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管理体制
建国前,泗县公有林木多因战争毁坏殆尽,遗下的村庄、庙宇、墓地等零星树木均属私有。50年代,随着公路绿化,产生了国有林。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除宅前屋后的树木为私人所有外,沟河路渠及山地所栽树木以及社队办的林园场,均属集体所有,由社队委派专人负责管护。
1981年开展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实行林业生产责任制的“三定”工作。10月,县委抽调林业局19名干部,由局长带队,分别到屏山区大彭大队和墩集区单沟大队,进行林业“三定”试点工作。试点结束后,县委抽调国家干部30人,聘请不脱产大队干部176人,通过培训,帮助社队开展林业“三定”工作。各区社也抽调国家干部129人,大小队干部11262人,实行划片包干,搞好林业“三定”。对现有山林,权属清楚的不再变动,权属有争议的协商解决。山权、林权确定后,即发给山林权证和自留山使用证。全县计发山林权证和自留山使用证125000份。划定的责任山、责任林,只要签订合同,同样长期不变。对原来集体林木,采取四种保护办法:一是专业承包。大河大沟、山上成片林和主干公路林,建立林场、专业队,委派专职护林员,分片承包管理,付给合理报酬,收益归集体;二是联产计酬,收益分成。农田林网、大四旁树木,实行承包到人,树木作价归集体,增长部分按“队二户八”比例分成;三是树随地走。树木作价划给农田承包户,树价归队,收益归己;四是定额承包。果木、湖桑、条类等经济林,采取定额承包办法。
1983年冬和1984年春,林业政策进一步放宽,将自留山、责任山合并在一起,全部划给群众作自留山,限期搞好绿化,并允许继承,责、权、利结合,使护林工作更加周密、稳妥、完备。

二、护林法规
1958年3月,县人民委员会发布“关于保护幼林的布告”,严禁乱砍林木,严禁在林区放牧牲畜,严禁损坏林木;要求社队派专人护林,并制订护林公约。
1980年8月11日,泗县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林业政策的具体规定”,着重明确林权范围,鼓励集体、个人积极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并强调对破坏绿化的不法分子,要分别情况给予严厉惩处,直至追究刑事责任。16日,县公安局和县农林局联合发出“关于加强林木管理的通告”,强调贯彻《中华人民火和国森林法》和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制止乱砍乱伐的布告》的精神,进一步明确林权,规定采伐制度,刹住乱砍滥伐歪风。12月20日,县人民政府发出“关于严禁砍伐树木的紧急通知”,针对农村乱砍滥伐林木的恶风,及时严厉打击毁林的不法分子。
此外,还认真宣传贯彻国家《森林法》,发动各区、乡普遍订立护林公约,教育群众树立“爱树光荣,毁林可耻”的新风尚,对毁林典型案例进行公开审判,扩大教育面。近几年,护林工作开始健康发展。

三、病虫防治
60年代以前,由于林木分散,成片林较少,且鸟类较为繁盛,未发生大的虫灾。60年代开始,各沟河堤岸逐步绿化,又建立起一个万亩林场,树木增多,病虫亦开始孳生。70年代,林业大发展,又大量调进未经检疫的树苗,大面积营造刺槐、大官杨等纯林,各种病虫亦随之迅速发展。据1980年调查,全县林木各种病虫害约有110余种,其中虫害88种,病害22种。主要害虫有:天牛、袋蛾、金龟子、柳瘿蚊、串皮虫、卷叶虫、卷叶蛾、地老虎、蛴螬、蝼姑等。主要病害有:溃疡病、丛枝病、黄化病、柳叶斑点病、泡桐炭疽病等。这些病虫害的发展和蔓延,使全县大官杨90%以上遭受危害,断头秃梢,形成小老树;泡桐的丛枝病占30%以上,因之生长缓慢。
