闯乱子、惹祸。
塌场:当场出丑,丢人。
不在乎:不拿当回事,不放在心上。
鬼打了:形容高兴得不得了。
寻无常:自杀。
无歹事:越轨的坏事。
现世、现眼:指做了坏事,丢人塌场,不光彩。
臭嘴:好说,不该说的话乱说,心中存不住话。
添芝麻叶:扩大事实、添枝加叶。
(三)谚语、歇后语
1.谚语
农谚
春天耕种忙,秋天多打粮。
春耕深一寸,抵上一遍粪。
秋天划破皮,胜过春天犁一犁。
保墒如保命,缺墒难播种。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
庄稼不认爹和娘,深耕细作多打粮。
要想庄稼长得好,伏天多锄几遍草。
庄稼根边草,赛过毒虫咬。
七遍棉花八遍瓜,白芋少锄是行家。
干锄棉花湿锄瓜,雾雾拉拉锄芝麻。
五月金,六月银,错过光阴无处寻。
人瘦面皮黄,地瘦不打粮。
积肥如积粮,粮在肥里藏。
养猪不盖圈,不是庄稼汉。
水利修得好,收成才能保。
有肥没有水,庄稼撅着嘴。
水是田的娘,无水苗不旺。
旱天收不收,全靠井和沟。
增产措施千万条,兴修水利最重要。
好种出好苗,好葫芦开好瓢。
种子胖,苗儿壮。
种田选好种,一垄抵两垄。
红芋要长好,育苗得趁早。
栽禾看秧,娶媳看娘。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谷雨前,播早棉;谷雨后,点早豆;芒种后,种秋豆。
三月三,黄瓜茄子地下安。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种田种到老,还是早麦好。
棉花长开身,一棵摘一斤。
种豆不怕早,麦后赶着跑。
要得豌豆肥,多施草木灰。
豆锄三遍,果生成串。
小麦种迟没头,油菜种迟没油。
庄稼汉活一百,千万别忘种早麦。
芝麻瓜,怕重茬。
除虫和除草,一定要趁早。
除虫如治病,不治丢了命。
冬天把田翻,害虫命归天。
人无疾病身体好,庄稼无虫长得好。
豆不让场,麦不让晌。
九成开镰,十成归仓。
十成收,三成丢。
七月小枣八月梨,十月柿子红了皮。
立冬不砍菜,冻了你别怪。
麦怕胎里旱,人怕老来穷。
二月阴,麦死根。
麦怕二月寒,棉怕八月连阴天。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好饭。
小满晴,麦穗响铃铃。
麦黄不要风,久风没收成。
冬天下雪麦盖被,小孩枕着馒头睡。
夜里阴,白天晴,收的棉花没处盛。
正月十五雪打灯,今年必有好收成。
风刮一大片,雹打一条线。
今年大雪飘,明年收成好。
麦在地里不要笑,收到囤里才牢靠。
春寒多有雨,夏寒断水流。
大雾不过三,不雨也阴天。
早上瓦瓦云,中午热死人。
月落乌云长,半夜听水响。
天上钩钩云,地上水淋淋。
乌云在天顶,有雨也不凶。
阴云满天跑,天气要转好。
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脱空。
久雨见星光,明日雨更旺。
日出红云升,劝你别远行。
喜鹊叫得欢,一定是晴天。
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脱空。
日出猫眯眼,有雨不到晚。
端午东南风,当年泥洼坑。
早上满天雾,尽管洗衣裤。
早雨一天晴,晚雨到天明。
星星眨眼,有雨不远。
雷轰头顶,有雨不猛;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锅底出汗,天气要变。
是晴是阴,摸摸烟筋。
泥鳅暴跳,风雨必到。
重九不下看十三,十三不下一冬干。
八月初一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
天黄有雨,人黄有病。
天色黄,午后风必狂。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其他谚语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饱带干粮晴带伞,丰年也要防灾年。
会打会算,钱粮不断;细水长流,吃穿不愁。
只有勤来没有俭,好比有针没有线。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智慧从实践中来,办法从群众中来。
常下河才知水深浅,细调查才有发言权。
学会辩证法,遇事有办法;不学辩证法,工作就抓瞎。
遇事肯干,有难不难;遇事怕麻烦,不难也难。
不知羞耻的人,决不会有美德。
刻苦攀高峰,功到自然成。
学问学问,学了要问;学习学习,学了要习。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
众人齐心,黄土变金。
莫学灯笼千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
太阳爷的心,共产党的恩。
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抗日战争谚语)
包了工,联了产,又治穷来又治懒。
包产到了户,粮食满仓库。
责任制实在好,粮食吃不完,草也烧不了。
政策好不好,下乡问父老。
老鼠怕猫雀怕鹰,贪污干部怕整风。
国正人心顺,官清民自安。
人多乱,龙多旱,干部多了扯闲谈。
干的不如站的,站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捣蛋的(此为“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谚语)。
2.歇后语
裁缝去掉剪子——光落尺(吃)了。
屎壳螂打哈哈——张开臭嘴。
烟袋窝里炒芝麻——小抠油。
睡棺里搽粉——死要好看。
老鼠给猫捋胡子——小巴结。
玩皮人遇上短路(劫道的)的——人多没有动手的。
四眼狗不咬人——怪吓唬人。
鬼迷张天师——有法无处施。
文姬归汉——别胡来。
一枝红杏出墙来——对外开放。
卖糖人树高楼——吹的。
洋城湖上雾——西现城(极现成)。
千里马拉车——大材小用。
疤眼照镜子——自找难看。
六指挠痒——快活加一。
夜明珠长腿——活宝。
黄鼠狼钻磨套——自充大尾巴驴。
猫咬猪尿泡——瞎欢喜。
借帐买藕吃——窟窿套窟窿。
十五里路不换肩——死抬杠。
箩筐捉鳖——圆套圆(鼋)。
狗皮挂在山墙上——不象画(话)。
老山锣鼓——各打各的(喻各干各的)
癞蛤蟆爬在脚面上——不咬人怪麻煞人。
老牛掉到枯井里——有力无处使。
外奶奶的鞋——老样子。
阴天脱土块——坏坯子。
磕一个头放两个屁——行好没有作恶多。
失火打板子——双晦气。
屎壳螂搬家——滚蛋。
蝎子掉在磨眼里——有一蜇有一挨。
捋胡子过河——牵须过渡(谦虚过度)。
孔明哭周瑜——要买人心。
塑神匠不给神磕头——知道底的。
连边胡子吹喇叭——毛鼓(估)。
扳倒树摸老鸹——干稳当事。
丈母娘嫂子——大岳母(大约摸)。
独眼龙赶考——一眼难进(一言难尽)。
二斤半的鲤鱼——巧个。
二大娘的闺女——远一门子。
阴天没柴禾——有什么可烧的。
王小盖猪圈——一心面朝南。
蚂虾顶门——瞎撑劲。
上一篇:第四节 宗教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