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地面文物
(一)古遗址
佘家台遗址位于唐河北岸,东距县城40华里,北去汴河1华里,面积约13200平方米。1953年安徽省考古队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四周平坦,中突而平,呈台状。唐河经西南切断台面,暴露出文化层。文化层厚约5米,内涵丰富;底部有许多鹿角和其他动物的化石,中有灰层并夹杂许多陶器碎片。台面上散落大量绳纹、麦纹等不同纹饰的陶器碎片和鬲足等文物遗存。遗址还出土有石斧、削刮器、骨针之类器物。经安徽省考古队鉴定,佘家台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5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台子遗址为新石器晚期遗址。位于草沟北5华里,沱河南岸,面积12000平方米。台面散落大量鹿角化石、鬲足和陶片等。1984年县文物组文物普查时发现。
汴河故道汴河是隋炀帝杨广时代所开凿的运河北段;唐宋时,江淮漕运皆由汴水而达京师,南宋时淤废。汴河故道经灵璧县入泗县境,沿泗宿公路北侧,过长直沟、彭铺抵泗县西关,分东、西汴河。东汴河穿城东注,经水口魏家、枯河头、通海店至江苏省泗洪县的马公店与谢家沟(老濉河)汇合,东流经青阳镇折向东南,至临淮头入洪泽湖;西汴河经城过南关闸南下,经石梁河至天井湖人淮。
泗城西门偏北约15米处,明代有汴河入城的水关,遗迹现尚可辨。1972年于鹿鸣山北2华里汴河故道中出土木船1只,前后两舱,长约10米。经鉴定为宋前水船。

(二)古建筑
文庙大成殿文庙坐落于城内正中偏北,原有大成坊、木灵星门、泮池、戟门、东西厢房、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建筑。现仅存大成殿。大成殿长21米,宽12米,面积252平方米。砖木结构。殿内房由8根廊柱顶起,殿壁内嵌20根廊柱。正檐斗拱,壮观挺秀。据大成殿“脊梁书”及《泗虹合志》载,此殿初建于清雍正四年(1726),复经嘉庆九年(1804)和咸丰三年(1853)两度重修,现除局部毁坏,整体建筑仍较完好。1981年4月,泗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释迦寺大殿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寿圣寺。寺建于宋英宗时(1064~1067)。明洪武年间改名释迦寺。大殿为砖木结构,长16米,宽15.05米,面积约248平方米。坐落于城内东南隅,紧邻城墙。寺内原有藏经楼等,现皆荡然无存。

(三)古墓葬
邓顺兴墓位于城南20华里的龙须沟北岸,泗五(泗县—五河)公路西侧约2华里处。邓顺兴为明朝功臣邓愈之父,起兵反元,战死于临濠。原墓地高突。松柏环护,有石人、石马、石狮、石羊等,“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现墓高3米,墓长约10米,宽9米。墓前仅存一断碑,上刻“……卫国公墓”、“九世孙立”字样。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赤山古墓群位于山头区赤山乡中段徐井山顶。1982年发现,据考证,为战国至隋的墓群。
其他古墓群泗城东城墙外约200米处,有古墓1座,为明代陈翌尚书墓。墓前残存石人、石马。另外,赤山惠庙、屏山北麓、草沟区侍圩和郝巷、赤山中段、县城东南约3华里处以及大庄集南约1华里处,均有古墓群。

二、馆藏文物
建国以来,泗县收藏文物较为丰富,有石器、骨器、陶器、铜器、玉器、铁器、瓷器以及古币、碑刻等,计227件,均藏于县文物工作组。现择其要者记载如下:
移泗州治记碑刻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石碑长206厘米,宽77厘米。碑文35行、647字,记载了清康熙十九年(1680)老泗州城淹没,州治暂迁盱眙,后移治虹县之始末以及虹县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等。由清乾隆四十三年直隶泗州知州张佩芳撰文,书法名家梁瓛(清亳州人,乾隆举人)书写。
仿明瓷花瓶共两只。一瓶高43厘米,肚围68公分,饰大块冰裂纹;一瓶略低,肚围68厘米,饰小块冰裂纹。两瓶皆口大底小,淡青色,缀梅花形双耳,瓶底有“成化年制”方形印文;瓶面有古铜色浮雕,一面为二龙戏珠,一面为仙鹤振翼。经鉴定,瓷花瓶为清初制品,瓶底印文系仿造。
明代手陶长22厘米,宽13厘米,高7.5厘米,重3.5公斤。质地较细,四边雕刻花纹,右侧有题名米市的刻字“净洗看山晴”、“长洲文征明”字样,砚底刻“崇宁元年秋八月书于无为军官阁”。经鉴定,印文题字系后人仿制。
战国铜1982年出土于赤山古墓群。铜重1.8公斤。鼓腹3短足,前有流,后有板,背有盖,其形如缓缓爬行的海鳖,后板如鹊尾,似动非动,情趣盎然。
战国铜壶1982年出土于赤山古墓群。铜壶鼓腹长颈,圈足多口,两系为兽头,其口各衔一环。壶高24.5厘米,口直径8.5厘米。壶身镂刻精细纹。
战国铁足铜鼎1982年出土于赤山古墓群。铜鼎高19厘米,口直径22厘米。鼎呈马蹄形,3铁足,铁剑口,有盖,盖上有3只羊,附耳。
三、名胜古迹
阴陵山城西40华里,与鹿鸣山相邻,为西楚霸王项羽失道处,明诗人叶志淑咏道:“阴陵山北小村西,旧说重瞳向此迷,今日偶经征战地,残阳古木任鸦栖”。旧日阴陵,山径迂回,而今已为坦途。

鹿鸣山城西34华里。相传明成祖朱棣南游时,曾驻跸其上,夜闻鹿鸣,因此得名。现山上办石灰水泥厂。
羊城湖县城西北25华里。古为虹治旧址,后陷于水。据传常于雾霭之中见城廓房舍,宛如海市蜃楼。清虹县令有诗赞之:“冻解波纹碧,春归沙际暄。渚蒲藏宿鹭,野水下清鸢。燕语香泥坠,鱼惊绿藻翻。杖藜从此过,归带碧湘痕。”现湖水干涸垦为良田。
霸王城县城东南20余华里,石梁河东岸。楚汉相争时,霸王项羽驻兵于此,垒土成城,故名。今已无迹可觅。
蟠龙山俗称老山,位于县城东北30华里。环山之石,蟠伏如龙,故名。山上曾建玉皇庙,前、后两进,有王母殿、灵官殿、弥陀殿、地藏王殿。山南有百子堂、三官殿。民国37年(1948),全部建筑毁于炮火。今蟠龙山处处断砖碎瓦残碑,礁鳞状山石尚存。西南山腰有古银杏1棵,粗约两人合围,30里外清晰可见。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