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设备
一、设备
泗县从民国9年(1920)设立电报房对外营业起,到22年,电信设备仅有无线电台1座,呼号HSS,波长65米突,电力5瓦,和10门总机1席。24年换为西门子30门总机1席。27年10月,日本侵略军入泗,国民政府溃军各行其事,各谋其路,无线电台和全部电台人员被第五战区第五游击副司令孟广泰及其部下第三支队队长马含章挟持逃往马套(现属江苏省泗洪县),直接和省府通电。不久,军统局长戴笠拨给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泗县县长盛子瑾1座无线电台,专为他们之间直接联系。后这2座无线电台均下落不明,原邮电局交换机及机务人员随县政府东撤至石集(现属江苏省泗洪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民用电信设备均被破坏,仅有军用电台,因极不稳定,无法考证。建国后,局内外电信机械设备不断完善,1985年主要电信设备如下表:


二、电报、电话
(一)电报
话传收、发报。从民国9年到25年,只有南通五河以达临淮关一条话传电路,此后增设东接江苏省泗阳县众兴集和北接江苏省睢宁县共3条话传电路。
1951年3月起,经增改,有南通五河,西接灵璧,西直达宿县,东接江苏省泗洪县青阳镇4条话传电路。
1956年起,开办自办话传电路有泗城至大庄、草沟、长沟、刘圩、黑塔、屏山、霸王、黄圩、丁湖共9条。到1985年,凡设支局(所)的地方均办话传收、发电报业务。电传收、发报。1976年9月,始办至宿县电传邮路1条,沿用至今。
人工音响收、发报。19 58年1 1月,始办至宿县人工音响电路1条,沿用至今。
无线收、发报。民国22年,兼县长鲁佩璋在泗城内设无线电台1座,每日与省城(安庆)、灵璧、宿县、蒙城、盱眙等地通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凡驻泗县各军均有无线电台与其直属系统通报联络。1963年,县局设15瓦小“八一”无线电台1部,每日和宿县局联络1次。如遇有线电路中断,当即开通无线通报,确保通讯畅通。
真迹传真。1983年10月,泗县邮电局置备有线真迹传真1座,县委租借作接收上级机要公文用。
建国前电报多为官府和商贾服务,建国后电报逐步广泛服务于社会。1978年后,电报业务量大幅度上升,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1981~1985年,年计划发报逾期率2%,1981年平均发报逾期率0.27%,低于计划1.73%。1983年发报逾期率仅0.08%,低于计划1.92%。1981年,年计划收发报差错率0.03%,实际完成年平均差错率0.037%,差错高于计划0.007%。1983年后,年计划收发报差错率0.025%,实际完成年平均差错率0.005%,低于计划0.02%。
电报投递。1962年2月前,由邮件接车员步行兼送城内电报。此后由下夜班的报务员代送城内电报,并配自行车1辆。1972年起,电报业务量上升,专配1名电报投递员,投送以局为中心周围3公里之内的电报。乡村电报由乡邮员随信件投递。电报投递趋于迅速准确。1981年后,年计划投递逾期率2.5%,实际完成投递年平均逾期率0.11~0.48%,均低于计划投递逾期率。
(二)电话
泗县电话始于民国9年,凡通电报的地方均通电话。22年,国民政府安徽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泗城,设10门总机1席,境外通达灵璧、五河、宿县、蒙城、睢宁等县政府。24年改设西门子30门总机1席,现属泗县的新集、大庄、刘圩、长沟、草沟和现属江苏省泗洪县的上塘集、双沟镇、青阳、马公店、生元、界集等都有单机通话。28年,专员公署和县政府迁驻半城,除泗城、五河等日占区外,其余由专署和县政府动员和摊派百姓献杂木棒,搜集购买杂径铁条,架通至各区电话线路,在石集(现属江苏省泗洪县)设总机,所辖5区均与总机通话,并与五河、灵璧、宿县、凤阳、定远、怀远等游击区通话。解放战争开始,人民民主政府随军东撤,所有电话线路均被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重新架设电路,复兴电信事业。
长途电话(简称长话)。建国后各级人民政府配合邮电部门恢复电话线路。1950年架通泗县至五河、灵璧、宿县、泗洪4条电路。1959年专设长途台,配30门交换机1席。1979年增设通达蚌埠市电路2条和通达宿县电路2条共8条。1982年增设50门交换机1席,共2席80门。专设30门挂号台1席。并逐步开设专线通话和改设载波电路。到1984年底,已有通达宿县电路6条(其中载波电路5条),通达蚌埠载波电路1条,通达泗洪专线2条,通达五河、灵璧专线各1条,共长话线路11条,其中载波电路6条。服务质量显著提高。1982年,长话有限接通率93.6%,超计划8.6%;长话逾限率1.23%,低于计划1.77%。1985年,在长话业务大增情况下,长话有限接通率达94.2%,超计划11.2%,长话逾限率3.03%,低于计划的10.97%。
1985年长话电路分布简图

