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东关苗圃站
1953年建立。1958年前纯属事业单位,每年由省林业厅拨给行政管理经费,接育苗面积拨给生产经费,育出苗木由国家统一调拨。该站育苗成绩突出,先后被评为省、地的林业先进单位。1958年,由东北引进小叶杨种子,育苗18亩,一举成功。是年获得省,地、县各级表彰,并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奖状,董兰亭代表县苗圃站出席北京群英会。1959年,开始出售苗木,加强了经济核算,经费不足部分由省林业厅给予补贴。自此,由事业单位改为差额补助单位。
70年代以前,以培育中槐、刺槐、枫杨、侧柏、青桐、榆树、臭椿、梓树等乡土树种和引进的法国梧桐、加拿大杨等为主,还培育少量的果树苗。50年代,每年育苗80~90亩。60年代后期,每年育苗在100亩以上。从70年代开始,每年育苗均在200亩以上。1975年曾育苗420亩,为育苗最多的年份,主要培育枫杨、刺槐、法国梧桐和先后引进的大官杨、水杉、北京杨、沙兰杨、黑杨69、72、214等速生树种。近年来,还引进和培育一些雪松、龙柏、蜀桧,广玉兰、月季、菊花等常绿观赏树种及花卉。
33年来,共培育出各种苗木1500万株。1964年,在场址东面挖一口大水塘,可蓄水近万立方米,用于灌溉;又打深井一口,建成一座高30米,容积30立方米的水塔,用于喷灌。1973年建成一座105平方米的温室,用于培育苗木花卉。1983年在场址西南砌石墙400米,围地17550平方米,计26亩,作为培育珍贵观赏树苗基地。
1958年,东关苗圃站曾划属三湾人民公社,距苗圃较近的小陈庄也划给苗圃站管理。1959年春恢复原来的隶属关系,小陈庄成为东关苗圃站的场带队。1980年后,小陈庄实行土地承包到户的大包干责任制。全庄共407人,耕地800亩。除种好农作物外,每年育苗100亩左右,为全县提供商品苗木最多的一个村庄。

二、国营小桂庄林场
建于1964年3月25日。场址坐落于泗县长直沟西北约6公里的唐河东岸。其前身为泗县农牧场,因场部设于小桂庄而得名。同年5月,农牧场迁往长直沟东北5公里的洋城湖,建立泗县洋城湖农场。1969年,林场场部迁出小桂庄,向西1公里,在唐河东岸重建新场,仍用原名。
1965年,国营小桂庄林场由省林业勘察设计院进行勘察测绘和总体设计。该林场占地总面积为11007亩,1967年划给灵璧县141亩;1975年建立泗县棉种场,又划去土地1200亩,移交前实际经营土地9661亩。1963~1968年,共植树造林8500亩,绿化唐河堤岸5公里和大片宜林荒地。沟河堤岸主要栽植刺槐,长势很好。其他平地因低洼易涝,主要栽植加拿大杨、枫杨和少量的小叶杨、棠梨等。因是砂礓黑土,土层浅而瘠薄,加拿大杨,枫杨等生长不良,多数成小老树,无成材希望。从1973年开始进行树种更新改造,主要是改造水杉纯林以及水杉和紫穗槐混交林,并加强管理,长势较好。至1978年更新659亩。为排除内涝、降低地下水位,1965年在唐河东岸修建闸涵各1座,先后开挖和拓宽东西大沟4条,总长4000余米;挖中、小沟数十条;先后配置柴油机、拖拉机、汽车等运输排灌机械,增强抗灾能力,稳定林业生产。
1970年,县革委会批准将新汴河泗五大桥西侧1公里内的堤岸,东侧至石粱河地下涵沟约2公里的堤岸划给小桂庄林场经营,设一个队进行管理。并于1970年春全部完成植树造林任务,长势很好。1976年转让给泗县种畜场经营。1978年,泗县种畜场将堤岸树木及房屋等折价8万元卖给泗县水利局经营。
为发展煤炭矿柱林生产,1976年,经安徽省革命委员会〔76〕104号文件批准,将小桂庄林场土地、森林、房屋、人员等无偿地移交给淮北矿务局经营。移交土地9661亩,其中林地为8500亩;房屋约2000平方米;职工257人,其中干部3人,技术员1人,固定工人38人,长期临时工209人,下放知青6人。1978年5月28日,淮北矿务局和泗县革命委员会双方代表在协议上签字。
小桂庄为一孤独村庄,因其村庄、土地均在林场内,故划归林场管辖,为一场带队,但仍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集体所有制的生产单位。1978年6月,随林场一起移交给淮北矿务局。

三、社队林场
1958、1959两年,先后建立马厂、李场、大陈、岳刘、大魏、王集等9个社办林场,占地万余亩,职工千余人。1961年,全民整风整社纠正“一平二调”的共产风,进行了土地退赔,有的林场因土地退赔而撤销,有的林场因人民公社组织机构缩小而下放到大队,变为队办场。至1962年底,全县有社办林场3个、队办林场3个,计6个场,110人,经营面积1437亩,其中林地1068亩。60年代后期,林业发展缓慢,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状态。70年代开始,社队林场迅速发展,大河沿岸和山区有条件的社队先后建立林场。1974年底统计,全县社队林场最多时达119个,生产人数993人,经营面积10233亩,其中有林地5730亩,70年代后期,社队林场不断调整,一些土地面积过小,人员又少的场,不列入社队林场范围,降为专业组或队。经过调整,

至1980年底,全县计有社办林场4个,队办林场38个,计42个场,609人,经营面积9136亩,其中有林地6767亩。1981年进行林业“三定”工作,原有社队林场一律保留,不准撤场分地分林。有山场的社队,又相继成立几个规模较大的社队林场,总经营面积达13886亩。接着又把一些规模较小的不符合建场条件的林场,承包到户、到人管理。1985年底,还保留社办林场7个,村办林场28个,总计35个林场,经营面积10700亩,其中林地面积8703亩;总人口513人,其中劳力377人。
乡、村林场基本情况统计表(1984年底统计)
面积:亩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