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有镇江、南京、浙江、山西等地商人来宿州开设商号,经营各种商品,宿县商业从此兴起,市场逐渐繁荣。光绪三十二年(1906),第一个商业管理机构——宿州商务局建立。当时城内有京广杂货、国药、布匹、饮食、屠宰、手工业等,共有工商业83户(商业30户、手工铁木业8户、制豆业15户、其他业30户),营业总额约四万元(银元)左右,最大的恒隆号,每天营业额平均百元左右。农村较大的集镇濉溪、临涣、时村和四个驿站(大店、睢阳、百善、夹沟)等集市也都有了商业和小作坊。
民国时,撤销了旧商务局,改建商会。商会名义上是商民自愿组织起来的商业管理机构,系民众团体,具有维持市场秩序、发展商业的职能,实际上是官绅、恶霸操纵市场,投机牟利的工具。
津浦铁路通车后,给宿县商业的发展带来了有利条件,扩大了经营品种,增添了“五洋”(洋油、洋火、洋布、洋烟、洋糖)业。工商业户增加到350户,其中大商号有元亨利、双合成、范玉和、岐丰、义记等;中等商号有天凤祥、恒隆、豫泰生、德丰恒等30多户;小商号有华丰、聚丰、天成等200多家。
宿县沦陷后,一些大商号携带资金、商品跑到大后方,一般中、小商人无力外逃,就下乡避难,商品来不及搬运的被烧光、抢光。沦陷后的宿城,仅有几家小店,呈现一片萧条景象。城内日商开设的有:福寿昌、清喜、大师、西木、富士、口知、森春寿、添岛、旅行、东棉、金城、岸本、本田、文洋、大东、三木、川奇等18家洋行。这些洋行经理都是日本人担任,副职是地方豪绅,并雇用中国工人。大量倾销日货,掠夺中国粮油、皮毛等产品,还走私贩毒(鸦片、海洛英等),毒害中国人民。
抗日战争胜利后,宿城工商业发展到500多户,店员有300多人。1948年解放前夕,宿县工商业者组织了一次抗税罢市斗争,商会会长秦铁民等勾结反动军警用武力镇压,使这次斗争归于失败。
解放后的宿县商业得到恢复,各行各业的中、小商号重新开业。农村集市贸易也都恢复正常经营,特别是城内中山大街和几个商业中心区,如大、小隅口、木牌坊、城隍庙巷等处,商贩云集,商品齐全,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县的私营商业获得迅速发展。1983年成立了“县个体劳动者协会”,各区(镇)成立了分会,1985年全县私营商业发展到6950多户,全年营业额上升到2580多万元。
建国前宿县商号一览表

(续上表)

(续上表)

(续上表)

(续上表)

(续上表)

(续上表)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