市内电话(简称市话)。市话业务原由农话台管辖,1954年1月1日起,正式按市话规程管理。
1953年,市话电路仅有3.9杆公里,3.9对公里,均为单线,通话音小、质差。
1964年,将进局电路改装成100对铅包架空电缆0.32皮长公里。
1979年,市话电路增到20.3杆公里(其中水泥杆1公里),架空明线增设到52对公里,电缆增到4.3皮长公里(其中塑料电缆0.8皮长公里),电缆芯线97对公里。
1983年,全面进行调整,即市话、农话同杆各走电杆一旁分设电缆,装设入孔管道0.3孔公里;人民路、汴河路、国防路北段设圆型水泥杆,国防路南段改架柏油杆。到1984年,市活电路共有22杆公里(其中水泥杆4杆公里),电缆10.2皮长公里,电缆芯线长达383对公里,架空明线60对公里。市话专线7条,中继线3条。
市话装机和容量,1950年附农话台设10门为市话用,实装3户。1952年配50门磁石交换机1席,实装45户,业务由农话台管理。1956年专设市话台,到1966年,拥有磁石落地交换机3席。共180门,实装85户。1981年,报话大楼建成,机房迁至楼上,设交换机5席,容500门,实装340户。到1985年,实装达457户,机关、工厂、学校装机基本饱和。市话业务随着机构增设逐年上升,到1985年,市话期末到达户数357,是1966年的2.73倍。
农村电话(简称农话)。泗县农话始于民国22年,与长话合设10门交换机1席,通达各区区公所。24年购置西门子30门交换机1席,原机移设青阳(属江苏省泗洪县),境内的上塘集、双沟集、冯铁营、鲍集、管公店、青阳、石集、崔集、孙园集、阳景镇、界集、半城(以上现均属江苏省)和新集、大庄镇、刘圩镇、草沟镇等处均有单机通话。解放战争开始,泗县人民民主政府东撤,所有电话杆线全部拆除。1950年,泗县人民邮电局成立以后,恢复农话线路,发展农话事业。到1953年,架通单线电路4条,全长111.6公里,装单机8部。
泗县邮电局1953年农话线路图



1956年后,农话电路继续增设,不断改善。到1985年,农话中继线增设到22对,计340杆公里,694对公里,以泗城为中心,呈辐射状:正北、西北方向至大庄、油管道各2对,至瓦坊、杨集、黄圩、徐贺、屏山各1对,共9对线;正东、东北方向至草庙、刘圩、山头各1对,至黑塔2对,共5对线;东南方向至墩集1对线;正南方向至大营1对线;西南方向至丁湖、草沟、瓦韩各1对线,共3对线;正西方向至长沟2对,至三湾1对,共3对线。
农话电路分支,属所在区乡(镇)自办电路,直接通达各用户。至1985年,农话线路共12对,161杆公里(其中圆形、方形水泥杆路157杆公里),计254对公里。
1983年后,将黄圩支局用户入局线和县局农话中继线的架空明线改为铅包架空电缆和塑料地下电缆;将草沟、长沟两支局的用户入局线改为地下电缆,1985年将大庄、瓦坊两支局入县局中继线改为电缆,总缆长达45.7皮长公里,提高了通话音质、音量。
装机和容量,农话装机始于民国22年,至1949年,由于战争所致,时装时拆很不稳定,1950年后,农话装机和容量发展很快。到1985年共装交换机22席。
1978~1985年全县电信业务量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