禽鸟是林木害虫的天敌,被誉为森林的卫士和医生,对防治林木虫害,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建国前,村庄、古庙、基地林木有不少大树,供禽鸟筑巢、繁殖和安全栖息。50年代后期,在大办食堂、大炼钢铁中,乱砍滥伐林木为燃料,农村所有成材的树木,毁坏殆尽,鸟类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以后又施用大量农药,昆虫和水生植物减少,鸟类食物也面临匮乏局面。70年代中期,泗县境内过去常见的鸟类,极度减少。春、夏季节的候鸟如黄鹂、花喜鹊、斑鸠、楝鹊、山雀、啄木鸟、燕、莺等常见的食虫鸟类已明显稀少。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林业生产得到发展,森林面积不断扩大,成材林木逐渐增多,县境鸟类也开始增多。但不少人常以弹弓、汽枪、小口径枪、火药枪等器械来杀伤鸟类,或以戳鸟巢、摸鸟卵、捕幼鸟为娱乐,使县境内鸟类生存受到很大威胁,不得不迁徙他处,以致林木的病虫害不断扩大。近几年,有的刺槐、中槐、官杨等树木被害虫吃光叶片而枯萎老化。农村因无喷药器械和防治技术,林木受害尤为严重。
泗县林木一直处于自然生长状态,对病虫害从无防治措施。建国后,森林面积不断扩大,林场增多,对林木病虫害开始药剂防治,但仅局部进行,作用不大。
80年代开始,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人工防治,如摘蛾袋、堵天牛洞、修除泡桐丛枝病等,效果显著。县林业部门同时添置了打药的车辆和动力喷雾器械,每年夏季均雇用人员,分组对城镇的街道、机关、工厂、学校、居民区以及主干公路的林木进行灭虫,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大袋蛾、天牛、丛枝病的发生和发展,受到省、地表彰。
附一:稀有古树
马厂古槐:位于县东北马厂集北头,相传为隋代栽植,迄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主干高2.5米,西北面因长期阴湿而朽烂,已有3/5纵面不复存在,仅存2/5的纵面树皮及少量木质,厚约0.1米,地径1.3米。主干共分4大主枝,其中东面一主枝水平向前沿伸10米,在6米处用一木桩支撑。树冠东西长15米,南北宽12米,树高10米,覆盖面积为150平方米。每年发叶结种生长正常。此地原有一座玄帝庙(建国后改办学校,1958年,庙宇坍塌,变为废墟),古槐原在庙院内。据老人回忆,50年前,树干中空,仓济和尚常将垃圾倒入树洞,后洞内生出一小槐,胸径0.2米,在老树主干发叉处北侧与老树皮愈合一体,形成一枝向上主枝,甚为奇观。
屏山古银杏:位于屏山西坡旧集庄北。现树高25米,胸径1.83米。主干高2米,上分南、北两叉,南叉生2枝,北叉生3枝。树冠南北长15米,东西宽12米,覆盖面积150平方米。生长繁茂,每年结果百斤左右。树龄在500年以上。树干下原有一小洞,1956年中秋节晚上,个别群众来此烧钱化纸,将点燃的纸填入树洞,结果引燃内膛,几天后始被发现救灭。树干西南面被烧成一纵沟,高2米,宽约0.4米,深达内膛,可容一人,被烧痕迹,今依然可见。
蟠龙山古银杏:位于蟠龙山南坡,生长在山石嶙峋中,树高22米,胸径0.78米。树冠东西长12米,南北宽10米,覆盖面积110平方米。上部树枝已开始衰枯。树龄约在400年以上。
西关余园古槐:位于泗城西关大桥西北余园庄内。植于明末,已有350余年历史。为刘姓族树。树高13米,胸径1.2米。主干高2.5米,上分5叉。树冠南北长17米,东西宽16米,覆盖面积250平方米。树西有一口井,在树干高1米处钻通一洞,插入一根横木作绞水轴架,树干开始中空,生长正常。
泗中古槐:位于泗县中学校园内。树高7米,胸径0.7米。树冠东西长10米,南北宽9米,覆盖面积80平方米。树干中空,北面有0.2~0.3米宽,4米高的纵沟,深入内膛。树龄在300年以上。
大寺皂荚树:位于大寺粮站院内。树高15米,胸径0.52米。树冠南北长15米,东西宽13米,覆盖面积180平方米。树龄在150年以上。
附二:泗县历年林业生产实绩统计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